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伟  郑洁 《包装工程》2019,40(10):119-124
目的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活态保护及传承,提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样本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及文献法,从长乐故事会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结合现有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及元素,围绕建立以文化资源为根本的文创产品价值链,营造文创产品开发的法律保护环境、设计研发,塑造文创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依托博物馆载体,拓展文创产品的市场空间4个方面提出对长乐故事会文创产品新的开发策略。结论文创产品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是传递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商品和服务,其开发有利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产生群体认同、影响文化消费行为,使其得以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接续流传、活态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符晗 《包装工程》2022,43(8):386-393, 412
目的 针对广西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功能、设计创意、文化内涵、情感认同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价值感知的角度,为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优化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方案。方法 通过科学设计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者调查问卷,从社会价值、功能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价值感知的维度进行消费者购买意向和满意度数据采集,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找出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问题的症结所在,结合瑶族生态博物馆特色文化元素及内涵,归纳文创产品优化设计思路,提出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优化设计策略,并以瑶族服饰元素进行文创产品优化设计实证。结论 立足消费者的价值感知,提出广西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优化设计策略,提升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价值属性,促进了瑶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为少数民族特色博物馆文创产品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借鉴方法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京津两地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后文简称文创)产品产业发展对比下,分析两地之间的文创发展差距和文化资源差异,挖掘京津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基因价值与应用方法,为两地科学化、系统化、优质化发展文创产品产业寻求理论根据和指导方法。通过文化基因理论对京津两地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剖析和例证,借助文化基因的分层和分类方法将可转化为文化创意开发的部分资源进行梳理和文化定位,建立文创转化和资源开发路径。从主体基因、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的甄别应用出发,优化文创产业发展结构,提高两地文创产品的质量,帮助京津两地文创产品产业明确文化基因层次,保护、传承、创新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4.
王智薇  李洋  刘超菘 《包装工程》2023,44(16):356-364
目的 对乡村非遗手工艺的文化符号进行提取和归纳研究,在传承中保护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研究,对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的技艺流程、使用场景及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对昭觉彝族文化符号进行采集与提炼,探讨凉山彝族乡村文创产品可持续发展方法和创新设计的途径。结论 昭觉彝族历史资源深厚,文化资源广阔,民族特色显著,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保障,结合民族学与设计学的研究,对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文创产品进行形式、功能、载体等方面的创新,将地域文化与文创产品相结合,不仅可以涵养文创产品的内涵,还可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助力昭觉彝族地区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5.
叶德辉  牛君 《包装工程》2023,44(14):380-389
目的 通过研发广西过山瑶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探析并整合过山瑶特色文化资源。方法 以过山瑶民族文化为核心,对过山瑶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模态分类;研究文创产品的设计层次,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提出“表—行—神”的设计方法;构建以过山瑶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创产品设计模型,并以具体设计案例进行实践。结果 通过对过山瑶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转化提炼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层次,提出了过山瑶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并构建设计模型,为过山瑶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结论 从产品外形到内涵进行设计,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提升民族文创价值,为过山瑶文创的民族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也对过山瑶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瑜  王雪瑞 《包装工程》2020,41(14):304-310
目的基于秦始皇兵马俑元素的服装类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及实践性研究等方法,对秦始皇兵马俑元素在文创T恤中的设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兵马俑文化交流及可行性,如何对文化传播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并以兵马俑为元素的文创T恤的设计为例,探索如何将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合于文创产品中。结论文创产品在当下得到了大量的关注,也有了更好地发展。作为文化的衍生品,文创产品应该肩负起文化交流和推广的责任。通过有效地提取及筛选兵马俑元素,使兵马俑文创T恤更好地起到兵马俑文化的推广和文化交流作用。文创产品作为文化的媒介,应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递的工作,让文创产品不再只是简单的周边产品,而是能够对文化传播起到促进作用的好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探寻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的意义及方法,设计一系列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为目的,通过应用象征性符号、运用传统色彩、融入传统文化内涵的方法,设计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插画,并应用在文创产品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的相互融合。文创产品不仅是一种新的产品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媒介。传统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既可以使得文创产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可以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8.
田歌  王仲 《包装世界》2022,(1):22-24
本文以唐山皮影戏为例,进行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研究.首先对南部、西部和东部主要区域皮影特点和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学习借鉴优秀的地域文创品牌的成功经验.最终针对于唐山皮影文创产品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即建构区域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识别体系,提升区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辨识度;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技术进行创新和多领域的发展;找到新媒介与文创设计相结合的创新点,加强推广.以上三点建议可以为唐山皮影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苗绣文化是中国刺绣文化的奇葩。新时期以来,苗绣文化面临着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的重要任务,而文创产品开发的目的是弘扬传统文化,但是苗绣文创产品在其市场中始终未能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文章力图走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道路,尝试寻找设计苗绣文创的新方法,从智能化设计策略入手,重新定义苗绣文创产品。通过对智能化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现有文创产品设计趋势的解读,对智能化苗绣文创产品的开发进行探索,提出如何创新苗绣文创产品的智能化设计策略,以推进传承苗绣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刘奇勇  王一仁  余果  李冠达 《包装工程》2023,44(12):391-399
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者对文创产品需求量的加大和对其品质要求的提高,在设计者对情感体验的理解实验基础上,以最真实和客观的角度构建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撑,并结合武夷山当地的文化内涵,设计出新型的武夷山文创产品。方法 通过分析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对文创产品设计可用因素进行调查,并结合关于文创产品创新及福建文旅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找出目前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文化和产品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实地考察,构建新的文创产品设计框架和思路。结果 研究发现,武夷山文创产品的设计在发挥设计者创造力的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满足大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通过文化底蕴分析及设计方案构建,运用地域性文创产品情景构建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武夷山特色倒流香炉,运用文化构成到产品设计转化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创新型茶壶和创意茶叶罐。结论 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特征在于其创意价值与文化价值高,在设计文创产品时要先对当地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切有利于产品设计的因素后,设计者再基于自身对文化的情感体验发挥创造力,才能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传播当地优秀文化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文化创新、设计拉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总结了湘西土家织锦中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及文化思想内涵。通过案例分析了湘西土家西兰卡普及相关文创产品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西兰卡普元素提取和转化方式,以趣味性及实用性为原则,开辟文创产品的创新途径,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研发提供方向。旨在唤起人们对西兰卡普等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也为西兰卡普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类比故宫博物院等优秀文创产品产业化发展思路对津沽文化脉络进行文化传承元素的有效梳理,结合产业化发展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形式,以文创产品设计为研究载体,带动城市文化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总结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产业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不同领域文创产品设计案例。以市场需求定位设计层级,建立在设计层级基础上的产品创新设计理念,从升级保护技术的角度拓展产业化发展思路,结合数字化营销模式,适应现今智能化时代需求。总结了非遗文创产品在层级设计指导下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在现代与未来概念下的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方向。进一步带动了天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天津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滩头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传统视觉符号背后隐含的吉祥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国内各界关注。但由于多种原因,滩头年画的生存现状日渐恶化,亟需寻求新的有效的保护方式。文创产品近年来成功演化为民俗传统文化类产品的新载体,更为传统文化产品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分析总结了滩头年画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旨在通过借助文创产业高速发展之际,在满足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唤起人们对非遗滩头年画的保护及传承意识。  相似文献   

15.
牛富杰 《包装工程》2023,44(18):400-403
目的 探讨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概念与价值,为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进行探讨,使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更为系统、科学。结论 文创产品包括原创型产品设计和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消费者和文创产品的结合、景点文化和文创产品的结合及自然环境和产品的结合,从而使文创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实现产品实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沃林  薛拥军 《包装工程》2023,44(10):332-339
目的 归纳总结粤剧文创产品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创新设计策略,以拓宽粤剧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提升粤剧文创产品的竞争力。方法 以地域性文创产品的研究现状为基础,结合粤剧发展现状,探究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粤剧文创产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整体性引入转译理论和文化三层次结构,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运用到增强文创产品的附加值中,以促进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助力优秀地域文化及其产品的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结论 挖掘地域文化价值,并将之融合于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中,是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的必然手段。在粤剧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对粤剧文化物质、精神、行为层面的典型元素进行设计转译,由外及内地将岭南审美价值、人文意境和文化创新三方面应用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设计出极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性粤剧文创产品,丰富了设计手法,同时也拓宽了粤剧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宋娜  毛娅琪  肖智  牛晓娣 《包装工程》2023,44(8):343-351
目的 在新消费时代下,必须精准把握顾客需求价值,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文创产品。以蒙古族文创产品设计为例,深入分析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价值,探索文创产品的设计途径,提高文创产品供需市场的有效对接。方法 运用扎根理论展开实地访谈,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及逻辑关系构建,得到包含12个核心概念和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创新价值3个层次的需求价值体现模型。结果 将需求价值体现模型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完成蒙古族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意来源选择、文化元素提取与成品设计展示。结论 消费者需求价值体现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和品牌提升,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的文创产品才能够占据更多的竞争优势,促进当地文创市场的活力,同时对蒙古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宁  杨勤  王建伟  陈洋  张晋 《包装工程》2020,41(10):248-254
目的为了解决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元素提取的模糊性和主观性,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提出一套基于眼动分析的设计元素提取方法。方法收集筛选出具有贵州苗族刺绣文化代表性的样本,运用眼动技术将人对苗族刺绣文化特征的感性认识量化,通过眼动数据和主观评价相结合,得出文化样本的提取对象,从形状、色彩、寓意三个方面提取设计元素并建立元素图谱,接着通过形状文法,对设计元素进行重组、演绎等再造表达,并将之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结果通过眼动数据分析,从贵州苗族刺绣中提取出该文化的设计元素,并用具体的设计案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设计元素彰显民族地域特色,为产品赋予附加价值,提升产品的文化意蕴,同时为贵州文化的传承保护及文创产品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陆泉 《包装工程》2018,39(10):101-105
目的从民俗信仰的文化特征研究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从民俗信仰的文化意识形态性与文创产品载体的复杂性、民俗信仰文化对文创产品的功能落位、民俗信仰文化与设计创新的价值导向3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创新设计方法。结论基于民俗信仰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是建立在自我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创新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本土文化的价值理念、提升视觉语言的独创表达,推动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民俗信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解春凤 《包装工程》2020,41(8):313-316
目的以地域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特点为引,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及未来发展。方法从文创产品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开始,对其地域性元素的缺失展开分析,并以地域文化元素的基本构成及其赋予文创产品的认知、情感、美学、社交等功能为参考,从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具体应用原则和思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结合纹样、色彩、材质、文化等细节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述,同时列举海南、安徽、江苏等地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特色地域文化符号的有效应用,提出两者融合的发展思路。结论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催发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创意及形式,使文创产品更具识别性、文化性和情感性,从而使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体会到不同的地域文化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