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贾会敏  赵红晓 《广州化工》2010,38(1):214-215
大学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天生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有利条件。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造就社会需要的新一代创新型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的外在体现主要是新专业,究其本质就是培养工程创新型人才。工科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实际应用型创新人才—将自然之理应用于工程创新,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就是工程思维创新的培养,新工科的提出不止立足于现有产业,更是为引领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同时为新的产业甚至行业的诞生提供支撑。在此背景下,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特点,包括通识性工程教育、工程技术创新教育、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计划形成从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价,探索工程创新思维培养模式,为新工科建设探索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改革化工设计教学,培养开放思维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通过指导组成设计小组学生完成未充分定义的设计课题,我们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规划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形成开放式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是食品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机遇。应用创新型人才是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多方资源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选择。协同育人平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学生学习、生产、管理和实践锻炼等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为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应用、创新研究和创新发展等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以食品化工类专业为例,以“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机制为依托,从师资团队建设、深化协同平台建设和改革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专业创新教育是高校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巢湖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有的专业创新教育现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本专业创新实验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无机化学实验通常是化学专业学生学的第一门实验课,它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素养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讨论了地方院校传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通过"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实践能力强、专业素养高及创新思维活跃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在高校教育领域,材料类专业是理工类热门专业之一。为了应对当前阶段材料学生缺乏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通过以材料设计竞赛为平台,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新途径。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教学体系,从而促进材料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药物化学是本科院校药学专业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三条经验,为我国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创新创造立于民族之林的需要,是创新发展一流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需要,是培养我国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而言,不仅要注重本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实操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高校要修订切实可行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事求是的进行专业课程改革,落实不到位,切实解决创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之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发酵工程》实验教学为例,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等五个方面,阐述辽宁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与成果,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海英 《广东化工》2012,39(9):207-208
从教学内容安排、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产物、药用植物资源教学拓展以及创新思维训练角度进行植物资源学课程中药用植物资源的教学实践,对药用资源植物如人参(Panax ginseng)和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进行教学拓展实践,探讨创新思维训练途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凡  陈林  周立亚 《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75-77,86
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开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认同感。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创造精神,从而构建探索式教学空间,并重视实验教学过程多层次培养环节的建设,实现学生从知识型向实践能力型,从模仿型到创新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彭峰 《广州化工》2005,33(5):79-81
在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意识;重视专业实验教学,开展综合创新实验;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强化科研创新素质等几个方面,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论述了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路与途经。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化工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宁 《广东化工》2004,31(8):44-4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则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为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为此,我国化工高等教育必须大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全方位立体式创新教学 从课堂到课外延伸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的本科教改构筑了一种全方位立体创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并将这种培养延伸到课堂之外,形成了连续培养模式。新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采用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利用研究创新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发之  宣寒  袁仕祯  张峰君  王颖  潘洁松 《广州化工》2010,38(10):206-207,213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是一门具有前瞻性教学内容并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新课程,是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和研究型教师的理想平台。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实施呼唤研究型教师,并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本文根据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从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就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和研究型教师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全面更新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大力推行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和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学分制中增加创新学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中引入创新学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创新学分的现状,提出了实施"创新学分"应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加强课程内容综合化,将"创新学分"有计划地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作为学科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能否毕业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应处理好精英与普通教育,激励与夸大,创新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学习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As culture has brought unlimited possibility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he countries propose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to strengthe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ir own, to distinguis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every country, and to avoid assimilation of powerful countries and neighbor countries, thereby revitalize the economy of that country. In countries affected by Austronesian culture, such as Taiwan and New Zealand, the rules by the Western colonial powers caused impact of different cultural uniqueness, which led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t is important to figure out the way to integrate exclusive cultures into diverse culture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country, promote the country's culture to others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C‐means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for designers. Finally, through the result of the design of cas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developed from Taiwan and New Zealand, fulfilled the purpose that the theory has been realized in practice, and the products successfully entered the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