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星载电子侦察与成像侦察的数据融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壮  樊昀  王成  康少单  孙兆林  胡卫东  郁文贤 《电子学报》2003,31(Z1):2127-2130
该文在提出单星侦察体制下的电子侦察与成像侦察融合方案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不精确图匹配方法的平台配准算法和基于模糊推理与证据理论的目标融合识别算法等数据融合技术,并构建了一个星载电子侦察与成像侦察融合仿真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电子侦察信息与成像侦察信息提高了目标定位精度与目标识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提出单星侦察体制下的电子侦察与成像侦察融合方案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不精确图匹配方法的平台配准算法和基于模糊推理与证据理论的目标融合识别算法等数据融合技术,并构建了一个星载电子侦察与成像侦察融合仿真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电子侦察信息与成像侦察信息提高了目标定位精度与目标识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纳秒激光主动成像侦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海军  董小刚  李兰秀  李萍 《激光与红外》2009,39(12):1301-1304
通过对激光主动成像侦察的原理进行介绍和对实战要求进行分析,设计了纳秒激光主动成像侦察系统并成功进行了系统功能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利用波长为1.06 μm的纳秒激光实现主动成像,能够达到隐蔽侦察战场的目的.该系统的研究对于战场主动侦察和目标跟踪、瞄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辛宏伟 《光机电信息》2010,27(12):68-72
航空战术侦察是各种战术侦察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现代化信息化武器中,航空侦察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具体介绍了光电型画幅式垂直相机的光学系统与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对相机镜头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在分析模态时发现其前两阶固有频率低于用户所给指标,且其振型易对镜片成像产生影响。以提高刚度为目标改进结构,对改进后的结构做模态分析,满足要求。对镜头进行热环境分析,考察相机镜头在热环境下工作对成像的影响,结果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区域成像侦察为背景,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个成像侦察卫星星座设计方法。研究了通过遗传算法模型优化设计侦察卫星轨道高度、轨道倾角、右升交点角及平近点角等轨道参数的方法。并对有3颗低轨道卫星的侦察卫星星座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星座不仅在指定目标区域具有优异的最大访问间隔时间性能,而且具有一定的全球侦察能力。  相似文献   

6.
肖相国  张栓民  陈秀萍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5):524001-0524001(4)
像面相交干涉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紧凑型光谱成像技术,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可搭载在小卫星或飞机平台上进行光电侦察等工作。研究了像面干涉光谱成像技术,提出基于多棱镜组合的Mach-Zehnder角剪切分束器的设计方案,对该分束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实例对某光谱分辨率条件下的Mach-Zehnder角剪切分束器的角剪切量进行了分析设计。同时研究了像面相交干涉光谱成像系统物镜设计特点,对该像面相交干涉光谱成像技术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文章详尽叙述了近红外长线阵InGaAs成像技术的军事需求、系统原理、关键技术及设备的主要技术特点,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近红外长线列探测器的图像生成及处理、直方图均衡、光学扫描系统的设计、积分时间的自适应调节等,分析了该技术应用于光电侦察的可行性及其技术优势,并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8.
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侦察可以为合成孔径雷达电子战提供有力的支援。在地基侦收站跟踪侦察星载SAR的背景下,建立了星载SAR地基侦察信号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利用真实卫星的天线参数及轨道参数,充分考虑了脉内多普勒频率因素。在侦察场景模型基础上,计算了条带模式下方位向的天线增益,通过仿真分析了星载SAR地基侦察信号,为星载SAR参数估计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雷达设计约束与技术发展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侦察技术发展与雷达行业密切相关,侦察技术研究必须紧跟雷达技术发展的步伐,使侦察接收机始终能够适应辐射源信号环境。文章从电子侦察关注问题的角度对雷达约束限制进行讨论,对雷达设计约束和现代雷达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为电子侦察系统工程研制和技术发展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国内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成像模式单一、对曲线条带状目标侦察效率低下的现状,开展了以相机实时像移补偿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空间相机偏流角调整方法的研究。介绍了新型空间相机偏流角调整方法的原理,并设计了一种可使空间相机实现实时像移补偿的偏流调整机构。区别于传统的TDI-CCD拼接后整体旋转调偏流方式,该机构实现了TDI-CCD分片旋转调偏流,以达到空间相机实时像移补偿的目的。最后,进行了偏流机构传动精度分析与测试,分析与测试结果均表明:所设计的偏流调整机构传动精度高,结构系统响应速度快,可满足相机敏捷成像侦查任务。  相似文献   

11.
航天侦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制高点,已成为国家威慑力量和军队战斗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但也存在单轨或每次任务侦察数据折算成本高等特点。研究低约束条件下星地协同应用模式,发挥星地协同侦察体系效益,以进一步挖掘卫星侦察数据的潜在价值。讨论了星地协同单边时差与测向交会定位应用模式,并给出了协同侦察定位解析解算的简洁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低约束条件下的星地协同侦察定位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方喜波  乔红垒 《红外技术》2023,(11):1230-1235
随着长焦共光路成像组件广泛应用于光电侦察吊舱,长焦共光路光路中快反镜在复合轴稳像等方面的技术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文章介绍了长焦共光路成像组件的主要组成,基于快反镜实现复合轴控制与回扫补偿控制的策略,其工作时序和关键参数分析计算。开发了基于长焦共光路成像组件的快反镜,一帧图像时间内同时实现二次稳像和回扫补偿的功能。提升了中高空光电侦察吊舱的侦察作用距离、稳像精度和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方喜波  乔红垒 《红外技术》2023,(12):1230-1235
随着长焦共光路成像组件广泛应用于光电侦察吊舱,长焦共光路光路中快反镜在复合轴稳像等方面的技术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文章介绍了长焦共光路成像组件的主要组成,基于快反镜实现复合轴控制与回扫补偿控制的策略,其工作时序和关键参数分析计算。开发了基于长焦共光路成像组件的快反镜,一帧图像时间内同时实现二次稳像和回扫补偿的功能。提升了中高空光电侦察吊舱的侦察作用距离、稳像精度和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战争中,光电成像侦察设备和光电成像制导设备在现代作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效能,而激光压制干扰是对抗光电成像侦察和光电成像制导的有效手段,对激光武器压制干扰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激光武器的现状,然后从CCD成像、红外成像两方面对激光压制干扰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梳理,简要评述了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启发思路,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快速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成像制导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摄取景物热辐射分布,并将其转换为人眼可见图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侦察、制导、空间探测等方面.针对红外制导小体积、快速启动的应用要求,设计了快速启动红外焦平面成像制导系统.对应用于系统的折反式红外镜头、快速启动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低噪声成像电路等进行了设计,设计结果满足制导条件下的红外成像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成像侦察卫星及其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对成像侦察卫星发展的现状、成像侦察卫星的星座配置以及有效载荷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最后简要阐述了成像侦察卫星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用于伪装目标识别的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激光雷达技术开发能够识别伪装目标的空基激光雷达系统对提高战场侦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用于伪装目标识别的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原理、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最后分析了该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红外扫描成像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应用激光技术对此类设备进行侦察的试验系统,分析了目标的回波信号特征,并结合光电探测器的结构讨论了该特征的形成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激光调制技术对被动工作的成像系统进行有效侦察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散射子尺寸梯度型光子晶体平板透镜,该透镜在TM偏振和TE偏振模式下可同时实现对点光源的成像及对平面波的聚焦,且在TM偏振模式下成像及聚焦均突破了衍射极限,而在TE模式下均实现了亚波长成像及聚焦。该平板透镜无需任何偏振附加组件便可实现偏振不敏感成像及聚焦,有望用于设计多功能新型光学偏振不敏感成像及聚焦器件,可应用于实时生物显示、高密度光存贮及微电子光刻等领域,提高梯度光子晶体平板透镜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的非视域成像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视域成像是国外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成像模式,能够绕过拐角对难以直接观察的场景进行成像。介绍了基于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的非视域成像模式,给出了国外的几个典型非视域成像实验及其结果。搭建了基于532 nm激光器和ICCD探测器的距离选通成像系统,以窗户玻璃和墙面瓷砖作为中介反射面,分别获得了50 m和20 m处目标的非视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非视域成像的效果与中介反射面的反射特性有关,许多具有一定镜面反射特性的建筑材料均可作为中介反射面,用于非视域成像;非视域成像模式在城市巷战、公安侦察以及抗灾救援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光电成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