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细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永庆  张婷  曾鹏 《城市规划》2021,45(4):9-15,23
尽管主体功能区规划被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但由于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尚未理顺,导致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细化主体功能区的方向仍不清晰.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性制度,主体功能区应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多规合一的逻辑起点.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主体功能区的制度设计不足和未来发展导向,提出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核心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框架,并探索一种基于人地关系而形成的主体功能细分方式,以此为基础,提出形成差异化的空间指引、精细化的要素配置、精益化的政策导向方法,以期为完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为实现主体功能准确识别与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构建,对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展开研究,梳理了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围绕主体功能战略区识别与主体功能区优化进行分析,提出传导架构并进一步细分为引导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实现方法,包括对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精细化分类、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围绕“三区三线”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健全相关战略配套政策体系以及落实完善的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罗彦  蒋国翔  陈少杰  刘菁 《城市规划》2022,46(1):7-17,52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已基本形成共识。本文提出"双评价+"概念,探索"双评价"在统筹三线划定、生态系统修复、全域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拓展性应用,有效发挥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提出发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引领作用,加强其与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协同实施,强化其对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双评价"和主体功能区开展认知评判并提出优化应用建议,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编制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主体功能区是实施我国国土空间开 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运用国土 空间的“区域”和“要素”特征认知,对我国 主体功能区的理念认知和规划实践发展进 行梳理,认为主体功能区无论是思想理念、 划分对象还是实施手段都紧密围绕“区域” 型国土空间的定位来展开。以“区域—要素” 统筹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规划实施过程存 在“区域—区域”衔接不足、“区域—要素” 传导不畅等问题。未来其制度的完善重点应 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现有区划、 加强绩效考核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黄淑琳 《规划师》2013,29(8):92-97
研究探讨了荆州市国土空间划分的基本思路和主导因素,设定"县域"为分析评价单元,通过定性分析判定一部分区域的国土功能区的类型划分,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最终形成国土功能区划方案,并对不同功能分区发展的政策导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对于荆州市这样自然环境条件区域分异明显、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市域内交通指向主导经济布局的地区,在划分国土功能区时,应综合考虑应用市域单元、乡镇单元两种尺度,避免"一刀切"。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改革过程中很多关键性的节点,当时看得并不清楚,往往是多年后回过头去,才会发现当时面临的是转变历史进程的大抉择。国土空间规划是否能成为中国改革史上又一个现象级的历史抉择,取决于我们怎样理解国土空间规划的任务以及设计怎样的规划架构去实现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8.
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城市设计在中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工作边界局限、与法定规划衔接不畅、实施管理程序不明等问题.文章在回顾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经验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设计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新职能,进行了城市设计顺应新形势的相关思考,具体包括城市设计工作边界的拓展、城市设计内容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相似文献   

9.
10.
《Planning》2013,(6):66-71
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既需要理论方面的创新,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财政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协调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使政府财力向基层倾斜,改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选择一套适合的生态补偿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金岩  吴殿廷 《规划师》2008,24(10):73-76
主体功能区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发展的价值需求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新审视后的结果,是我国国土空间区划与规划理论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在实际运作中,应引入多部门协调的合作机制,积极探讨主体功能区划对城乡规划“弹性”导引的多元化路径,促进主体功能区划与城乡规划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13.
国土空间规划建立了全域分区分类用途管控体系,明确了7类一级规划分区、20类二级规划分区,但关于规划分区的具体划定方法和管控机制却并不明确,学术界也缺乏有针对性的相关研究,导致各地在当前规划实践中缺乏指导。根据各类分区的含义,在充分衔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类分区的划定尺度、划定步骤、边界衔接与冲突协调等技术要点,并以东莞水乡功能区为例进行实证验证。同时,基于国内外分区管控经验借鉴,提出传导管控、条件管控、结构性管控三种主要管控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青  顾朝林  袁晓辉 《城市规划》2011,35(10):44-50
从空间界限、功能定位、指标控制等角度揭示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分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功能空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对两者进行解构与重组,尝试探索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国城镇体系、主体功能区与“国家空间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空间变革是必然趋势.全国城镇体系的基础理论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不能引导新的空间变革,主体功能区基本只是良好的愿望和理念,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同样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国家空间系统"则紧紧抓住空间变革的主线,为我国空间结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0 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出台,"主体功能区"从一个概念和构想变成了跃然纸上的规划,但要把规划文本转换成新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可能面临的各项挑战,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政策细化以及制度基础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
制度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持续、特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分析建设情况,总结规律,提出了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原则和路径,以期为普通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
粮食是人类生活、发展的基础。粮食的生产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国家的稳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进行科学的粮食生产。近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正>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中发[2019]18号文件),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一并成为新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三种规划类型,与"国家、省、市县、乡镇、村庄"等五级规划共同组成"五级三类"国家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体系。回溯历史,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之前,专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