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世纪初期,中国面临被外国列强瓜分的危险,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挽救自己的祖国,积极地寻找新的理论,尼采哲学在这时来到中国。尼采影响了鲁迅对人类的看法,其思想是鲁迅关于个性解放和思想革命的看法的真正源泉,尼采反传统的批判精神也影响了鲁迅。鲁迅受其影响,先后创作了《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作品;但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鲁迅最终形成了有别于尼采的新风格。  相似文献   

2.
郑学稼论茅盾,主要见诸《茅盾论》一文.《三部曲》的人物,是继承五四运动与大混乱时期形形色色的表演者.其创作,堪称划时代的作品.同时,《三部曲》也是现代中国文学从浪漫主义过渡到写实主义的化石.中共文化人对《三部曲》的批评,促成《子夜》的产生.《子夜》是中共政治理论和政治路线系统的小说化,是政治小说的代表作.茅盾虽然是“浪子之王”的唯一候补者,但却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作为中共的脱党者,郑学稼对中共文化权威的形成和左翼文学的病源,均有清醒、独到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曹禺是中国新文学界的最有希望者。郑学稼论曹禺,主要集中在《论雷雨》和《评北京人》两文,他认为《雷雨》是五四运动的文学传统被"拉丁化"毁灭后唯一的花朵,但并非"暴露大家庭的罪恶"、"煽动阶级斗争"的作品,其中对中国乌托邦主义者的讽刺或指摘,非常动人。而《北京人》的创作,不但人物性格未能充分刻画,和客观的现实也不和谐。  相似文献   

4.
对长期以来认为鲁迅先生这三篇作品是“批判了辛亥革命”的看法存有不同观点,提出了这三篇作品的重心在于强调思想革命的新论点,并且分别从三篇作品中所描写的普通民众毫无意义的人生悲剧、夏瑜革命的悲剧、阿Q革命的悲剧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深刻思考,最终确立了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命题,并阐述了该命题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阿Q正传》与《活着》两本小说的主人公阿Q及福贵的分析,探讨了对于同一个人物不同作家出于不同目的的不同写法,进而分析了启蒙叙事对于个人话语的压抑及个人叙事对社会批判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存在"的阿Q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一样有一千个阿Q。从存在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阿Q精神胜利法的存在价值及其可能性,揭示阿Q的存在意义及阿Q形象的典型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收获》杂志2000年开设了“走近鲁迅”栏目,上半年3期,已见发表9篇有关鲁迅的文章,有回忆的、有对鲁迅思想、精神深入研究作出新解竭力颂扬的、也有对鲁迅为人为文作出审视、批评甚至作否定的,很有点热闹气氛,已越出《收获》杂志领地,通过媒体传导引起了文学界广泛的关注。人们最关注的是有人批评鲁迅。因为鲁迅曾被人封为“现代圣人”,被人比作“中国的高尔基”或“中国的伏尔泰”,这已在老一代人的认识和心理上形成惯性,现在突然有人批评甚至否定鲁迅,相当一部分人难免心灵震动。笔者读了《收获》2000年第2期发表的冯骥才的《鲁迅的功与“过”》、林语堂的《悼鲁迅》、王朔的《我看鲁迅》,也有话要说,不妨从《鲁迅的功与“过”》说起……  相似文献   

8.
从《呐喊&#183;自序》一文中,可以看到鲁迅创作《呐喊》的一些真实的心理历程和创作思想。鲁迅的心理历程是跳跃的,苦闷的,充满矛盾和艰辛的,其创作思想出于救国救民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校企办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毛概》理论课的教学有其难点,但也有其便利。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结合企业文化,使《毛概》理论课与学生"零距离"的具体做法:一是要在《毛概》理论课上解读企业文化,将理论落实于实践;二是发挥《毛概》理论课的辐射功能,适应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运用《毛概》理论课的基本观点指导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西游记》曾被普遍认为是一部阐述金丹大道的证道书。自胡适和鲁迅之后,这种观点便一直遭到根本否定,然而,这些否定的理由其实并不充分,这种观点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从阿Q、陈奂生到打工少年三者身上"阿Q气"的变化历程,揭示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2.
从《呐喊·自序》一文中,可以看到鲁迅创作《呐喊》的一些真实的心理历程和创作思想。鲁迅的心理历程是跳跃的,苦闷的,充满矛盾和艰辛的,其创作思想出于救国救民目的。  相似文献   

13.
《祝福》是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里的文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作品的成熟离不开艺术的成熟。鲁迅尽管将小说作为改良社会的武器,但他也从未忘记小说也是一种艺术。堪称鲁迅现代实验小说典范之作《祝福》的创作是作者对小说叙事艺术的成功运用,匠心独运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作品中不同叙事者形象的出现,论文主要通过叙事者形象中的外叙述者和内叙述者对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单四嫂子和祥林嫂是鲁迅在《明天》和《祝福》中塑造的两个寡妇形象,但是对这两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鲁迅一改批判愚弱国民"劣根性"的锋芒,而对她们倾注了"哀其不幸"的同情与怜悯。本文试图结合鲁迅的"节烈观",分析其笔下塑造的寡妇形象,并联系鲁迅本人的身世,探析"寡母抚孤"与鲁迅创作这一题材的心理关系,认为"寡母抚孤"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心理销毁了鲁迅的批判锋芒。  相似文献   

15.
<正> 世人大约多是从鲁迅的《孔乙己》中知道咸亨酒店的吧?大约很多人亦如我,读着鲁迅,便对咸亨、茴香豆生出了无限的遐想和向往吧?而这次,我终于如愿以偿。 据周作人先生在《关于鲁迅》一书中回忆说:咸亨开办的“年代已经记不清楚,但可能在光绪甲午、乙未,即1894年至1895年”,“但是不到两年就关门了”。现在的咸亨酒店,是在过去酒店的旧址上,依原样重建,并在八十年代开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叙事,以时间和空间的异同,将第一人称叙事结构分为3种类型: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由此探讨了鲁迅如何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融合到虚构叙事中,让其作品成为既区别于传统小说,又有别于同时代作家作品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17.
对阿乙的小说《先知》与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在主人公的形象与命运、艺术风格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叙述者与主人公的立场差异,其瑕疵减弱了《先知》的反讽张力,降低了对读者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8.
《海上花列传》是韩邦庆用吴方言写的作品.在对《海上花列传》中出现的“阿”加以封闭式统计和用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本书中出现的“阿”的用法可归纳为三种:作词头,作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作拟声词,前两种为主要用法.“阿”作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有询问、测度和反诘三种语气.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一生所写广告丰硕精湛,聆听这广告的独特'呐喊',仍然可以直抵鲁迅的心灵深处。分析《中国矿产志》系列广告、《周豫才告白》、关于《果树园》的《鲁迅启事》和《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牌记等广告,鲁迅科学救国、反抗军阀、维护版权、为艺术和人世牺牲个人权益的伟大人格魅力就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0.
鲁迅研究专著《鲁迅晚年思想的当代解读》是作者在长期的钻研探寻中得出的思想结晶和理论硕果,是在更深、更精、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中,寻求对鲁迅思想、鲁迅文化本位的把握。全书具有三个特点:独特的研究视角;拓宽的研究领域;高扬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