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数据网络QoS保障需求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移动宽带网络中的分组业务都处于一个稳定的增长期,并且数据分组域承载的业务越来越丰富。其中不仅有传统的互联网访问业务,而且随着3G网络建设的推进,一些实时的业务如语音和多媒体等也正在成为PS数据域新的业务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电信业务和网络正在逐步演进为面向分组的业务和网络,移动城域网正面临着全面的建设和改造,即由电路域向分组域演进。3G网络的全面敷设带来了海量增长的数据业务源,这是推动城域网全面改造的原动力。本文重点介绍了分组传送网(PTN)技术在移动传输网中的重要地位和基于PTN组网的回传方案在HSDPA数据传输中的应用,介绍了将PTN设备作为网络分组化进程中的核心设备的方案,即一种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及运营商融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业务能力开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移动互联网业务是通信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通过构建移动互联网业务能力开放环境,将移动网络特有元素通过API形式开放,可促进移动、互联网元素的融合,构建具有差异化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本文对移动业务能力开放关键特征和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Mashup技术实现移动、互联网元素融合的业务能力开放平台,并结合能力开放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差异化应用案例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OTT业务快速发展,传统电信业数据、信息、语音等传统业务面临重大挑战和变革,加速推动电信运营商进入全业务服务和流量经营时代。融合是4G时代的大势所趋,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通信、互联网、IT相互融合,跨平台、跨终端、跨网络成为重要的行业发展趋势,各种沟通工具、社交媒体、生活娱乐工具融合在一起,极大地释放了人们的沟通需求。运营商依托融合通信提供的全方位通信服务,可满足用户个性需求,优化业务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4G移动互联网时代战略业务入口,驱动自身转型升级。本文综述了电信运营商在融合通信领域的发展和布局,以及中移全通公司在融合通信领域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张鹏 《通信世界》2010,(2):29-29
通信与IT的融合思路日渐成熟,传统通信设备厂商更加强调全业务产品线、统一应用平台和服务运营能力,而谷歌、苹果等传统互联网和IT企业将继续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并逐渐引入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6.
3G业务的广泛开展,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的各个环节,其用户与业务规模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截止到今年9月底,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1.92亿,较2008年底增长62.7%。有预测显示,未来三年内,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电脑上网用户,五年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规模将超过传统的互联网业务规模。那么未来移动互联网及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相似文献   

7.
从移动互联网分组域现状出发,深入分析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的现状,提出移动互联网络智能调度模型,能够实现用户级的流量智能识别、引导与加工,为运营商流量经营提供更为有力的手段,并结合移动互联网分组域实践,对比分析现有网络设备支持情况,提出未来移动互联网智能流量调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新阶段。互联网与移动的结合将不再是业务模式的简单移植,两者的融合将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促进互联网业务更好、更快、更安全和更规范地发展。两者之间的融合将拉开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一种移动互联网技术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动互联网业务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移动通信两大电信业务相结合产生的融合业务,本文根据互联网和移动网的特点及差异性,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模式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满足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模式的技术框架,并针对技术框架提出了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傅诣 《通信世界》2012,(17):21-22
运营商的OCS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自身并发计费、实时信控、欠费控制等优势,满足移动互联网多业务计费、融合计费、实时计费的要求,通过灵活的资费策略和业务交叉捆绑能力,打造成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1.
DPI技术在移动分组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喜 《信息通信》2013,(2):201-202
当前移动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对移动分组网的容量、带宽要求不断提高,但移动运营商从新增加的分组业务流量中获取收益却非常有限。在移动分组网中采用DPI技术可有效使用有限无线带宽资源,保障能够给运营商带来利润的业务在网络系统中得到优先保障。文章主要对DPI技术在移动分组网中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移动互联网典型业务、关键技术、运营模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未来3G网络能力的提升,使得移动互联网不再是简单的"移动网+互联网",将对传统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带来巨大改变;Mashup、移动Widgets等技术的发展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新的商务模式,为包括运营商、设备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CP/SP)、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等相关参与方带来收益;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既存在内容与服务层面的竞争,也存在相互的合作,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中应突出移动应用特色,避免与传统互联网业务同质化。  相似文献   

13.
移动Web应用的能力需求与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廖军 《移动通信》2011,35(5):32-3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传统Web站点、应用移动化,本地应用能力与网络功能的相互融合,将移动终端丰富的设备能力,与传统基于Web服务模式的跨平台、跨终端设备的特性相融合,促成了新兴的移动Web应用模式。文章主要结合国际万维网联盟(W3C)正在制定的与移动Web应用平台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探讨了移动终端上开发和部署移动Web应用所需设备能力、Web能力的体系结构,并简略分析了移动Web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正在展开以"终端+服务"为核心的发展与创新过程。文章在总结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特点基础上,重点从冲击与融合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互联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电信运营商面临传统业务被移动互联网应用替代的现实、增量不增收的威胁、传统业务模式被OTT逐步替代的挑战。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市场、移动互联网经营特点、移动互联网各层面的特点以及未来OTT产业融合趋势,并进一步结合电信运营企业的特点,提出电信运营商应该转变创新模式、实践开放式创新、实施商业模式创新、与生态系统其他物种友好协同、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模式、优化组织结构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前,通信行业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ICT业务也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正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2014年的移动数据流量的增幅将比2013年多75%,移动互联网业务也成为ICT业务发展的主线之一。多维度的跨界融合加剧,市场规模持续增大,对于传统运营商的挑战也在持续增大,深刻变化的市场环境也推动了传统运营商自身的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7.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营销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凌 《电信科学》2011,27(8):11-15
互联网公司在过去10年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运营商的业务运营和商业模式。对传统电信运营商来说,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创新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营销模式,对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和业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接着总结当前流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模式,然后提出传统电信运营商关于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模式创新的方向和建议,最后介绍电信运营商以产品基地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shup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架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Mashup作为构建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架构的关键技术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在对传统互联网Mashup业务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未来基于Mashup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架构,并对其产生背景、关键问题、业务模式以及产业链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信息通信技术》2015,(4):82-88
通过对广东联通商企客户现阶段业务进行分析,探讨商企客户在固网和移动网等多种网络并存的情况下,采用一种融合通信设备搭建"极简"网络,从而实现商企客户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及固网业务的接入,同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及对云平台的推送,实现商企客户网络营销、O2O宣传、商家品牌展示、促销活动展示等增值业务的推送。  相似文献   

20.
《信息通信技术》2009,3(4):83-83
<正>当前,以移动化、宽带化、IP化为特征的通信业务发展强劲,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加速融合,使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我国运营商开启3G时代、发展新型服务的最重要着力点。移动互联网融合了当今世界上所有发展最快、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其热门业务包括移动社交、手机电视、手机搜索、移动支付、手机内容共享服务等。建设支撑应用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最核心的是打造性能卓越的数据中心,满足各种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形态以及上亿级用户数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