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代叙事作品中的想象空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品本身的跳跃性和留白;第二层次是作品撰写时认定故事情节为合理的社会环境和受众心理;第三层次是后世选择何种文本进行改编以及如何改编才能使其符合改编者预期的深层思考.以"赵氏孤儿"、"重耳之亡"、"孔雀东南飞"三个故事为例,将想象空间的出现总结为客观原因有三:原始资料的制约、叙事作品追求简洁、叙事作品片段的遗失,主观原因有三:叙事者有意回避、不同文本记载的差异性、叙事者的揆情度理.  相似文献   

2.
《创业史》是"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重要作品,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通过对梁生宝、梁三老汉、徐改霞等主要人物形象背后所隐藏的潜层文本的重新阐释,试图发现作品所体现的更深远意义:梁生宝的典型意义在于他代表了一种新意识形态话语进入古老中国乡土世界的"他者"象征;梁三老汉的形象则体现出新意识形态下的民间伦理的真实诉求;改霞在文本中的作用还在于她完成了一种富有意味的叙事视角,她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整个作品话语权力争夺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4个方面对"桃花岛"加以阐释:桃花人面——美丽、青春的桃花岛主黄蓉;桃木驱邪与桃花岛的纯洁美好;桃花岛是自由逍遥的仙境;金庸笔下的"桃花岛"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对比研究。对桃花岛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有利于对金庸本人和其作品更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篇际互文性指文本中不同语类、话语及风格的相互融合。它是单模态文本与多模态文本的重要语篇特性。话语的"规约性"与"变异性"可激活模态文本中的"越界"话语。篇际互文性下"越界"话语的形成离不开话语的"再语境化"过程。文中在阐释单模态篇际互文性文本"再语境化"生成方式的基础上,基于与韩礼德三大元功能相对的视觉图像分析方法,探究多模态文本的意义构建,以揭示文本模态与图像模态在多模态话语中的协作性与互补性及两者协同实现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切文本皆为互文本,一切文本都与它以前的以及和它同时存在的其他文本有互文关系,后人对前人的解读反过来构成并不断地构成前人文本的一部分,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处于与其他许许多多作品的无限关联之中。因此,在翻译中",互文性"意味着翻译文本中没有一个意义的真理期待被一劳永逸地发现和揭示,意味着译本对原作的延续和创造,意味着读者解读的无限性和翻译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约瑟的故事"和<枕中记>分别是圣经文学和唐传奇中有代表性的梦文学作品,两者都采用"以梦喻理"的创作方法,在对约瑟与卢生的梦境和现实人生经历的分别叙写中,传达了各自的宗教思想主题.从比较文学理论、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两部作品的文本出发,论证其可比性,为进一步探讨两部作品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方面的异同点提供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畸形情感”内涵解析严歌苓创作的独特性,并以严歌苓作品《白蛇》《红罗裙》《女房东》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深入探析文本中的情感畸形,主要表现为记忆回眸的同性之爱、现实境遇的伦理之恋、超越意想的病态之念;以严歌苓作品为线索,对这种创作方式背后蕴藏的创作心理有了尝试性的了解,主要为时代映射之下的人性绽放、青春萌动之中的情感弥补、生活重压之下的情绪释放、同时也为严歌苓独特的创作提供了心理解析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的文学媒介研究应深入到文学文本领域.媒介选择是文学文本在书写过程中众多可选择的符号之一,并直接从文学文本内部直接参与意义生产;文学媒介在作品内部构筑一个各元素交叉与融合的信息情景,在作品与受众的交流中,则成为一个受众对信息进行解码的参照物;媒介形成的隐喻是构成戏剧冲突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9.
海岩的小说描写了当代女性的人生百态.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全都青春、美丽,想要脱离贫穷.海岩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女性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对"依附爱情"的纯情女性爱莫能助;对"生存理念至上"的女性痛下杀手;对"内心坚守"传统的女性极力维护.海岩的这种女性审美观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骨子里形成的矛盾爱情观密不可分.海岩小说既追求爱情的唯美,又毁灭极致的爱情;在情爱模式上,他选择打破常规却又让情爱结果回归现实;面对爱情既渴望青春的激情,又不得不让爱情回归平淡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墙上的斑点》是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它由凌乱无序的意象拼贴而成,从而阻碍了读者对该作品的解读。但是,如果从"视角"的角度分析该文本,那么《墙上的斑点》即成框架叙事的典范。"叙述自我"的话语生产叙事框架,"经验自我"的话语形成嵌入叙事镶嵌在宏观叙事框架当中。  相似文献   

11.
论文考察了王蒙相隔四十年的两部长篇:《青春万岁》与“季节系列”小说,分析了王蒙渗透在两部作品中不同的文化心态,勾勒出他从时代的主流滑向边缘、从社会的精英归于凡俗、由集体的依附走向独立、由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归于民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根据语言的功能对文本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根据这个划分,影视作品属于操作型文本。将文本类型理论应用于英语影视片名翻译,分析了片名翻译的信息功能、审美功能、文化功能及呼吁功能,从而得出结论:译者在翻译片名过程中须结合观众的文化背景、审美情趣和期待视野来译出符合目的语观众口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罗特克的诗论明显透露出与荣格心理学"回归"理论的一致性。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失落的儿子"在无意识里拾起自己的情结重返故里,重返童贞和自己的精神家园,重返集体无意识中低等生命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他认识了自己的阴影、阿尼玛以及自性,最终获得了新的自我认识。结合荣格心理学理论,以"回归"为预设主题进行文本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主人公的回归过程。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强化学生语言认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课程。在多媒体时代的建构主义语境下,对文本的理解可与影像技术互相渗透,而语言图式、内容图式、段落图式的运用也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15.
论福克纳短篇小说《夕阳》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沃尔夫冈·伊瑟尔有关文学文本和读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了福克纳独具匠心的叙述视角,探讨了作品中的空白对读者的启示意义,认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作品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同时揭示了"不确定性"在阅读过程中对读者形成个人见解和探寻小说深层主题意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较多的耽美文化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让广大的受众开始了解耽美文化.2019年,以《陈情令》为代表的耽美改编作品在海内外掀起了收视狂潮,让耽美文化圈层外的广泛受众更深入地了解了耽美文化.从学术史维度梳理了国内耽美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探寻中国耽美文化与日本耽美文化因缘关系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国内耽美文化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出圈":一是耽美文化受众的"出圈",由趣缘群体向大众的传播;二是传播渠道的"出圈",采用隐喻、"阉割"的方式向主流价值靠拢,由趣缘群体内部的"私相授受"转向影视的主流化传播;三是耽美文本的多元化发展,扩展了耽美文化版图.  相似文献   

17.
源远流长的中国朴学考据传统与西方理性主义实证哲学衍生之科学研究方法论相嫁接,导致了近现代及当下《金瓶梅》研究领域自始至终贯穿着"做学问"的执拗和韧性,研究者们在作者、本事、版本、器物等实体的考证上下了极大的工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当然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应有之义,其"根基"地位无以撼动。不过当其一旦成为"金学"畛域的主流形态和基本范式,则客观上于无形中忽略或挤压了《金瓶梅》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更为重要的另一维度或空间——围绕作品展开文本的、艺术的、审美的阐释与开掘——乃至最终遂成作品先在之意义建构与价值追问!鉴于这一审美勘探及价值追索的长期失语,目前《金瓶梅》研究似已走入了"该说的话行将道尽,给人难乎为继的感觉"之"瓶颈"。然而倘能以现代意识激活古代经典文本,审美及价值"现场重建",透显作品意义旨归,那么《金瓶梅》研究则有望洞天别开,展现一个崭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较多的耽美文化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让广大的受众开始了解耽美文化.2019年,以《陈情令》为代表的耽美改编作品在海内外掀起了收视狂潮,让耽美文化圈层外的广泛受众更深入地了解了耽美文化.从学术史维度梳理了国内耽美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探寻中国耽美文化与日本耽美文化因缘关系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国内耽美文化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出圈":一是耽美文化受众的"出圈",由趣缘群体向大众的传播;二是传播渠道的"出圈",采用隐喻、"阉割"的方式向主流价值靠拢,由趣缘群体内部的"私相授受"转向影视的主流化传播;三是耽美文本的多元化发展,扩展了耽美文化版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定军旅小说中有一定影响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考察对象,审视作为民族文化积淀和传统道德力量结晶的"英雄主义"与军旅小说创作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归纳,概略勾勒出"英雄主义"在思想解放条件下和社会转型期中的的表现形式:"英雄话语"、"理想英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在面对课改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时,其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而传统教学所遗留下的弊端则给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困难.对此,我们可以从文本、教师、学生这三个方面来实现阅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回归文本,确立"三维目标";教师引导,实施"三维目标";学生体验,落实"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