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红外告警设备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外技术拓展了人们的视界,在军事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红外技术在告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在红外告警领域国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红外告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随着信号处理、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对该领域相关技术进行总结,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首先介绍了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概念,分析了红外光学系统、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以及图像处理等红外成像制导中的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参考国内外红外成像制导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可见光、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研究积累的经验以及对该领域关键技术的理解,预测了未来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光电对抗装备技术发展动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外制导武器对未来高价值平台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在红外对抗领域的重点研制项目的情况,分析了典型系统的作战应用特点,并介绍了红外对抗领域的一些新技术和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子领域的应用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国庆 《红外技术》1995,17(1):45-48
在电路板故障红外诊断研究的基础上,介绍红外检测技术的特点、电子设备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具体的红外测量系统,重点介绍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子领域的几个应用。  相似文献   

5.
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要介绍短波红外焦平面阵列(SWIRFPA)的相关概念,从探测器材料、探测器制备工艺方面讲述国内外在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列举HgCdTe和InGaAs材料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描述当前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究动向,最后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短波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翔云  吕勇  刘洋  刘力双 《激光与红外》2021,51(10):1336-1341
针对自主对抗条件下红外靶标系统的需求,对适用于该领域的目标全向红外特性建模及校验技术进行研究。对某型靶机目标进行精细三维建模,将主要红外辐射源等效为红外光源,利用光学仿真软件通过有限光学追迹法,对各角度观察面处的红外辐射强度进行仿真,从而获得目标全向红外辐射模型。进行了地面实际测试,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符合良好,验证了该建模仿真方法可行,可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王忆锋 《红外技术》2014,36(3):180-189
红外技术是一项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2013年,国内研究人员发表了大量与红外技术相关的论文。以在军事上的应用或潜在应用为选择依据,对2013年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与红外技术有关的699篇论文进行了归纳梳理和简要评述。这些论文内容涵盖探测器、光学系统、信号处理技术、制冷技术、红外导弹导引头、红外对抗、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红外大气传输特性、红外场景仿真等各领域。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红外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忆锋 《红外技术》2014,36(1):10-21
红外技术是一项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2013年,国内研究人员发表了大量与红外技术相关的论文。以在军事上的应用或潜在应用为选择依据,对2013年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与红外技术有关的699篇论文进行了归纳梳理和简要评述。这些论文内容涵盖探测器、光学系统、信号处理技术、制冷技术、红外导弹导引头、红外对抗、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红外大气传输特性、红外场景仿真等各领域。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红外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状态。  相似文献   

9.
王忆锋 《红外技术》2014,36(2):89-101
红外技术是一项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2013年,国内研究人员发表了大量与红外技术相关的论文。以在军事上的应用或潜在应用为选择依据,对2013年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与红外技术有关的699篇论文进行了归纳梳理和简要评述。这些论文内容涵盖探测器、光学系统、信号处理技术、制冷技术、红外导弹导引头、红外对抗、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红外大气传输特性、红外场景仿真等各领域。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红外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状态。  相似文献   

10.
《红外》2014,(5):F0004-F0004
正据《科技日报》报道,红外线自发现以来的200多年间,人们不断地对其进探索研究、开发和利用,但主要集中在军事、国防、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如红外夜视、红外侦察、红外光谱分析、红外测温、红外报警、远红外节能材料、红外传感控制、红外加热干燥等方面。然而在医疗保健领域,人们对红外线的研究使用相对较少,对其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直到上世纪60年代,红外线才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主要是用于红外诊断;70年代,红外治疗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11.
刘正 《红外》2016,37(8):41-47
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首次提出将红外 热成像技术应用于电加温玻璃生产,并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进一步研究了红外 热成像仪在电加温玻璃测试和检验中的应用技术,并列举了三例实际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红 外热成像仪不仅可以定性分析电加温玻璃制品的加热均匀性和定量检测制品表面的加热温差值, 而且还可以对制品进行无损检测、查找和分析其缺陷以及指导工艺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2.
红外信标源是靶场红外跟踪测量系统的辅助设备,从选择红外电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效率温度、设计高效的红外电热元件、用耐高温高发射率的材料制作反射罩以及选用优质的隔热保温材料等方面对红外信标源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主动加热方式不同,论述了脉冲加热、锁相调制加热、超声加热、微波加热等主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理论基础和技术特点;综述了主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用于飞机机体结构缺陷、蒙皮腐蚀、复合材料缺陷、发动机管路堵塞与叶片裂纹等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主动红外热成像实验技术特点,指出了其在飞机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红外线加热技术在飞机除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除冰方式--采用红外线加热技术除冰,该技术包括红外线加热器是固定的和可移动的两种方式.指出了红外线加热技术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的除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未加热和反复加热的玉米胚芽油进行红外光谱研究,得到了快速测量复热油吸光度光谱的方法。记录不同加热时刻的同种复热玉米油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法得出复热玉米油红外光谱特征峰曲线,从而快速、准确地测量复热玉米油的吸光度光谱,同时建立了2920cm^-1处特征峰吸光度与加热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此方法可作为市场复热食用油的快速筛查,也可为地沟油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林 《红外》2015,36(10):22-26
通过实验分析了各种红外检测因素对红外图像拍摄的影响 程度,并在红外图像采集点的位置控制图的基础上,采用温度补偿算法对拍摄到的红外图像进行了校正; 然后结合柴油机的实际工作特点对采集到的红外图像进行了分割;最后基于分割后的 红外图像,采用分区域比对的方法对柴油机的故障进行了判别和诊断。实验结果表明,通 过调整红外图像的比例/参数,可以满足对柴油机的大部分发热故障进行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红外热成像检测中的主动加热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林  杜来林  冯立春 《激光与红外》2007,37(11):1188-1191
主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中,正确的外部加热方法是被检测对象的内部损伤或缺陷能被准确检测并记录的关键,加热方法及过程的正确与否最终影响着损伤检测灵敏度的高低.结合现役飞机外场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的建构,对几种主动加热方法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给出实验结果,进而分析了影响红外热图像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现有红外热成像电路故障检测方法一般需要与同型号电路的标准红外热图像进行参考比对,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为此提出一种无需标准红外热图像的电路板载器件故障情况自动检测算法。算法采用生长—消除法分割提取红外热图像中发热区域,采用最小二乘法四次多项式拟合计算发热器件表面温度,配合环境温度和器件封装计算发热器件内部PN结温,从而判定器件故障。在Ubuntu 16.04和OpenCV 3.0环境下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红外涂料的节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红外辐射涂料的节能机制,分析了涂料对燃料加热炉排烟温度的影响及涂料与炉表温度的关系,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估了红外涂料的节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气动加热对红外成像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气动加热条件对红外成像的影响试验研究的情况,利用电弧风洞产生高温,高超声速流场,模拟红外窗口的气动加热,红外图像由高温黑体产生,利用高速红外热像仪接收红外目标的辐射。通过对穿过高温流场、模型之后的红外图像测量分析,初步揭示了气动加热对光学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