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环氧丙烯酸酯作为紫外光(UV)固化光纤保护涂料的活性低聚物,其固化膜硬度高,性能优良,但脆性也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在涂料研制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对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ERA)低聚物进行增韧改性.测试结果表明,当加入10%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时,固化膜的柔韧性、拉伸强度较好,其涂料具有优良的折射率和各种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自制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制备具有氨酯-丙烯酸互穿网络结构的预 聚物。考察了改性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改性产物结构 进行表征,并对改性后固化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剂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环氧丙烯酸酯 的物质的量比为0.25∶1、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为75 ℃、复合催化剂(三乙胺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质量比为 1∶1)加入质量分数为0.1%时,反应转化率最高。红外光谱表明实验得到改性预聚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环境豆油丙烯酸酯齐聚物的合成步骤,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种类和含量、阻聚剂的含量对齐聚物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对齐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光固化的不同类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对环氧丙烯酸酯进行了增韧改性。利用索氏提取法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紫外光固化行为。DSC和TGA对共混体系的热学性能研究表明: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良好,且热分解温度比纯环氧丙烯酸酯提高了19℃。测试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并利用SEM对冲击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找出并初步探讨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增韧环氧丙烯酸酯的微观机理。试验表明:当聚氨酯丙烯酸酯用量为3.6%时,体系的冲击性能可提高300%以上。  相似文献   

5.
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光敏树脂合成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基本原料,设计并合成了紫外光固化用环氧丙烯酸齐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程度的影响,确立了温度-时间控制函数,利用SEM和IR光谱仪对光固化行为进行了结构和红外性能表征.并测定了光引发剂含量不同的树脂体系的线收缩率.结果表明:环氧丙烯酸酯化反应的适宜温度为(90~110)℃,UV固化后树脂体系的线收缩率约为2.4%,且固化程度好,交联度高.  相似文献   

6.
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将其填充到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材料中。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适量KH-570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在聚氨酯丙烯酸酯中分散性好。对含有不同质量分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材料的固化膜进行了柔韧性、铅笔硬度、拉伸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和抗冲击强度测定,结果表明:当KH-570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4%时,固化膜的拉伸强度达到6.68 MPa,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1.88%,抗冲击强度为50 kg·cm。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改性BMI树脂工艺、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前原位聚合(PI)刚性齐聚物改性BMI的新方法,以BMI的共聚单体(RS)为溶剂,前原位聚合了不同分子结构的PI齐聚物对BMI进行改性,研究了PI齐聚物的分子结构,混容工艺对改性BMI树脂性能的影响;为了证实这种改性新方法的优越性,研究改性BMI树脂工艺、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还采用传统方法合成聚酰亚胺齐聚物,并用热熔法使之在BMI共聚单体中混容并用于BMI树脂改性进行对比.在PI分子结构相同的条件下,前原位聚合法合成聚酰亚胺齐聚物改性得到性能较好的改性BMI树脂,特别是固化物在增韧的同时,其HDT高于未增韧树脂固化物.这一点与其它方法改性所得到的结果不同.采用前原位聚合PI聚物对BMI树脂改性,改善PI齐聚物分子结构的柔顺性,有利于提高BMI树脂的韧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前原位聚合(PI)刚性齐聚物改性BMI的新方法,以BMI的共聚单体(RS)为溶剂,前原位聚合了不同分子结构的PI齐聚物对BMI进行改性,研究了PI齐聚物的分子结构,混容工艺对改性BMI树脂性能的影响;为了证实这种改性新方法的优越性,研究改性BMI树脂工艺、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还采用传统方法合成聚酰亚胺齐聚物,并用热熔法使之在BMI共聚单体中混容并用于BMI树脂改性进行对比.在PI分子结构相同的条件下,前原位聚合法合成聚酰亚胺齐聚物改性得到性能较好的改性BMI树脂,特别是固化物在增韧的同时,其HDT高于未增韧树脂固化物.这一点与其它方法改性所得到的结果不同.采用前原位聚合PI齐聚物对BMI树脂改性,改善PI齐聚物分子结构的柔顺性,有利于提高BMI树脂的韧性.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改性己二胺固化剂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烯酸酯类对己二胺进行改性,作为环氧树脂的室温固化剂。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固化剂的氨解变化,讨论了改性固化剂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产物的拉伸、弯曲、冲击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酯改性的己二胺固化剂可以在室温下固化环氧树脂,所得的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齐聚物和微凝胶增韧环氧粘接件的湿热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铝合金LY12CZ为基材,以丙烯酸酯齐聚物和微凝胶分别改性环氧树脂粘合剂,进行了湿热老化试验和楔子试验,观察了粘接件在湿热条件下剪切强度的变化和耐久性。结果表明丙烯酸酯齐聚物作为增韧剂,经湿热老化试验后,PACR1、PACR2有较好的湿热老化性,剪切强度保留率分别为81.7%、80.0%,而且PACR2耐久性较好;微凝胶作为增韧剂,微凝胶1^#有较好的湿热老化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性丙烯酸酯乳液耐酸性差的问题,以环氧树脂为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乳液.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流变仪等分析了环氧树酯的改性效果,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改性乳液、AES、PEG-400和OBSH对复合乳液涂料的固含量、润湿性和耐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含量为2. 62%时,水性乳液的热稳定性较好,固含量达到44. 4%.复合乳液涂料最佳工艺配方为:水性丙烯酸酯乳液(150 g)、改性乳液(15 g)、AES(10 g)、PEG-400(1 g)、OBSH(0. 6 g).以环氧树脂改性乳液配制的复合乳液涂料漆膜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室温下可耐酸168 h,浸酸失重不高于1%.  相似文献   

12.
环氧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合成了涂料用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树脂,并对其固化时间、铅笔硬度、附着力、柔韧性、耐磨性能及耐化学品性进行测试.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HUSY/ZSM⁃5复合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NH3⁃TP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吡啶红外(Py⁃FTIR)对其结构、酸性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无溶剂法催化合成环氧大豆油,对比了HUSY、HUSY+ZSM⁃5机械混合物及HUSY/ZSM⁃5对大豆油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效果,确定复合分子筛HUSY/ZSM⁃5是催化效果最好的催化剂,得到环氧大豆油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油20 mL,质量分数30%过氧化氢16 mL,乙酸4.0 mL,催化剂质量3 g,在70 ℃条件下反应4 h,获得酸值为0.46 mg/g,环氧值为5.60%的环氧大豆油产品。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等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以连二异丙基黄原酸酯(调节剂丁)为分子量调节剂,合成高固体份含量的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涂料的结果。所得涂料固化后,具有韧性好,光亮丰满,耐水性优良的特点,喷涂时成膜物质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钼多金属氧酸盐为催化剂,采用非溶剂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环氧大豆油甲酯。在大豆油甲酯质量为20 g、过氧化氢与C=C物质的量比为1.5、催化剂[(C2H5)4N]4Mo8O26摩尔分数为1.50%、反应温度为55 ℃、反应时间为5.0 h的条件下,获得酸值为0.58 mg(KOH)/g、环氧值为3.73%的环氧大豆油甲酯。该方法催化剂易分离,后处理简便、快捷,产物不含无机酸,避免了无机酸对产品性质分析处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可再生大豆油为原料,通过醇解、环氧化、丙烯酸酯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丙烯酸长链烷基酯,再用共聚单体苯乙烯与丙烯酸长链烷基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共聚,合成含长链烷基支链的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原料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醇解反应、环氧化反应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法对合成各阶段产物结构进行表征,鉴定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不但可以生物降解,降解后产生的小分子还可参加生物代谢循环并且被同化吸收,从而可以克服原始石油基聚合物因废弃后不能生物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环氧树脂和硼酚醛树脂作为基料研制一种高性能涂料.利用硼酚醛树脂优异的耐高温性、良好的柔顺性和防腐性,来弥补环氧树脂在性能上的一些不足,此种涂料不仅具有耐高温、耐磨、重防腐等特性,同时可长期存在于原油中.实验表明:当使用15 g环氧树脂、6 g硼酚醛树脂、7 g液体端羟基丁腈橡胶、1 g纳米钛浆、6 g钛白粉、6 g滑石粉、0.5 g白炭黑、1 g膨润土、4 g碳化硅、7 g硫酸钡、3 g石墨,固化剂为双氰胺时,涂膜的机械性能与耐高温性能较好,耐腐蚀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8.
Using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butyl acrylate(BA) and hexafluorobutyl acrylate(HFBA) as main raw materials, we prepared self-crosslinked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via 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hen the conception of particle design and polymer morphology was adopted. Moreover, the influence of mole ratio of BA to MAA, pH value on the oligomer was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added amount of oligomer, self-crosslinked monomer and HFBA, mass ratio of BA to MMA,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initiator on the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ested with FTIR, TEM, MFT and contact angle and water absorption of the latex fil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are as follows: for preparing the oligomer, mol ratio of BA to MAA is equal to 1.0: 1.60, and pH value is controlled within the range of 8.0 and 9.0; for preparing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the added amount of oligmer[P(BA/MANa)] is 6%; mass ratio of BA to MMA is 40: 60; the added amount of self-crosslinked monomer is 2%, the added amount of HFBA is 15%;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80 °C; the mixture of potassium persulfate and sodium bisulfite is used as the initiator. The film-forming stability of the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tex film, which is prepared with the 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re better than that pre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Funded by the Jiangsu Provincial Creative Fund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9.
半酯法合成环氧丙烯酸酯型光敏涂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开发了一种用半酯法合成环氧丙烯酸酯型光敏涂料的方法。法首先使顺丁烯二酸酐与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开环反应制和半酯化合物,然后使之和环氧树脂或环氧大豆油反应,制和光敏预聚物,以这些光敏预聚为基,在光敏引发剂和各种活性稀释剂的存在下,制得了代号为EP和SOYA的两种光敏涂料,并对其光固化膜的物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