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彦周 《建筑》2011,(9):82-82
分析建筑行业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与共存。  相似文献   

2.
中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要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很多中小城镇都迈出了跨越式的发展步伐,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很多县市的产业结构依然比较单一,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够均衡,区域竞争优势不够明显,综合经济实力比较薄弱。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发展,一定需要一个强劲有力的“发动机”,即城市经济学中所谓的增长极。我国中小城镇目前在经济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或多或少地与其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3.
刘婧  赵民 《城市规划》2008,(5):9-19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反映在城市的规模、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也必然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和不均衡的特征。因此,仅从总量上研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问题,并不能深入揭示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城市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因而不应局限于经济增长的测度和分析。从城市化质量入手,对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度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揭示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6):273-274
本文采用2006-2013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造考虑互联网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互联网经济发展对于浙江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于浙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正向作用。本文在最后还分析了互联网经济对于浙江经济影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把其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建立和谐社会就要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十分重大,关系到社会各阶层全体人民的利益,需要社会各阶层全体人民共同营造。小城镇建设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小城镇建设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繁荣小…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2006,(8):47-49
周巷镇地处浙江省慈溪市西部,东、北与慈溪天元、长河、庵东三镇接壤,南、西与余姚低塘、朗霞、小曹娥三镇相连,是全国重点镇和省、宁波市中心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镇和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镇区域面积75.4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6个社区,常住人口12.8万,外来人口5.1万;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亿元,财政收入3.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113元,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近几年,周巷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沿着改革开放以来寻求到的“依托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实现农…  相似文献   

7.
一、城镇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 关于城镇经济发展,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解释。 需求指向理论指出,城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市场对城镇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既促进了基础部门的建立和扩张,也带动了非基础部门的发展。因此,城镇经济要发展,必须适应需求变化,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不断创造出价格适中的大众产品和需求弹性大的新潮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刘燕玲 《小城镇建设》2008,(2):12-13,3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镇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引线、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小城镇为发展模式,在满足农业和初级工业化生产的同时,因总体数量众多、规模偏小,难以成为区域的"经济增长极",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普遍的观点是小城镇发展必须走以中心镇建设为核心的集约化、内涵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郑金水 《城市勘测》2007,(6):8-10,25
构建和谐测绘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发展改革环境;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原则,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人和"基础;和谐测绘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当前的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较多忽视小城镇独特而敏感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现象,盲目地推倒一切或者否定原有的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11.
“新苏南模式”——再城镇化阶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分析了"苏南模式"自起源至今其经济发展历程及小城镇发展的演变方式,剖析了目前进入经济转型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小城镇今后发展的"新苏南模式"——再城镇化阶段,即非农业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聚集,小城镇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功能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梁志伟 《园林》2007,(11):66-67
弃敬畏——赏石界处于混乱状态当代中国大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重新卷起的赏石复兴文化运动,为什么在新世纪后依然处在混乱的状态?没有相对有权威性的全国性的赏石组织机构,这是其一;没有相对达成共识的当代赏石法则,这是其二。各个地域的赏石  相似文献   

13.
朱喜钢  汪珠 《小城镇建设》2008,(1):22-25,44
自建国以来,涉及小城镇标准的城乡行政标准至今已有三次较大调整(1955年、1963年、1984年),200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小城镇"的定义是:"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包括县(市)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  相似文献   

14.
长沟镇位于北京西南,总面积38.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人口约27000人,地势以平原、丘陵、山区三分天下.1994年,1996年和2004年,长沟镇先后被北京市政府、国家建设部和国家六部委确定为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重点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十五"以来,长沟镇始终以保护环境,打造和谐、永续发展的生态城镇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发展潜力巨大,前景看好.认真分析长沟镇的发展优势和机遇,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概念 (一)概念与内涵 专业镇发展最具规模和层次的首推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2000年广东经济理论学界根据广东陈振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现实,在"块状经济"、"特色城镇"、"一镇一品"等专有概念基础上,提出"专业镇"的概念.从广东建制镇发展情况看,一般建制镇(乡镇)发展有三种形式:一是处于初级乡镇,二是发展成为专业镇,三是发展成为中心镇.专业镇是在一个镇的区域范围内以某一产业(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为主)为龙头形成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服务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省贯彻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地方立法保障建材领域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反映了省人大、省政府对发展新型墙材工作的重视.本文就<条例>制定的经济社会背景、<条例>的构架及内涵作简要解释.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生态环境、能源短缺等问题逐步显现,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又快又好发展的瓶颈,这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寻问题的解决策略。循环经济以其对资源的低消耗、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高效益,同时具有的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等特点,引起了学界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战略选择。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所作出的正确判断,这表明中央已经充分认识到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粗放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资源禀赋结构、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口发展态势和技术应用水平决定我国不能攀比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方式;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因此创建一个"节约型社会"是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而"循环经济"则意味着更加长远和更具发展后劲的经济形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倡导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也是中央政府决心告别往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步骤。循环经济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以及我国小城镇、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为此,全面深入了解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在我国成功试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属必要,希望本期特别策划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能给广大读者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因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所导致的环境灾害问题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大量进城成为第二和第三产业人员,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由于住房体制改革与房地产市场的成长跟不上日益扩张的城市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中的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因此房屋出租便成为一个“朝阳”产业,而且“群租”、“群居”现象较为突出。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包括治安、卫生、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既有利于发展经济,又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