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磷矿脱镁副产物氢氧化镁为原料,进行提纯和改性以得到高质量的阻燃用氢氧化镁。研究确定脱硫剂为氢氧化钠,其最优添加量为氢氧化镁干粉质量的6%,提纯后的氢氧化镁纯度为98.11%,反应条件为温度60℃、反应时间1 h。在改性实验中,通过疏水性实验确定了改性剂硬脂酸钠的最佳添加量为氢氧化镁质量的4%,并对改性后的氢氧化镁进行了吸油量、沉降速度、红外光谱表征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各项指标均优于未改性的氢氧化镁,可以作为阻燃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工业氢氧化镁,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活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为氢氧化镁质量的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0.75 h、搅拌速度为450 r/min时,改性效果最好,活化率达到90.5%。最佳条件下改性样品及未改性样品的显微镜照片表明,改性后氢氧化镁的分散性优于未改性的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3.
氢氧化镁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了氢氧化镁的湿法表面改性的工艺过程,用浊度分析方法对改性效果进行了比较,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剂为硬脂酸钠,改性剂用量为6%(质量分数),改性温度为85℃,改性时间为20min。同时,最佳条件下改性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下,硬脂酸钠有效包覆在氢氧化镁粒子表面,使氢氧化镁表面有机化,增强了氢氧化镁粉体与有机体的亲和性,这对于制取添加型的氢氧化镁阻燃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硬脂酸湿法表面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了硬脂酸(SA)湿法表面改性普通氢氧化镁的工艺过程,其改性效果由活化指数H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活化指数的影响,同时,利用FT-IR,SEM,TG对硬脂酸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5~90 ℃、搅拌转速为400 r/min、反应时间3 h、硬脂酸用量为2%(占氢氧化镁干粉的质量分数)时,其活化指数达到96%;普通氢氧化镁由亲水性完全转变成亲油性;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分散性更好,热分解温度更高.FT-IR,TG分析表明:硬脂酸分子在氢氧化镁粉体表面发生吸附键合,形成了新的化学键.  相似文献   

5.
《广州化工》2021,49(13)
本文首先利用硬脂酸钠对废弃玻璃钢粉进行表面改性,然后以丁腈橡胶为基体、改性玻璃钢粉为补强剂,采用模压成型制备玻璃钢粉/丁腈橡胶复合材料。通过FT-IR、表征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到硬脂酸钠改性废弃玻璃钢粉的最佳条件为:改性剂用量5wt%,反应时间55 min,反应温度85℃。结合改性废弃玻璃钢粉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及SEM图表征分析表明:当废弃玻璃钢粉添加量为8%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一步法制备硬脂酸盐改性的氢氧化镁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镁、氢氧化钠和硬脂酸盐类表面改性剂为原材料,80℃反应3 h,一步合成了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镁粉体颗粒。XRD和TEM分析表明颗粒为规则的六方片状结构,TGA测定热分解温度最高可达387.7℃,吸水率低达1.9%,且与有机基质有良好的相容性。在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硬脂酸钠和硬脂酸5种改性剂中,硬脂酸锌的改性效果最好,硬脂酸的最差。当w(ZnSA)=3.15%时,氢氧化镁的吸水率为1.984%,TEM表明含有棒状晶体结构,长径比约为11∶1。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对氢氧化镁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了六水氯化镁-氢氧化钠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主要研究了硬脂酸、硬脂酸钠、钛酸丁酯和葡萄糖等作为表面活性剂,单独使用和复配使用对氢氧化镁沉降速率和过滤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 ℃,搅拌时间为0.5 h,搅拌速度为200 r/min,在反应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氢氧化镁沉降速率和过滤速率显著提高;适宜的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本实验为改善氢氧化镁的过滤和沉降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碱式硫酸镁晶须(MHSH)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晶须。实验确定了制备氢氧化镁晶须的适宜条件:n(碱式硫酸镁晶须)∶n(氢氧化钠)=1∶2,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3 h,碱式硫酸镁晶须料浆质量分数为4%,氢氧化钠浓度为0.3 mol/L。对氢氧化镁晶须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热分析得出,制备的氢氧化镁晶须为扇状,直径为1~2μm,长度为100~200μm,长径比为100~200。利用硅烷KH-550、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钠、油酸钾等表面改性剂对氢氧化镁晶须进行表面改性。结果表明:用油酸钾作表面改性剂,在氢氧化镁晶须料浆质量分数为5%、改性时间为30 min、改性温度为90℃、油酸钾用量为5%(质量分数)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改性效果,改性后晶须的活化指数达到99.48%。  相似文献   

9.
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和硬脂酸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比较改性样品在液体石蜡中的透光度发现硬脂酸的改性效果最好.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硬脂酸用量为6%(相对于氢氧化镁干粉质量),改性温度80 ℃,改性时间60 min.使用XRD,FT-IR,TG-DSC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硬脂酸对氢氧化镁的改性机理是:硬脂酸分子与氢氧化镁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而吸附在氢氧化镁的表面,从而改善了氢氧化镁与聚合物的相容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硝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在聚乙二醇(PEG6000)的作用下,采用液相沉淀法对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镁离子初始浓度和PEG6000的添加量对氢氧化镁粒径和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为600 r/min、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5 min、镁离子初始浓度为1.0 mol/L、PEG6000添加量为4%时,产品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最好,此时平均粒径达到0.2μm、沉降率约为0.6%。本研究为氢氧化镁在有机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赵晓  李梅  焦锋 《广东化工》2012,39(7):152-15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学科的不断融合,3S(GIS、RS、GPS)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文章介绍了3S技术的基本功能及其现阶段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脱氮硫杆菌利用不同硫源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莹 《广东化工》2012,39(7):5-6,44
从斛兵塘底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自养反硝化菌。该菌株经过生理生化实验,初步判定为脱氮硫杆菌。该菌株可以分别利用黄铁矿、硫代硫酸钠、硫单质作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代谢。实验表明,在黄铁矿存在下该菌种对硝酸盐氮去除率最高,同时也有较高的硫酸根生成率。为了去除硫酸根新污染,尝试在培养基中加入石灰石。经实验证明,在培养基中加入石灰石几乎不影响反硝化代谢,并且有效的去除硫酸根离子,达到去除硝酸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玻璃纤维阳离子成膜剂乳液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通过向丙烯酸树脂分子链中引入阳离子基团,在不使用乳化剂的条件下合成出了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树脂乳液的实验,并对影响合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阳离子单体,引发剂,保护胶体,加料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合成的阳离子乳液用作玻璃纤维浸润剂的成膜剂,与其他组份配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林跃华  龙清平 《广东化工》2012,39(16):66-67
文章研究了间甲笨氧基苯甲醛酯化合成右旋苯氰菊酯,通过对催化剂类型及用量、物料配比及反应的温度等工艺条件的对比优化,找到了合成右旋苯氰菊酯的酯化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间甲苯氧基苯甲醛:氰化钠:催化剂Cmol比为1.03~1.05:1.0:1.15-1.2,以溶剂M做溶剂,在10℃左右反应8个小时,目标产品右旋苯氰菊酯的含量及收率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5.
尚猛  田正浩  迟元龙 《广东化工》2012,39(16):92-93
通过分析国内外柴油加氢精制形势,介绍了国内外非加氢脱硫技术和加氢精制工艺以及催化剂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外还是以柴油加氢脱硫工艺为主。同时也介绍了液相柴油加氢精制技术的现状和技术特点。通过资料的整理总结,可以为柴油精制技术路线的选择及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侯红瑞  董利 《广东化工》2012,39(7):63-64
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不同质量配比的α-甘油磷酸钠和β-甘油磷酸钠混合盐和混合溶液的pH等因素对CS/GP溶液凝胶化性能的影响,在37℃形成凝胶体系负载模型药物依诺沙星考察该凝胶的释药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为100 mg,α-甘油磷酸钠和β-甘油磷酸钠按质量比为1∶4混合,控制凝胶体系pH为7.2,凝胶体系IGT可由45℃降至32℃;37℃下,可在3.5 min快速凝胶,凝胶强度达到约0.48 kPa。以依诺沙星为模型药物,载药凝胶体系可持续释放药物10 d左右,有很好的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军利  王洪洁  王容 《广东化工》2012,39(17):119-121
针对催化裂化反应特点,对新试验装置进行了安装调试和改造:安装催化剂藏量大的反应器、采用三段独立加热、改进进油系统管路、改造和标定集气系统。优化的新装置阻力降减少,集气量增大,温度可控性增强,准确性提高,更能有效模拟工业生产装置。应用试验表明:操作运行平稳,数据重复性高,适用性好。  相似文献   

18.
郑鹏  苏强德 《广东化工》2012,39(7):48-49,47
利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采用萃取精馏,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萃取剂,对碳酸二甲酯生产中的产品精制进行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理论板数、进料位置、溶剂比和回流比对产品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方案为:理论板数36,粗酯进料位置27,萃取剂进料位置4,回流比2.6,溶剂比2.4,产品碳酸二甲酯含量达到99.8%,为分离过程的优化操作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我国近年来的温室和大棚用的各种功能薄膜的发展情况,以及一层和多层结构的多功能棚膜的新进展。塑料薄膜用于温室、大棚在国内外已十分普遍。它是农业实现高产稳产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国外从本世纪  相似文献   

20.
罗建红 《广东化工》2012,39(7):101-101,100
硫污染对空气环境影响巨大,是十二五强调要重点治理的大气污染源。文章介绍了燃料油在生产中去除硫化物的方法,并阐述了各类脱硫新技术,这些技术方法可大幅度降低油品中硫的含量,实现硫污染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