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都江堰的运行模式从“深淘滩、低作堰”的古制到现在基本不淘淤,其根本改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凤栖窝河段淘淤的规律性,得出:内江河段卵石的临界起动流量为200m3/s;凤栖窝淘淤对该河段的水位流量关系没有直接的影响;卧铁断面平均河床高程的冲淤变化主要受内江流量和河段内卵石运动的影响,淘淤的持续效应不长;内江流量大于400m3/s或涨水过程中以冲刷为主,而在流量小于400m3/s或降水过程中则以淤积为主;外江闸和飞沙堰闸的运行是凤栖窝长期不淘淤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枢纽区的河床冲淤变化对工程的维护和分流分沙及都江堰灌区的引水和风栖窝的淘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内江河段进口段的冲淤幅度较大而中下段较小,河床冲淤频繁,淘淤的作用有限。河口河段与水文站河段的冲淤变化为负相关,反映出卵石缓慢运动的滞后影响。水文站河段与卧铁河段的冲淤变化为正相关,内江中下段的挟沙力与输沙量之间基本平衡。河段的冲刷量随综合作用力的增加而加大。1977年的洪水使河口断面的主槽从左变到右而产生滩槽交替,18-1断面为过渡段,以下的五个断面没有明显的冲淤变化,说明该河段的形态基本稳定。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都江堰水利枢纽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镇江内江为例,针对滨江水体自长江引水过程中,由于长江水量、沙量时空分布不均所引起的水量-水质-泥沙不平衡问题,提出了实现水质改善、控制悬沙浓度,减少泥沙淤积三重目标的调度模式;在确定内江水量-水质-泥沙平衡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维持三者平衡的调度方式,并对调度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枯季低水位条件下,要保证内江水质、悬沙浓度同时达标,内江一次性换水率R约在50%~70%之间;洪季水位增加,换水率要求降至25%~40%;调度区间的划分、调度方式的确定与长江水位条件及引航道进水能力密切相关,洪季长江水位较高,节制闸开启后可直接满足换水量要求,调度方式为自引,而枯季长江水位较低,需通过泵站引水达到引水量要求;调度后,内江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全年平均悬浮物浓度由现状70mg.L^-1降至22 mg.L^-1,内江自长江全年引水量以及内江泥沙淤积量分别比现状条件下削减了90.2%8、6.0%,达到调度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小流量时亦能在泵站前形成水头安全引水,满足电厂需水要求,在泾河主河道上修建低坝枢纽工程。论证了修筑低坝引水枢纽工程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浆砌石低坝的坝型比较、选择,坝顶高程的确定,坝体设计以及枢纽其它建筑物如引水闸、泵站、入库消力池的布置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都江堰水资源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镇生活、工业和环保用水的增加以及灌溉面积的扩大,都江堰水资源的需求量亦随之增加。到2030年,都江堰灌区需要的引水量将达到岷江可引水量的极限,即岷江金马河河段将处于长时间断流的状态,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都江堰水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方案,包括合理利用地下水、开展人工增雨、合理利用邻近流域的水资源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解决都江堰水资源总量缺乏和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碧口水库泥沙淤积与水库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碧口水库自1975年蓄水至1996年汛前,总库容已损失52%。曾发生过排沙洞被泥沙淤堵,严重威胁电站安全运行的情况。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并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碧口水库行洪期降低水位排沙效果和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淤积发展趋势进行了多方案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水库汛期运行水位与行洪期的短时间降低水位排沙,较目前运行方式,平均每年多发电量2100万kWh,坝前段减少淤积量约100万t,并能较明显的减轻机组磨损。  相似文献   

7.
与初步设计相比,三峡枢纽自2003年蓄水运用以来,运行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如长江上游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库、水文气象预报技术提高、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生态对水库调度需求增加等。为适应新的运行环境,2009-2012年,三峡水库采取了提前蓄水、中小洪水调度、汛限水位浮动等优化调度措施,以提升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同时,开展了有利于四大家鱼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试图拓展三峡工程的生态效益;实施了消落期库尾减淤和汛期沙峰调度试验,通过减少库尾及库区泥沙淤积来持续保证三峡水库的有效库容。此外,通过在三峡船闸上下游增设靠泊设施、实施船闸快速检修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三峡船闸的通航能力。  相似文献   

8.
某厂6号机因基础沉降、轴封漏汽量大,2号轴封加热器换热面积小,油净化装置过滤功能差,使汽轮机油水分严重超标,最高达到7500 mg/L。通过采取紧急机组运行措施和机组检修期轴封换型、轴承箱处轴瓦加装挡汽板、高低压轴封供汽系统分离、2号轴封加热器与油净化装置改造等综合措施,使油中水分降至40 mg/L以下,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一维水沙输移及河床冲淤模型中有较多理论上尚未解决的参数,而这些参数对一维模型精度的影响缺少定量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维水沙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2020年汛期黄河下游的水沙过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模拟水位和流量的变化,纳什效率系数基本大于0.85,均方根误差比相应的实测特征值小一个量级;计算沙峰虽然偏大,但计算的含沙量过程与实测过程整体符合,且模型计算的分河段冲淤量与断面地形法实测值较为接近。为分析模型中经验参数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以水文断面特征水沙参数的纳什效率系数作为目标函数,采用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计算了各经验参数的敏感度指标。计算结果表明:糙率的总敏感度指标较高,是模型的高敏感参数;目标函数的选取对参数敏感度分析有一定影响,以含沙量纳什效率系数为目标函数时,挟沙力公式的系数及淤积时恢复饱和系数公式中指数的一阶敏感度和总敏感度指标较高;各参数组合对不同目标函数的影响差别较大,但对于同一目标函数存在影响作用相似的参数组合。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刻画了模型参数的敏感性特征,有助于优化水沙数学模型参数取值。  相似文献   

10.
直流换流站500kV交流场主要按照3/2接线方式设计,完整串一般接成线变串。在这种接线方式下,换流变要求中断路器具备选相分合闸功能,交流线路要求中断路器具备重合闸功能。分析从西换流站线变串接线方式下中断路器选相分合闸与重合闸的配合方式,指出选相分合闸装置的分合闸回路在某种方式下会误闭锁断路器保护装置重合闸回路,提出重合闸回路优化方案和建议。优化后的重合闸回路可更好地与选相分合闸装置配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1.
都江堰枢纽区的防洪体系还不完善,白沙河的洪水未能得到控制,紫坪铺水库建成后十年一遇的洪水仍可能对都江堰主体工程造成危害。本文提出在旧鱼嘴电站的土坝以上修建杨柳湖旁侧水库,以确保都江堰枢纽区水利工程和文物景观的安全。从工程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角度出发,对防洪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后期导流过程中采用提前下闸蓄水方式,可获得更多发电收益。然而这一措施会在汛期增加大坝施工期漫顶风险,并加大满足蓄水要求的赶工成本,使导流方案决策更为复杂。本文以高坝施工期安全度汛为研究对象,考虑水文、水力不确定性,模拟不同初期蓄水下闸方案的导流风险率;针对不同下闸时机和蓄水保证率,计算蓄水历时、提前蓄水的发电增量和发电效益;综合后期导流风险概率、发电效益和下闸蓄水赶工成本要素,建立后期导流方案多目标决策模型,寻求提前下闸蓄水时机。通过雅砻江流域某在建大型高坝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综合评价提前下闸蓄水方案的经济性和风险情况,在此基础上寻求理想下闸时机。研究为高坝后期导流施工决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江向洞庭湖分水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自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四口向洞庭湖分水,对洞庭湖防洪、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三口五站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包括分流比、断流天数、年内过程的变化趋势,利用水沙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规划水平年分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三峡工程对分流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下游裁弯、干流水库的影响,长江向洞庭湖分水比例由50年代的30%下降到2000年以后的不足12%,断流天数不断增加,秋冬季节水量不断减少。未来水平年分水比例将进一步减少,三峡工程使这一趋势更为显著,枯水季节的水资源短缺将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由水库群、航电枢纽、分蓄洪区等组成的赣江中下游复杂防洪系统,以防洪控制断面洪峰削减率最大为目标,建立了赣江中下游防洪系统联合防洪调度模型。以“1961”典型洪水及50年一遇、100年一遇和500年一遇设计洪水为研究实例,采用离散邻域的动态规划—逐步优化算法(DP-POA)进行防洪优化调度,并与常规防洪调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梯级水库和分蓄洪区对于赣江中下游削峰起主要作用,而航电枢纽的削峰作用较为有限;对于“1961”典型洪水,航电枢纽的运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峡江水库调度期内最高水位,有利于水库防洪安全;采用离散邻域的DP-POA算法的防洪优化调度可以较为显著地削减防洪控制断面洪峰流量,保障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防洪方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分析了都江堰洪水的特征和洪水的危害,提出了利用旧鱼嘴电站的土坝和以上的废弃土地修建杨柳湖旁侧水库,沿白马堰流道经土坝泄洪闸、沙黑总河、小罗堰冲沙渠排泄洪水,将有效地保证都江堰枢纽区水利工程和文物景观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后,长江上游大型水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长江上游60多座大型水库调节下上游主要水系出口控制水文站的径流变化过程.通过长年径流系列分析,大型水库群的调节使主要水文站汛期径流略有减少,而非汛期水量有明显增加,且径流过程比较平稳,有利于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由于水库群汛前预泄,流域5月份径流增加到汛期水平;汛后水库群蓄水,下泄径流减少到枯季水平,从而使汛期提前到来,又提前结束,汛期向前平移了一个月,显著的改变了天然径流的时空分布,将给中下游防洪形势带来新变化.根据上游水库群不同建设水平,分析了三峡枢纽的调度响应.认为在保障长江上游大型水库汛后蓄水保证率的前提下,上游水库的进一步建设有利于三峡枢纽的兴利效益.  相似文献   

17.
全清洁能源特高压青豫直流工程顺利投产初期,由于配套电源尚未全部投运,青海水电峰枯季节出力差异较大,新能源出力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突出,仅依托青海难以满足直流大功率稳定输电要求。在深入分析青豫直流送端青海电网的负荷特性和发电特性的基础上,开展青豫直流外送电力平衡分析,针对存在的峰盈谷缺和汛富枯贫问题,提出发挥西北电网整体合力,实现西北多省份清洁能源打捆外送的模式,在新能源大发、新能源小发、黄河丰水期、黄河枯水期4种场景下开展模拟测算,结果表明,通过清洁能源打捆外送可有效提升特高压青豫直流稳定外送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五一 《西北水力发电》2007,23(3):66-67,77
喜河水电站施工时段短,强度高,工期控制突出,以及汉江洪水峰高量大、陡的特点,优化施工方案,采取分期导流,施工新技术、新措施,加快施工进度了使电站于2006年6月30日第一台机组提前半年并网发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