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井楼油田一区稠油油藏经过20多年的蒸汽吞吐,已进入日产油量低、含水高、油汽比低和井间汽窜严重的高周期吞吐阶段,稳产难度增大,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地层压力下降,汽窜现象变得更严重。如何防治汽窜,确保油井有效开采,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变成油田生产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井楼油田一区油藏储层特征、原油物性、油藏分布状况及生产实际等方面对油藏蒸汽吞吐阶段汽窜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该块10年开发历程的跟踪及开发数据的分析,对井楼油田一区的汽窜现场表现进行了描述,揭示了井楼油田一区油藏的汽窜规律具有多向性、选择性、重复性等特征,结合汽窜特征、油藏地质特征和蒸汽吞吐生产特点分析汽窜的产生原因,包括油层物性好、原油粘度高、井距过密等。  相似文献   

2.
超稠油在蒸汽吞吐开采阶段,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地层压力下降,汽窜现象变得严重,严重影响区块的开采效果,如何防止汽窜,确保油井有效开采,提高断块油藏的采收率,变成油田生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高升油田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为巨厚块状稠油油藏,油层吸汽差异大,非均质性差,火驱汽窜井次逐年增加,汽窜程度越来越高,储层动用不均、高低渗透层矛盾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块的原油生产。为此,开展了高温调剖技术研究,利用高温调剖剂封堵高渗油层或大孔道,后续注入的蒸汽转向低渗透层,达到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汽窜发生制约了超稠油油藏采出程度的提高。一旦发生汽窜,就会导致超稠油油藏加热不均,出现蒸汽波及体积小、热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杜813兴隆台区块目前开井48口,其中发生汽窜油井30口,占总井数的62.5%。较高的汽窜井比例直接影响了该区块蒸汽吞吐阶段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5.
超稠油主要采取蒸汽吞吐的开采方式,随着油田开发的推进,直井逐渐进入高轮,生产效果不断变差;采出程度高,地下亏空大的因素也导致了井间干扰日趋严重,汽窜频繁;加密水平井的生产效果不理想。通过实践得出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汽技术能够解决超稠油开发中存在的这些矛盾,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汽应用主要原理是多井整体吞吐和三元复合吞吐,应用措施后井间干扰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直井和水平井的生产效果都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水平段动用不均,吞吐效果差等问题,分析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差异大,吸汽程度不均,井间汽窜严重;近井地带地层存水增多,含油饱和度下降;油层亏空加大,地层压力下降,油层供液能力不足。通过注入复合调驱增效剂辅助蒸汽吞吐,进行有效封堵大孔高渗透区域,补充地层能量,抑制汽窜发生,提高蒸汽波及半径,调整油层动用剖面,进而起到降粘、驱油助排和提高动用程度的作用,达到改善开采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超稠油主要采取蒸汽吞吐的开采方式,随着油田开发的推进,直井逐渐进入高轮,生产效果不断变差;采出程度高,地下亏空大的因素也导致了井间干扰日趋严重,汽窜频繁;加密水平井的生产效果不理想。通过实践得出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汽技术能够解决超稠油开发中存在的这些矛盾,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汽应用主要原理是多井整体吞吐和三元复合吞吐,应用措施后井间干扰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直井和水平井的生产效果都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水平段动用不均,吞吐效果差等问题,分析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差异大,吸汽程度不均,井间汽窜严重;近井地带地层存水增多,含油饱和度下降;油层亏空加大,地层压力下降,油层供液能力不足。通过注入复合调驱增效刺辅助蒸汽吞吐,进行有效封堵大孔高渗透区域,补充地层能量,抑制汽窜发生,提高蒸汽波及半径,调整油层动用剖面,进而起到降粘、驱油助排扣提高动用程度的作用,达到改善开采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藏进入注蒸汽多轮次次吞吐后期,地层压力不断下降;注汽时,因高渗透层反复吸汽、反复生产,造成高渗透层逐渐亏空,形成水窜及汽窜。近几年加密井的增加,该现象逐渐加剧。开发稠油蒸汽吞吐井暂堵增能复合技术,在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的同时,提高油井的返排能力。通过研制耐高温、高效的新型深部封堵体系,抑制蒸汽的无效窜流;研制生成非凝析气的新型工艺。  相似文献   

10.
HS油田油层单层厚度薄、分布不稳定、连通性差、非均质性较强,原油粘度高,属于超稠油Ⅱ类油藏。本次研究的着力点是针对HS油田北部扩边区的动用方式优选。主要运用数值模拟、动态分析等手段分析了该区的开采方式、注汽类型、井网井距与井型,初步确定了研究区应采用直井和定向井,70 m井距正方形井网,以注过热蒸汽的蒸汽吞吐为开采方式。  相似文献   

11.
徐凤廷 《当代化工》2014,(5):742-744
曙光油田兴隆台超稠油油藏顶水发育,油水层间隔层厚度小,蒸汽吞吐后极易造成水泥环破坏引发窜槽出水。经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制出热稳定性、触变性好的封窜剂,并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现场应用后能够形成有效封堵,恢复油井产能,提高了管外窜槽顶水治理技术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疆油田重32井区齐古组稠油油藏汽窜严重的现状,研制了高温三相泡沫调剖剂GPT-C。在分析封堵汽窜机理的基础上,对封窜性能进行了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GPT-C对渗透率5.2μm2的岩心的封堵率高于85%,突破压力梯度大于6.5 MPa/m,且其封堵性能与所用固相颗粒粒径有关,当固相颗粒粒径为180~270目时,封堵率最大、突破压力梯度最高。在平面非均质并联管实验中,GPT-C能够高效封堵高渗层,高渗岩心的残余阻力系数为低渗岩心的20倍、突破压力为低渗岩心的12倍,因此,GPT-C适用于稠油热采井高温调剖。  相似文献   

13.
在大庆油田庆45区块稠油蒸气驱生产过程中,地层的非均质性导致局部受效层温度过高,引起井底闪蒸。根据传热学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井底温度计算模型,提出闪蒸预测方法,将计算的井底温度、压力与水饱和蒸汽临界温度-压力曲线相结合,依据井底温度和压力在临界曲线上的相对位置判断井底闪蒸情况。以庆45-22-K281井为例,进行现场测试和井底闪蒸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表明,闪蒸预测方法有效,为稠油蒸气驱生产井的闪蒸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鲍继红 《当代化工》2012,(9):895-897,918
兴隆台超稠油油藏因为原油粘度高、纵向及平面上非均质性、井距近等因素影响,井间汽窜干扰、周期吞吐时间短等矛盾突出.为此,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将高温暂堵调剖和驱油助排结合,研发了调剖助排技术,现场应用后,在抑制汽窜的同时,降低产出液粘度,改善了吞吐效果.在超稠油吞吐开发领域内,实现了整体的工艺创新.  相似文献   

15.
M稠油油藏注采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哈萨克斯坦M稠油油藏的开发现状,利用测井、地质资料,建立了能够反映当前勘探开发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以此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了注汽速度、注汽温度、注汽干度、汽驱方式、注采井网等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优选出最佳注采参数,为M油田中区的高效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稠油开发是世界性的大难题。在中国能源紧缺的今天,稠油资源无疑是中国不可忽视的能源之一。传统的稠油开采方法采用的是单一注蒸汽的热力开采方式,但单一的注蒸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如汽窜、产量递减过快等问题。随着稠油开采技术的进步,发现在蒸汽中加入CO_2会改善注汽效果。本文进行了CO_2辅助蒸汽驱驱油进行了室内研究,通过改变CO_2与蒸汽的注入比、注入段塞的大小、注入速度来确定最优的注入参数。  相似文献   

17.
对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的汽窜现象、危害及产生原因等进行了调研,对注蒸汽油藏汽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指出,汽窜井的补救措施只能延长生产井的寿命,对汽窜的控制效果不大,不能提高蒸汽波及体积;为控制注蒸汽油藏的汽窜,应采用低廉的高温调剖剂进行中、深部调驱,以提高蒸汽驱动的纵向、平面波及系数,继而提高注蒸汽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许丹 《当代化工》2011,40(11):1163-1165
曙光油田超稠油油藏埋藏浅,油层纵向及平面上非均质性,汽窜干扰十分严重,且多数吞吐油井处于中高轮次吞吐阶段,油井周期递减加大.泡沫凝胶技术通过优选发泡剂、凝胶,氮气辅助形成泡沫凝胶体系,利用泡沫贾敏效应实现对油井的调剖,凝胶提高泡沫稳定性,泡沫能够扩大封堵范围,降低对油层的伤害;消泡后氮气可起到增能作用,现场应用后有效抑...  相似文献   

19.
潭口稠油为浅层特稠油油藏,通过对潭口注汽吞吐采油认识,结合现有工艺技术,优化吞吐参数,合理的注汽方式,达到高效注汽吞吐采油;通过注氮辅助配套及汽窜的治理,探索潭口稠油油田合理的注汽采油模式,提高蒸汽吞吐的有效性,提高其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稠油油藏大多采用热力降粘的方式开采,主要是采用蒸汽热采的方法。注蒸汽热采一般为蒸汽吞吐,后期转为蒸汽驱,因此热采稠油井的固井必须适合和满足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方式。后期注蒸汽开采时,由于地层的保温效果很差,高温蒸汽在注入过程中能量通过水泥环很快耗散到地层中,导致稠油油藏达不到注蒸汽热采的效果,严重影响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水泥石在高温蒸汽环境中强度衰减严重,导致水泥环破裂损坏,使原本封固好的环空失效,引发油气水窜,严重缩短油井寿命。针对稠油油藏固井存在的问题,须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封固稠油热采井的长效固井技术,使该固井技术具有水泥浆热容高、保温效果好,可延缓蒸汽注入过程中能量损失;水泥浆具有良好的强胶结性能,大大改善固井第二界面胶结强度,有效防止油气水窜的发生,提高浅层水泥封固段长期封固效果;水泥石强度高,抗高温性能好,其强度在高温下衰减缓慢,可经受稠油热采高温蒸汽的侵蚀的优点。有效解决稠油热采井在高温驱替环境下固井质量差、油井寿命短的问题,为稠油油藏勘探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