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缅甸某铅锌硫化矿为方铅矿和铁闪锌矿含量较高,铅锌矿共生关系密切,锌精矿品位难以提高的矿石。本试验研究依据矿物特性,以石灰作矿浆pH调整剂,控制矿浆pH11.2左右,组合药剂作锌矿物的抑制剂,丁基黄药作铅矿物的捕收剂,采用抑锌浮铅的优先浮选流程,获得了较好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2.
富含可溶性盐高硫铅锌矿无碱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某铅锌矿有些高硫铅锌矿石中硫酸锌、硫酸亚铁等可溶性盐类含量高,使浮选矿浆中存在大量的Zn2+,Fe2+等金属离子。按常规浮选工艺用石灰抑制黄铁矿时,这些金属离子与石灰作用产生大量的氢氧化物沉淀,对铅锌矿物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造成铅锌矿物不能有效分选。为减少可溶性盐对铅锌浮选的影响,采用在矿浆自然酸碱性(酸性)下浮选铅锌矿物的无碱工艺,选铅时以硫酸锌和亚硫酸钠作抑制剂,以苯胺黑药和丁铵黑药作铅捕收剂,选锌时以水玻璃、亚硫酸钠、羧甲纤维素作调整剂,以PN405作锌捕收剂,获得了含铅59.57%,铅回收率为75.14%的铅精矿和含锌53.93%,锌回收率为93.70%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3.
螯合捕收剂CF对氧化铅锌矿捕收性能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新研制的、已成功地应用于白钨矿浮选工业的氧化矿浮选的螯合型捕收剂CF对氧化铅锌矿物与含钙、镁、铁、硅脉石矿物捕收性能的初步探讨 ,并系统地研究了氧化铅锌矿物浮选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CF是菱锌矿和白铅矿的有效捕收剂 ,对方解石、白云石、石英和褐铁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以螯合剂CF为捕收剂、六偏磷酸钠和硫酸锌盐化水玻璃为抑制剂 ,在常温下的自然pH值矿浆中不需要加温和预先用硫化钠硫化就能较好地实现氧化铅锌矿物与方解石、白云石、褐铁矿和石英的浮选分离。多元矿物混合物的浮选分离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谭欣  李长根 《矿冶》2002,11(2):20-25
介绍了以新研制的氧化矿浮选的螯合型捕收剂CF为核心 ,以Pb(NO3) 2 为活化剂 ,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为方解石、白云石、石英、褐铁矿的选择性抑制剂的一种氧化铅锌矿物和脉石矿物浮选分离的新方法———CF法 ,并研究了该法浮选氧化铅锌矿物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单矿物及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结果表明 ,CF法在常温条件下的自然pH值矿浆中就能较好地实现氧化铅锌矿物和含钙、镁、铁、硅脉石矿物的浮选分离 ,并取得了良好的选别指标。CF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硝酸铅选择性地活化氧化铅锌矿物 ,降低CF的用量 ,且不需加温和预先用硫化钠硫化。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某铅锌矿含铅2.31%、锌3.55%、硫7.36%,在铅锌选矿过程中添加大量石灰(矿浆pH>12),因使用石灰导致管道结垢、泡沫发黏过滤困难、尾矿pH值高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研发了采用新型抑制剂BK506替代石灰的低碱度选矿工艺(矿浆pH值7~8)),BK506是高效硫铁矿抑制剂,对黄铁矿、磁黄铁矿等有较好的抑...  相似文献   

6.
方铅矿原生电位浮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生电位浮选技术, 实现了铅锌硫化矿的电位调控浮选。方铅矿原生电位浮选条件为:二乙基二硫氮氨基甲酸盐(DDTC)做捕收剂, pH >12.5, 矿浆原生电位Eop<0.17 V。石灰作为矿浆pH 调整剂, 还表现出对特定矿浆电位的良好的稳定作用。该工艺在凡口铅锌矿等复杂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矿山的工业应用表明, 铅、锌各项选矿指标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显示出巨大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锡铁山铅锌矿选矿车间有Ⅰ、Ⅱ、Ⅲ、Ⅳ共4个系列生产线,生产流程复杂,且各个流程所用药剂及pH值的调节均不相同。生产中为合理控制矿浆pH值,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阶段浮选pH值对铅锌精矿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铅锌矿才能有较好的可浮性,高于或低于该范围,对铅锌矿的可浮性有较大影响;同时pH值还影响浮选药剂活性,浮选药剂需要在特定的pH值环境下才能稳定存在,锡铁山铅锌矿选矿车间Ⅰ、Ⅱ、Ⅲ系列采用的是低碱浮选工艺流程,主要回收铅、锌、硫;Ⅳ系列采用的是高碱浮选工艺流程,主要回收铅、锌。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白云鄂博共生铁矿石的矿物组成、稀土矿物嵌布特征以及优先浮选稀土工艺,同时对浮选过程的规律性作了描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_(204)+AM作捕收剂、水玻璃作抑制剂和1号起泡剂组合的药剂制度,在矿浆pH9、温度为30—35℃的条件下,稀土矿物与非目的矿物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从原矿直接优先浮选稀土可获得含RE060·13%、回收率61.82%的稀土精矿。  相似文献   

9.
氧化铅锌矿因铅矿物溶解度大,造成矿浆中铅离子浓度高,容易活化闪锌矿。本文通过在球磨时添加硫化钠来防止铅矿物的活化,从而实现铅锌的无氰分离,取得了较佳的选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某硫化铅锌矿石含铅、锌分别为2.25%、1.96%,伴生银含量为13.20g/t,主要铅锌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它们的共生关系密切、嵌布关系复杂。为高效综合回收利用该资源,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先浮铅再浮锌的流程,在原矿磨矿细度-74μm占65.00%,以石灰为矿浆pH调整剂、硫酸锌为抑制剂、乙硫氮为捕收剂,经一次粗选、二次扫选—铅粗精矿再磨至-37μm占82.70%后二次精选选铅,选铅尾矿以石灰为矿浆pH调整剂、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一次粗选、二次扫选及二次精选选锌,获得了铅品位66.43%、银品位309.71g/t、铅回收率95.97%、银回收率74.87%的铅精矿,以及锌品位53.35%、锌回收率90.35%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11.
豫西某铅锌矿有用矿物共生关系密切、嵌布粒度较细, 采用铅锌等可浮、铅锌分离-硫化锌浮选-氧化铅浮选工艺, 成功实现了该矿的铅锌回收与分离, 并有效回收了氧化铅矿物, 最终获得了铅品位、回收率分别为58.95%、68.67%的铅精矿和锌品位、回收率分别为48.67%、66.06%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12.
从云南边境某选矿尾矿中回收铅锌的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从选矿尾矿中回收铅锌的工艺流程。由于尾矿已经受到原选矿药剂的污染,性质相对复杂,铅、锌分离更加困难。试验采用等可浮工艺、重浮联合流程,氧、硫化矿分别处理的方案,获得了较满意的选矿指标,可选出氧化铅矿、硫化铅矿和硫化锌矿三种产品,使铅精矿中铅的总回收率为79.36%、含锌低于2%,锌精矿中锌的回收率为87.85%、含铅为5.43%,有效地解决了精矿中铅锌的互含问题和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大大降低了药剂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某铅锌矿铅锌品位低、部分方铅矿与闪锌矿嵌布关系复杂,(含)银矿物种类多、可浮性参差不齐,给铅、银的回收带来困难。经过多方案比较,铅浮选采用"阶段磨矿(原矿粗磨、铅粗精矿再磨)―阶段选别"工艺进行选别,试验采用石灰+硫酸锌组合抑制黄铁矿和闪锌矿,乙硫氮和松醇油作铅捕收剂和起泡剂。对含Pb 2.22%、Zn 1.97%和Ag 13.25g/t的原矿,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含Pb 65.17%、Zn 3.63%,铅回收率为96.31%;铅精矿含Ag 305.95g/t,银回收率为75.92%;在强化铅选别的同时,有效实现了银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4.
15.
兰坪氧化铅锌矿石中石膏的发现以及对选矿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坪氧化铅锌矿的选矿长久以来是选矿界的难题。在查明该矿石物质组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揭示了兰坪氧化铅锌矿中存在可溶性盐石膏,正是由于可溶性盐石膏的存在,致使矿浆中含有大量钙离子,钙离子比铅锌离子的活度更大,故与加入硫化钠中的硫离子优先生成硫化钙,从而致使在氧化锌矿物表面难以生成硫化锌,并消耗大量硫化钠。采取预处理措施将大部分石膏除去后,大大改善了氧化锌矿物的硫化效果,硫化钠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新型抑制剂DZ在铅锌分离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铅锌硫化矿嵌布粒度微细、伴生关系复杂的特点,采用碳酸钠调浆、DZ抑制锌矿物、丁铵黑药优先浮选铅,选铅尾矿用硫酸铜活化、丁基黄药作为锌矿物的捕收剂浮锌,成功实现了铅锌的有效分离,并获得了较佳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含铅0.48% 、锌0.75%、银90.00 g/t的山西某铅锌银多金属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铅银混浮-锌浮选工艺,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0%条件下,以水玻璃为调整剂、硫酸锌+亚硫酸钠为锌矿物抑制剂、BK906和BK903G为组合捕收剂、BK-201为起泡剂,优先选铅银,选铅银尾矿以石灰为调整剂、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选锌,可获得铅品位27.54%、铅回收率76.47%、银品位5252.5 g/t、银回收率73.03%、锌品位3.87%的铅银混合精矿和锌品位54.96%、锌回收率71.00%、银品位359.6 g/t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银铅锌多金属矿进行系统的浮选试验研究,确定了采用"硫化银浮选—脱泥—氧化铅浮选—氧化锌浮选"的工艺流程进行有价金属矿物回收。闭路试验可以获得良好指标:银品位为2 300 g/t、回收率为40.87%的银精矿,铅品位为52.08%、回收率为64.45%的铅精矿,锌品位为32.00%、回收率为40.16%的锌精矿,银的总回收率为64.56%。浮选尾矿和矿泥中损失的银可以通过氰化浸出回收,银的浸出率为68.15%。  相似文献   

19.
安徽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安徽某低品位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中锌矿物大多以铁闪锌矿的形式存在,部分硫矿物以磁黄铁矿的形式存在,铁闪锌矿和磁黄铁矿致密连生,嵌布特征复杂,对锌硫浮选分离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该矿的矿石特点,在"铜铅锌优先浮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结合锌硫磁选分离工艺,不仅回收了铜铅锌,而且实现了锌硫的有效分离。闭路流程试验获得了含铜12.04%、铜回收率45.48%的铜精矿,含铅42.88%、铅回收率80.04%的铅精矿,含锌42.04%、锌回收率84.11%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20.
自然重砂及其组合蕴含着丰富的源区岩性体信息,为找矿勘查提供了丰富的矿源信息。已有地质勘查及研究主要集中在金、钨锡矿等,而对铜铅锌矿等其他矿种研究较少。针对铜铅锌矿种及其不同成因的矿床开展研究,通过普朗地区自然重砂矿物的类型及分布特点开展综合对比研究,挖掘其所蕴含的铜多金属成矿作用信息及找矿意义。普朗地区自然重砂矿物及其组合成片集中分布,其异常对已知区内铜多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响应,体现出铜多金属成矿模式及成矿作用特点,反映具有成因意义的成矿作用信息,对区域矿产勘查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