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旋转电弧焊炬作为传感器,设计了弧焊机器人焊缝跟踪的模糊控制系统。介绍了弧焊机器人焊缝跟踪系统组成及模糊控制器的具体设计过程,并给出了模糊控制表。通过对V形坡口曲线焊缝的跟踪试验,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器控制效果良好,跟踪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超声传感埋弧焊焊缝跟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非接触超声传感埋弧焊焊缝跟踪系统。介绍了超声波传感器及其焊缝跟踪工作原理。在焊缝跟踪中既可以采取检测焊缝坡口的跟踪方法,也可以采取检测磁性胶条的跟踪方法。埋弧焊焊缝跟踪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该焊缝跟踪方法能够满足压力容器焊接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焊缝自动跟踪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焊缝自动跟踪在焊接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焊缝自动跟踪的精度和实时性对保证焊接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研究如何提高焊缝自动跟踪的精度和降低焊缝自动跟踪系统的成本很有意义。从焊缝跟踪系统的硬件组成和控制方法角度分析了焊缝自动跟踪系统的发展历程,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相贯线焊接是实际生产中常见的典型焊接形式,但其焊接难度较大,焊接精度不高。为了提高焊接质量,以相贯线焊缝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传感器进行焊缝识别和轨迹跟踪,为解决机器人焊接过程中焊缝轨迹跟踪精度不高的问题,对轨迹跟踪系统进行了控制设计,采用自适应模糊PID的控制方法对控制器进行设计,最后进行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能够实现焊缝的快速准确跟踪。  相似文献   

5.
自调整比例因子Fuzzy-P控制在焊缝跟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自调整比例因子Fuzzy—P控制理论及其在非接触超声传感焊缝跟踪系统中的应用。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能满足焊接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LabVIEW的温度监控与介电谱测试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效值测量代替峰值测量的方法,并采用方波的直流分量与方波的高电平峰值之比代替占空比,从而间接测量相位差的方法,对样品的介电谱进行测量.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将温度监控系统与介电谱测试系统相结合,设计并实现了温度监控与介电谱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样品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记录,对制冷器的制冷情况进行随动控制,对样品的介电温谱及介电频谱进行测试并记录.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旋转电弧为传感器的移动机器人角焊缝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旋转电弧作为传感器,采用轮式移动机器人对具有直角转弯的角焊缝进行跟踪焊接的控制方法。采用分段控制的方法设计控制器对水平滑块进行控制,以实现直线段焊缝的跟踪。该控制器在大偏差时采用比例控制,在小偏差时采用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并利用免疫反馈规律对比例因子进行修正,实现了直线焊缝、小曲率焊缝和小折角焊缝的跟踪。分析直角转角处焊缝跟踪时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利用旋转电弧传感器检测到的焊枪倾角信息检测直角拐点,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前方焊缝位置,设计控制器对车轮和水平滑块进行协调控制。最后,通过实际焊接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一种针对随动速度过程的变结构控制器.根据模型参考控制原理,将系统输出与参考模型相比较得到偏差,变结构控制算法根据变结构控制原理,将这一偏差进行控制面加以抑制,使误差消失在滑模态上,从而保证电机的输出速度的动态跟踪特性.仿真分析表明了设计的控制器,适合于一类随动过程的动态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一种针对随动速度过程的变结构控制器.根据模型参考控制原理,将系统输出与参考模型相比较得到偏差,变结构控制算法根据变结构控制原理,将这一偏差进行控制而加以抑制,使误差消失在滑模态上,从而保证电机的输出速度的动态跟踪特性.仿真分析表明了设计的控制器,适合于一类随动过程的动态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0.
移动机器人弯曲角焊缝跟踪预测模糊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以旋转电弧作为传感器、采用轮式移动机器人对弯曲角焊缝进行跟踪焊接的控制方法.设计预测模糊控制器控制小车转弯,并在转弯过程中使车轮与横向滑块协调动作,实现对弯曲角焊缝的平滑跟踪.该控制器采用焊枪偏差和倾角信息获得车体运动方向和焊缝走向之间的角度偏差,采用线性化模型预测焊枪下一点的位置,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预测焊缝下一点位置,采用模糊理论实现小车转弯时车轮和横向滑块的协调控制.利用试验对常规模糊控制器和所提出的预测模糊控制器进行比较,发现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