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蚁木介绍     
蚁木(Tabebuia spp.)隶蚁木属、紫薇科。蚁木属约有30种商品材,按材性、用途和识别,国家标准《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将其分为重蚁木和蚁木两类,前者有齿叶蚁木T.serratifolia、南美蚁木T.avellanedae(T.Ipe)、中美洲蚁木T. guayacan等;后者有红蚁木T.rosea、显著蚁木T.insignis等。国外将后者分为红蚁木和白蚁木两类,现按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Access数据管理和Visual Basic开发技术,对中国主要阁叶材的树种名称、主要产地、用途、构造与识别、物理性质、加工性质、木材宏观微观图像等多方面数据进行了信息整理和程序设计,实现了中国主要阔叶材按木材名称、木材特征和木材用途等多方向、多关键字的计算机查询检索.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标为"柚木"实木地板的木材构造特征与对照标本进行比较分析,判定待检材料不是马鞭草科柚木属的柚木,而是木兰科(MAGNOLIACEAE)白兰属(含笑属)的一种(Michelia sp)和木莲属的一种(Manglietia sp),它们同属于一类商品材,为由此而引起的地板用材纠纷提供了仲裁依据.  相似文献   

4.
发明名称:一种木材胶黏剂及其生产方法;发明名称:人造板用新型胶黏剂;发明名称: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发明名称:用针叶材全树皮制胶黏剂的方法;发明名称:环保型脲醛树脂胶黏剂  相似文献   

5.
《人造板通讯》2008,(10):31-32
发明名称:一种木材胶黏剂及其生产方法;发明名称:人造板用新型胶黏剂;发明名称: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发明名称:用针叶材全树皮制胶黏剂的方法;发明名称:环保型脲醛树脂胶黏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计盒维数法对木材构造图案进行定量表征,并探寻木材构造图案分形维数的规律。研究发现,在12个试样中,阔叶材的弦切面宏观构造图案比针叶材粗糙,秩序度更为复杂;三切面微观构造的分形维数值排序为:横切面弦切面径切面。同时,基于木材宏、微观构造图案的分形特征,将弦切面宏观构造特征用于室内、家具、包装等设计;将横、径切面的微观构造特征用于二维码设计,为智能型包装仿生设计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标GB/T 18107-2000《红木》对黑酸枝木材的区分只规定到木类,而不同的黑酸枝树种在材色、纹理等特征上存在近似性,难以凭肉眼准确鉴别。为了解决黑酸枝木类不同树种的近似性和价值差异在木材及家具流通领域造成的纠纷,本文利用木材解刨理论和宏观特征分析的方法对市场常见的四种黑酸枝木类树种-刀状黑黄檀、阔叶黄檀、卢氏黑黄檀和东非黑黄檀进行微观构造特征的提取和宏观特征分析并总结出特征区分表,实现了准确鉴别四种黑酸枝树种的目的,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标GB/T 18107-2000《红木》对黑酸枝木材的区分只规定到木类,而不同的黑酸枝树种在材色、纹理等特征上存在近似性,难以凭肉眼准确鉴别。为了解决黑酸枝木类不同树种的近似性和价值差异在木材及家具流通领域造成的纠纷,本文利用木材解刨理论和宏观特征分析的方法对市场常见的四种黑酸枝木类树种-刀状黑黄檀、阔叶黄檀、卢氏黑黄檀和东非黑黄檀进行微观构造特征的提取和宏观特征分析并总结出特征区分表,实现了准确鉴别四种黑酸枝树种的目的,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巴里黄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里黄檀是中南半岛原产树种,木材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个树种的名称和木材学解剖结构的分析,对这个树种的一些特点有了深入了解,并认为国内木材市场流通的花(白)酸枝木是包括巴里黄檀等多个树种的一类商品木材的别名。  相似文献   

10.
实施"天保"二期工程以来,林业已经把木材生产的重点转移到森林培育上来,但是目前林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来自木材生产,木材生产还是林业企业的经济支柱产业,主导财源。因此,在木材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木材的经济利用价值至关重要。合理造材就是提高木材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关键、最重要一环。在实际工作中,生产作业人员要树立有大局意识和商品意识。除了严格遵守木材检验的"三要、三杜绝"原则外,还要遵守"提等、增径、限材长"。结合生产实际,对合理造材的方法进行分析,达到向尺杆和锯口要效益,做到合理造材,实现木材效益最大化。通过研究、执行、合理造材的原则,提高了木材的质量和售价,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局限性,提高了对于大曲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认识。该文主要综述了研究大曲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方法,传统可培养技术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基因克隆文库技术、高通量测序(HTS)技术以及组学技术,以及近年来传统可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在大曲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应用研究进展,对深入研究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多样性构成及变化规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木棉/棉混纺纱线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研究开发的新热点,转杯纱已经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在已有的条干、强伸性能研究基础上,测试分析了木棉/棉混纺转杯纱退捻现象及捻度变化与拉伸力学性能的关系,发现木棉/棉混纺纱的捻度随放置时间增长而变小,纱线的拉伸强力随捻系数增大,先增大而后降低,纱线捻系数480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纱线断裂伸长率随捻度增大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3.
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含有硫酸基团的水溶性杂多糖,结构复杂,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凝血、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使其在功能性食品、健康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不同的原料及其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对其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生物活性。且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的解析方法也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岩藻聚糖硫酸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木质素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勇  李佐虎  萧炘  陈洪章 《中华纸业》2005,26(10):58-61
综述现有使用酸、碱、超临界、两水相、缓和氢解、离子液等手段分离木质素的方法,指出现有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不同分离手段将得到不同结构与性质的木质素,并决定着其后续的使用与开发.组分分离与利用应遵循生态化过程中能量与物质的多级利用与多级循环原则.应开发出以利用木质素为目标的分离手段,并将木质素的结构研究与其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依据其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TiO2光触媒的结构性能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分析了目前光触媒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息对各类样品进行形貌观察、成分分析和结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食品等研究领域。近年来,在采后浆果贮藏的研究中,电子显微镜已逐渐应用于观察贮藏过程中浆果组织、细胞形态以及表面病原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等变化的研究。本文论述了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尤其是在采后浆果贮藏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浆果保鲜研究中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分子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和抗菌机理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乳酸链球菌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桦褐孔菌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植物真菌资源,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功效成分,因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抗癌、降血糖和抗氧化等功能特性,其相关研究开发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从桦褐孔菌三萜类化合物的诱导发酵生产,子实体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化学组成及结构解析、功能特性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诱导发酵生产方面使用植物共生微生物提取物作为诱导剂效果最为显著,分离纯化技术根据目的不同各有优势,在进行化学组成及结构解析时更适合采用分离效能高的分离纯化技术如高效逆流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规模化应用则大孔树脂更具优势,基于以上分析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后续开发研究和医药与食品行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纸家具的基本特性、结构及纸质材料在家具中的应用形式.通过对纸家具环保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等基本特征的分析,总结了纸家具的层叠结构、插接结构、折叠结构等典型结构和纸浆模塑一体结构、糊纸结构、五金件连接结构等新型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探讨了纸质材料在纸家具中的应用方向和途径,探索了纸家具的研究前景和方向,即应从纸家...  相似文献   

20.
艾正文  桂敏  于鹏  王辉  姜雪  任璐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9):346-350,356
岩藻多糖是一种富含硫酸基的多聚糖,广泛存在于褐色海藻中。由于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功能,如抗氧化、提升免疫力以及抑制肿瘤等,从而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天然来源的岩藻多糖由于分子聚合度较高,从而限制了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岩藻多糖的结构以及不同来源的岩藻多糖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岩藻多糖结构对其抗氧化活性、抑菌性、提高免疫力以及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目前岩藻多糖研究存在的挑战,为后续岩藻多糖潜在的商业化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