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地震数据目标处理技术在松辽南部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道砂体储层的地震数据处理是油藏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对弱信号的河道砂体地震资料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提高河道砂体的信噪比及分辨率,追踪河道砂体的分布范围。本文将该项技术应用到强反射系数界面以下的弱信号的三维地震资料中,通过采用串联能量补偿技术、多域压噪技术和串联反褶积技术作好速度分析及叠后提高分辨率等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岩性圈闭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勘探目标的日益深化,地质目标从寻找大构造、发展到寻找微幅度构造和非构造的隐蔽油气藏。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岩性预测方法由于受到地震资料分辨率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其研究方法及对成果的认识都有其局限性,从而使预测的合理性和精度都不高,因此,本文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测井、钻井及地震等资料,从沉积微相分析入手,建立了不同砂体类型的地质及地震正演模型,并根据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地震反演的阻抗值及其它地震属性参数,综合确定出研究区域的砂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总结出一套针对薄互层特点的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并在大庆长垣以西古龙和英台—大安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新北油田馆上段储层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北油田河流相储层横向变化快、探井少的特点及地震预测河道砂体存在多解性的问题,以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为基础,从精确地层标定入手,应用相干体分析进行微构造解释,以寻找各级别大小断层附近的河道砂体为目标,应用多种地震属性参数识别砂体,分析确定振幅属性能敏感地反映该区砂体的边界及变化带,可定性预测砂体分布范围,结合对砂体的初步认识,应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定量预测含油砂体,为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和新区方案的编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根据山间小湖盆的沉积特点,以地震资料为主,结合钻井资料,研究地震层序与沉积层序。特别应用了地震波参数的纵、横向变化规律,开展地震相分析,阐明六个不同反射特征的地震相。反映了泌阳凹陷沉积相的分布及砂体的纵、横向变化规律。砂体在凹陷边缘相连迭加,前缘呈朵、舌状向深凹陷分布,形成了良好的储集相带。结合构造,指出了该区深查细找油气藏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应用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底砂体储层横向预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利用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底砂体储层横向预测的实例。首先,利用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储层横向变化模型: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微细处理成果可用来判断沉积构造类型,确定古水流方向,从而预测砂体延伸方向;长相关处理成果能反映砂体外部形态和砂体内部充填结构,预测砂层增厚方向。然后,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震层位,进而用地震成果追踪砂体。  相似文献   

6.
以秦皇岛32-6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研究对象,综合测井与地震资料,针对薄层砂体与厚层砂体不同的地震属性响应特征,采用了"先优选地震资料频段,再提取并优选地震属性"的方法进行砂体预测。针对NmⅠ-1小层薄层砂体,提取了高频信号的地震属性,针对NmⅠ-3小层厚层砂体,提取了低频信号的地震属性;进而对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并结合测井解释,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预测了砂体及沉积相的展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调谐厚度以及地震数据中的低频信号对砂体预测的限制,明显提高了地震属性与砂体厚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砂体及沉积相的预测精度,对地震资料品质较好地区的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利用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底矿体储层横向预测的实例。首先,利用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储层横向变化模型: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微细处理成果可用来判断沉积构造类型,确定古水流方向,从而预测砂体延伸方向;长相关处理成果能反映砂体外部形态和砂体内部充填结构,预测砂层增厚方向。然后,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震层位,进而用地震成果追踪砂体。  相似文献   

8.
滩坝砂储集体具有分布较广、厚度较薄、空间分布不连续的特征。地震剖面上,通常是多个砂体以复合波的形式出现,很难形成单独的反射。滩坝砂储层信息的弱信号常被背景信息淹没,无法准确识别储层。针对滩坝砂储层的地震反射信号特点,将扩展交替投影神经网络算法引入到地震领域,对地震资料进行弱信号分离,并将算法应用到识别滩坝砂储层中,解析出砂体(组)在地震剖面上的展布特征。通过对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的试算,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可以较好地展示储层展布特征,有利于滩坝砂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9.
四川XC气田蓬莱镇组含气砂岩地震响应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川XC气田蓬莱镇油气藏的地质和测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的分析,建立了该气田含气砂体的地震响应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了含气砂体与不含气砂体的本质区别,提高了对气藏的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含气砂岩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受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及 X 井区辫状河沉积特征的影响,利用常规地震属性分析及 90° 相位转换技术在对该井区新近系馆陶组上部砂体连通性进行识别时存在较大困难,而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可识别出砂体的连通性。 具体做法为: ① 以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依据 X 井区馆陶组上段砂体沉积特征,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计算; ② 分析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从理论上探讨砂体横向连通性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并与实际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 X 井区馆陶组上段主力砂体的连通性及砂体边界; ③ 通过钻井结果来验证正演模拟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模型正演方法可以实现对地震地质模型的高精度模拟;正演模拟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研究区砂体连通性的多解性问题,对勘探阶段砂体连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河道砂岩体的厚度和地震波的波长相比,可作为薄层看待。因而,在常规的地震剖面上,来自河道砂岩体上的反射是不易识别的。但是,在特定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下,经过某些特殊处理,河道砂岩体上的反射是可以识别的。本文列举的纯化古河道砂岩体就是用地震方法发现的。  相似文献   

12.
单一河道砂体边界地质模型及其地震正演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流相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识别是关键。由于河道砂体尺度小、散度大,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砂体边界识别存在不确定性。在密井网条件下,通过应用钻井和测井等资料,从曲流河的沉积特点和演变规律出发,分析河流相砂体边界展布规律,确定了单一河道边界的4种识别标志并分别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4种识别标志为边界条件的单一河道砂体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它们的主要地震相模式,提高了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单一河道砂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是河流相岩性油气藏勘探与开发中的关键。由于河道砂体尺度小、散度大,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限,砂体边界地震识别存在不确定性。在密井网条件下,应用钻井和测井等资料,从曲流河的沉积特点和演变规律出发,分析了河流相砂体边界的展布规律,研究了河道边界的接触关系,建立了典型模式,确定了单一河道边界的废弃河道沉积物、不连续河间砂体、河道砂体顶面层位差异和河道砂体厚度差异等4种识别标志,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4种识别标志为边界条件的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了反射振幅、频率、相位、波形和时间等变化规律,总结了在不同标志接触关系中应用水平切片、相干分析和地震属性等技术进行识别的可能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济阳坳陷老168井区的河道砂体识别和精细描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对薄层干涉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地质模型对地震切片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潜力进行了相对客观的实验分析。实验分析结果表明:①相对于地震剖面本身,薄层砂体在地震切片上具有更好的可识别性和可检测性;②地震切片能够相对可靠地反映不同砂体的分布特征和物源方向,当砂体累计厚度小于1/4地震波波长时,均方根振幅与砂体累计厚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③某层砂体的“零值时间”地震切片不包含该层砂体本身的反射贡献,不同深度砂体的“零值时间”能够较好地反映砂体之间的垂向距离,有助于建立不同深度砂体的沉积模型和叠置关系;④同一层砂体具有多个“零值时间”,“零值时间”地震切片具有周期性,且“零值时间”地震切片与单层砂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其出现次序与地层深度是反序的。  相似文献   

15.
振幅和频率是两种最基本的地震属性,当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一般使用这两种地震属性对地层厚度进行估算。然而,这两种地震属性与地层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降低了砂体厚度定量预测精度。另外,支撑这两个参数与砂体厚度之间函数关系的理论模型是单砂体楔形模型,因此当将这种关系应用于薄互层模型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估算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由振幅和频率构成的复合地震属性。首先,以模型作为实验,分析单砂体楔形模型的砂体厚度估算精度;然后,分析双楔形砂体叠置模型,估算砂体累计厚度;最后,利用实际地震数据估算薄互层砂体累计厚度。结果表明:该复合地震属性不仅提高了薄层情况下单砂体厚度的估算精度,也可定量预测薄互层情况下砂体累积厚度。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是该区新一轮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为了支撑该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开展了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在河道砂体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多属性融合识别河道砂体边界,结合地震强振幅“亮点”刻画出河道砂体;通过计算出河道砂体振幅能量并与河道砂体储层物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沙溪庙组8号砂组的地震响应特征为“砂体顶界表现为强波谷、底界表现为强波峰”的“亮点”反射特征,地震剖面表现为沿河道走向砂体连续、稳定分布;②预测该区沙溪庙组8号砂组河道宽度介于600~1 400 m,面积为67.22 km2;③在河道砂岩地震调谐厚度范围内,砂体地震振幅能量与砂体物性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物性越好振幅能量越强,并且随着砂体厚度和孔隙度增加,砂体的地震“亮点”模式更容易识别。结论认为,河道砂体振幅能量与砂体物性相关度超过80%,地震振幅能量能反映河道砂体物性,该认识可以为后续井位部署及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北部敖南区块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油资源潜力区,其下白垩统泉头组主要为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整体为“泥包砂”特征,厚度薄,规模较小,地震反演等常规地震预测技术无法准确地识别和预测该类砂体。通过蓝色滤波目标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和分辨率;开展了敏感地震属性优选和分析,定性地预测了薄层砂体宏观分布特征;利用井-震联合地质统计反演和随机协模拟技术,对薄层砂体进行了定量预测,刻画了扶余油层主力层砂体的空间分布。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较好。该方法对其他地区致密油气开发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邮凹陷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高邮凹陷地震资料品质受构造破碎、野外地表复杂等因素影响,且目标砂体厚度往往小于地震垂向分辨率,从地震剖面上无法直接识别单砂体,利用现有地震资料提高储层预测精度难度很大。通过对高邮凹陷地质背景的分析和戴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背景分析、沉积砂体发育特征与控砂机制研究,综合运用地质、测井、钻井、地震资料,建立了一套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按照定性到半定量—定量化储层预测思路,利用叠前地震反演、地震AVO正演及属性分析等特色技术判断砂体发育区,开展定量储层厚度预测,最终综合定性、定量研究成果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提供有利钻探目标。勘探实践的高成功率充分说明该方法在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珠江口盆地文昌13-1油田井网稀疏,不同微相砂体厚度及组合特征差异等制约井间砂岩分布及沉积微相刻画的难题,从井点出发通过岩心资料确定了井点沉积微相类型;利用地震属性和地震相分析方法对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刻画。通过构建“地震基准弧长对数”属性,并利用该属性进行砂岩厚度定量预测,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砂坪主体和砂坪侧缘的地震相模式;利用砂岩厚度分布和地震相落实了沉积微相边界。研究结果揭示,该区ZJ2-1U砂组沉积期经历了“泥坪-混合坪-砂坪”的沉积演化,砂坪主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砂坪侧缘面积大,呈互层状在全区分布。上述认识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