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油气地球物理》2014,(2):17-21
营子街地区岩性油藏分布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在开展岩性油藏空间分布研究过程中,以高分辨率地震处理为基础,以精细准确的层位标定为纽带,利用多种地震解释手段,对有利砂体展布、含油气分布进行描述,直观地刻画了岩性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该区的岩性圈闭识别和井位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地震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性油藏是现今最有潜力、最现实的油气勘探领域。但岩性油藏一般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所以勘探难度较大。为此,本文以牛庄油区为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胜利油田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即在正确建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多元地震标定技术、精细地震解释及地震相干技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和全三维解释系列技术,实现使岩性油气藏按“区-层-点”的技术思路进行开发。通过胜利油田牛庄油区岩性油藏的开发,证实这套地震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地震技术在下第三系戴南组薄层岩性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合理运用地震信息是当前地震技术应用发展的新领域。以下第三系戴南组岩性油藏开发研究过程为例.介绍了运用全三维解释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属性分析技术,根据地震资料预测薄砂层。通过对第一,第二油层组储层对地震波组特征影响的分析.确定产生波峰波谷特征的主要作用因素,利用波峰和波谷的振幅信息、先后求取储层总厚度、第二储层厚度和第一储层厚度。应用此方法获得的薄层预测结果与后期实钻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产实践,针对海上油藏评价中存在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具体做法是:油藏评价应有规划按程序进行;利用二维地震详查和三维地震精查资料编制较精确的构造图;突破三维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关,确定储层分布状况;综合钻井、测井、测试(RFT、DST)、流体数据等资料确定油气、油水界面;进行DST延长测试提供油田开发方案基础资料;岩性(或断块)油藏的评价;海上边际油藏开发要提高单井产能和 降低工程和生产设施的投入。如果能处理好上述问题,将会提高海上油藏评价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测井随机反演技术在油田开发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反演技术是提高地震勘探能力,寻找岩性油藏、搞清砂体分布规律、研究油气水、圈定有利油气聚集带的关键技术。测井随机反演技术是以反演技术为核心,以各类属性为载体的岩性识别技术,结合各种三维可视化技术展示砂体的分布规律,再根据地震波、波阻抗、瞬时振幅等特征确定砂体边界,进而对岩性圈闭进行识别与评价。该技术在松辽盆地北部LX地区开发地震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柴西南地区剩余油气资源巨大,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由于岩性油藏勘探起步晚、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成藏关键因素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岩性油藏勘探进展。近年来,围绕柴西南富烃生油凹陷,加强基础研究,整体认识,精细评价,深入系统开展岩性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岩性圈闭的识别等研究工作,充分利用柴西南大面积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和精细储层预测,明确了扎哈泉为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圈定了有利相带和落实了优质砂体分布,并准确预测“甜点”分布区,发现和落实了柴达木盆地首个亿吨级岩性油藏规模储量区。通过扎哈泉岩性油藏勘探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用于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地震勘探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对深化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立体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含气砂岩体主要属湖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具低孔低渗和高阻抗特征。针对这一地质目标,研制和总结出4类15项方法技术,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含气砂岩体综合预测目标处理解释技术系列。该系列以面向目标的大型综合数据库为基础,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地震地层岩性处理解释技术为核心,实现了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同一地质目标下的处理解释一体化。在AVO理论指导下,以信息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测井约束多参数反演技术,可克服砂岩含气阻抗值降低而造成的岩性解释陷阱;利用不同岩性泊松比差异所形成的AVO特征响应,可以有效区分地震高阻抗层的岩性;在实际钻探效益的驱动下,采用滚动式处理解释方法,应用各种新技术,对目标砂岩储集体实施逐步深化的特征描述。经钻探检验,该技术系列较准确地预测了厚10m左右砂岩储集体的空间展布形态,砂岩体预测符合率大于70%,钻探成功率达81.8%。  相似文献   

8.
以桥口地区为例,探讨复杂断块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及应用,在搞清研究区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地震相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人机交互解释系统,对桥口复杂断块带进行精细地震资料解释,落实构造及油气分布规律,优选有利目标区,部署滚动开发井位。  相似文献   

9.
地震反演技术在浅层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以油藏描述理论为指导,应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准确地描述储层分布状态和油藏储量规模,利用描述油藏技术(RM)软件,对油藏范围内高信噪比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精确解释、三维地震体反演,将振幅型地震数据体转换成波阻抗型数据体并计算地震属性,建立地震属性与测井物性的函数关系,并针对濮83块沙二上水下滑塌扇储层的沉积特点,完成储集体物性和厚度图的制作,为东濮凹陷的岩性油藏勘探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兴城工区进行了精细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应用研究。在构造解释中,应用了剖面和相干体切片等对比解释的精细断层解释技术及全三维人机交互构造解释技术;在岩性解释中,通过回归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法对地震属性和岩石的物理特性之间的具体函数关系进行了分析,选取相关性高的属性,以沉积微相为指导,应用LPM软件实现储层的定量预测;根据圈闭条件和储层物性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对油藏类型和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详细了解了该区的地质情况,最终解释圈闭幅度精确到5m.在井约束下预测的砂岩厚度精确到2m。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锦州9—3 P人工岛场地设计地震反应谱进行了预测,主要研究工作由四个环节组成:(1)锦州9—3 P场地的基岩地震动危险性分析;(2)基岩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间过程的人工合成;(3)场地覆盖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4)提出场地设计地震反应谱。  相似文献   

12.
国外地震相划分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国外地震相划分的主要几种方法——波形分类法、地震结构属性映射法和地震地貌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波形分类法是基于波形特征的地震相划分方法,具有分类简单,算法成熟的特点,适合于大级别沉积相带的划分。地震结构属性映射法是利用已知的地震反射特征在一个小的空间内建立灰度协概率矩阵,再通过有关参数进行地震相的描述,具有较好的物理基础及人机交互性。地震地貌学法是在地震反射特征无法区分沉积相的情况下,利用沉积相带平面分布模式来识别地震相,需要在一定的地质认识下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前,地壳中的横波分裂现象首次在天然地震中得到证实,并引入到勘探地震领域.回顾了横波分裂研究的发展历史,重点阐述横波分裂的由来、原理及其在裂缝性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横波在裂缝介质中传播时,必然会分裂为一个快波和一个慢波,该现象被称为横波分裂.通常快波的偏振方向平行于裂缝走向而慢波的偏振方向垂直于裂缝走向,快、慢横波...  相似文献   

14.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勘探技术,是地震剖面与地质层位之间的桥梁,能为利用地面地震反射信息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横向预测和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阐述了VSP技术的基本原理、采集方法和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介绍了VSP技术在河南油田油气勘探中提供时深参数、层位标定和研究井旁构造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现有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其中包括岩石物理性质分析和散射波场特征分析等基础研究、区域普查地震技术、二维和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及井下地震勘探技术。指出反射波地震方法是目前金属矿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国外使用的主流方法是在利用反射波成像处理技术得到的实测成果数据体中,采用强散射特征分析等属性分析方法圈定矿体;国内主要是利用常规反射波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在反射剖面上利用散射波概念进行地质解释。同时指出,金属矿勘探所涉及的特殊地震地质条件使得金属矿地震勘探问题落入地震波散射领域,而现有技术中缺少从散射观点出发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理论与配套技术。进而强调研究基于地震波散射理论的散射波地震技术是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纵波和横波虽然同为地震弹性波,但是动力学特征差异显著。与地震纵波相比,地震横波对地下介质的横波速度和密度更为敏感,因此联合反演地震纵波和横波有助于更好地估算速度和密度参数,提高储层描述和流体检测的精度。回顾了多波联合反演的发展历程,其中纵横波旅行时反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但由于反演结果精度有限,难以直接用于油气检测;多波AVO反演利用地震波振幅信息反演多个弹性参数,有效提升了横波速度、横波阻抗、密度等参数的反演精度。大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多波联合反演为提高储层定量化预测精度提供了有效途径,而多波数据匹配是保证多波联合反演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基础。继续发展深度域反演技术、智能化反演算法将有助于推动多波联合反演的应用。近年来横波可控震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纯横波地震数据的品质。最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纯横波地震数据已具备与纵波地震数据相当的品质,并在实际生产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SH-SH波可用于疏松砂岩气云区的高精度成像,SV-SV波可用于准确、可靠的高分辨率密度反演。因此基于横波震源的九分量地震勘探将是未来多波勘探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对地震横波响应特征的认识,明确横波与纵波的动力学特征差异,为地震纵、横波油气直接检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未来地震检波器理论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淑清  陶知非 《物探装备》2003,13(3):152-156,171
本文通过对各类地震检波器工作原理的阐述,指出了适合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未来地震检波器可能采用的方法。分析检波器特性,阐明新型地震检波器可能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舞阳凹陷地震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从地震层序划分、地震相类型及特征分析入手,对舞阳凹陷地震相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凹陷内主要发育与冲积扇、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沉积相对应的地震相类型,剖面上具体表现为九种类型。展示了各层序地震相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较理想的 VSP 炸药震源和激发条件应当达到如下的要求:1在较好的激发岩性和激发井深中激发,能准确地重复多次激发出频带较宽、高频成分丰富的有效波;2能在同一炮井、同一井深进行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激发,仍然保持良好如初的激发条件。为此选用一种高速、高能量的小成型炸药,放置下有钢套管的、注满水的炮井中,在最佳的井深位置激发,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炮井可重复激发千百次,所得记录的频谱和初至时间的重复性良好,频谱的主频可达40Hz,而药量只需几十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