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悬移质涡管排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涡管排沙措施以前主要是解决推移质泥沙问题。本通过对悬移质涡管排沙的近似分析,建立了悬移质涡管排沙分流比与截沙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其适用范围,从而将涡管排沙技术由解决推移质问题扩展到解决悬移质泥沙问题,试验基本上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为了提高悬移质涡管排沙效果,中还建议了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涡管排沙中的几个问题:涡管分流比、涡管截沙率和挟沙力的研究现状作出述评,并对渠道中水流佛氏数在涡管排沙中的作用做了说明,还展望了涡管排沙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疆金沟河排沙工程涡管排沙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训江 《人民黄河》2012,34(4):131-132
根据金沟河涡管排沙工程的布置形式及排沙要求,提出了排沙涡管开口宽度、涡管直径、涡管与渠道轴线夹角、涡管开口长度、涡管纵向坡度等技术指标的确定方法,计算并分析了排沙涡管截沙率及排沙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排沙涡管进行改进,金沟河排沙平均耗水量占引进水量的4.51%,符合原设计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4.
涡管排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涡管槽口的挟沙水流会形成强有力的螺旋流沿涡管流动,能有效地排除底部推移质泥沙。涡管排沙可解决渠道引水的泥沙问题或排除水库泥沙,成本低,效率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分析涡管排沙机理、重要影响因素、排沙效率计算及相关设计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涡管分水排沙规律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开泉  刘焕芳 《泥沙研究》1991,(4):1-12,23,58,68
涡管排沙工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管理方便、排沙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在从山溪性河流引水推移质多的渠道上进行泥沙处理.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及试验研究,提出了涡管分流比、涡管截沙率和挟沙力的计算公式.根据研究及设计实践,提出涡管工程位置、平面布置、主要尺寸确定的方法,和水力计算的方法步骤,并附有相应的计算实例.现在新疆已建成涡管排沙工程两处,运行情况良好.拟建工程数处.模型试验表明,在大流量(Q=56m~3/s)小佛汝德数(Fr相似文献   

6.
水电站引水渠上涡管排沙式沉沙池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试验研究,证明这种沉沙池具有较好的沉沙及排沙作用,该沉沙池对悬移质中粗粒径部分排除率较高,对细粒径部分排除率较低。为了提高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总排沙效果,文中建议了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渠道上的涡管排沙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介绍了技术手段更为先进的涡管排沙工程,提出了度管分流比、涡管截沙率、涡管挟沙力的计算公式;在电站引水渠、沉沙池上进行涡管排沙的模型试验,得到排沙效率好、排沙所用水量少、工程投资少的结论;并提出了设计方法的要点,介绍了具体工程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8.
简述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设计思路 ,结合新疆金沟河渠首电站 ,介绍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原型观测结果 ,并对沉沙池的运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工程实践表明 ,涡管排沙式沉沙池构造简单 ,运行可靠 ,造价低廉 ,有较好的沉沙及排沙作用 ,可用于排除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悬移质泥沙  相似文献   

9.
由于排沙涡管具有排沙效率高、结构简单等优点,被用于电站或灌溉引水排除中粗颗粒泥沙。涡管泄流量大小决定着排沙量的多少。试验得知:当排沙涡管开口全部被水流淹没而形成满管流后,其开口长度和宽度对泄流量影响较小,涡管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对泄流量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实验和实例,说明了泄流量和泄流比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
试验及理论计算都证明:在断面扩大了的渠道中,流速逐渐减小,悬移质泥沙将分选沉降转化为推移质。沉降到渠底的及临底运动的悬移质泥沙,可由设在渠底上的排沙涡管排出,从而形成一种涡管排沙式的沉沙池。本文介绍这种沉沙池的设计方法、模型试验和沉沙池建成后的初步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关键体型参数对渠道和排沙洞内水沙特性的影响,在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旋流排沙渠道的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起旋室高度对截沙率影响较为显著,最大相差5.41%;排沙洞直径、倾角和起旋室出口宽度对分流比影响显著,最大相差8.13%,增大倾角后改善了原排沙洞封闭端因壁面条件影响而产生的泥沙淤积;起旋室出口宽度对渠道内水沙特性基本无影响;不同体型下旋流排沙渠道均可高效、持续排沙,截沙率均大于90%,经过起旋室后,高含沙水流从排沙洞流出,下游渠道含沙量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2.
乌斯图河渠首的排沙漏斗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斯图河底栏栅式渠首进入引水渠中的泥沙,是采用排沙漏斗进行二次处理的。排沙漏斗不同于其它型式的沉沙池,它具有竖向螺旋水流结构,能连续引水排沙;其排沙流量仅占漏斗设计流量的7%左右,排沙率大于90%,是节水型的排沙设施,这对于干旱缺水的地区有着现实的意义。本设计考虑了上游引水渠和下游冲沙廊道布置对漏斗水流整体的影响。该工程自1992年建成至今,引水排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局部冲刷坑发展过程的泥沙输运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梅兰  石粕辰 《水利学报》2018,49(12):1471-1480
为揭示水流作用下沙质河床结构物周围床面冲刷过程中的泥沙输运特性,采用三维紊流、考虑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的河床变形数值模拟,研究了清水冲刷和动床冲刷条件下,墩柱型结构物局部冲刷过程中悬移质和推移质泥沙输运贡献及其与马蹄涡流特征量、床面切应力以及泥沙悬浮指数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清水冲刷条件下,悬移质输运占比较小,推移质泥沙输运占优;动床冲刷条件下,悬移质输运的贡献随悬浮指数的减小迅速增大;冲刷过程中悬移质和推移质输沙率与床面切应力变化趋势一致,结构物周围局部切应力的大小与马蹄涡涡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赵法鑫  王元  李琳 《水利水电技术》2019,50(12):157-163
通过系统试验分别对布置普通斜板、翼片式斜板和无斜板时的矩形沉砂池在表面负荷为5.6~88 m~3/h·m~2共计12个工况下的沉降特性开展研究。试验分别选用了中值粒径为0.089 mm、不均匀系数为4.01、密度为2.45 t/m~3的天然沙和均一粒径为0.8~1.2 mm、密度为1.35 t/m~3的模型沙(核桃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表面负荷小于80 m~3/h·m~2时,翼片式斜板沉砂池受颗粒物理性质如密度、粒径和黏性的影响较小,其翼片槽间特有的涡流区和环流区使其截砂率均高于普通斜板和无斜板沉砂池。当表面负荷为48 m~3/h·m~2与56 m~3/h·m~2时,翼片式斜板沉砂池的优势最为突出,截砂率高于其他二者约15%~20%。当表面负荷高于80 m~3/h·m~2时,翼片式斜板沉砂池内的副流流速随主流流速增大,阻碍了颗粒沉降,三种沉砂池的截砂率基本相同。随表面负荷的增大,各个沉砂池的二次悬浮逃逸出的沙量随之增多,在表面负荷小于48 m~3/h·m~2时,普通沉砂池的逃逸量约是普通斜板与翼片式斜板沉砂池的1.5倍。当表面负荷大于56 m~3/h·m~2时,翼片式斜板沉砂池的逃逸量仅约为其他两沉砂池的60%。  相似文献   

15.
悬移质分选沉降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移质泥沙占河流输沙的大部分,由于泥沙的重力作用及水流的紊动混掺的双重作用,悬移质沿垂线的分布呈上稀下浓,上细下粗的规律。在水流的不平衡输沙条件下,趋饱和水流中必然有一部分泥沙沉降落淤,其中较粗的泥沙必然率先沉降,较细的泥沙仍随水流悬浮前进。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克孜尔水库存在的泥沙淤积问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导流堤与排沙渠结合技术在克孜尔水库排沙中的应用。在平滩流量下,运用导流堤与排沙渠结合技术能较快地形成主槽冲沙,主槽形成后能有效地排除上游的泥沙。导流堤与排沙渠结合技术在水库排沙清淤中是可行的,且可与其他库排沙清淤措施联合使用,能较快地恢复水库库容,为那些对库型、用水与经济有一定限制的水库提供了另一种排沙清淤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回顾已有河道输水输沙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张瑞瑾水流挟沙力公式入手,引入来流含沙量的概念,推导出河道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式。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分别得到了黄河干流河道兰州至利津站不同河段的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式,各式的相关关系均较好。黄河干流各河段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特点的分析表明:兰州-石嘴山和潼关-利津河段的该种关系受大型水利枢纽运行影响较大,石嘴山-头道拐与头道拐-潼关河段的该种关系分别受比降变化和支流入汇影响较大;随着来流含沙量的增大,自动调整作用使各河段的该种关系中输水量对输沙量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