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三维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三维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室内变电站电缆敷设。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室内变电站电缆敷设软件的应用现状。其次研究了数字三维技术在室内变电站电缆敷设中的实施方案。最后阐述了某500 kV变电站电缆敷设工程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已被证明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变电站电缆的可视化、细化和数据一致性,而且能成为变电站精细化设计和科学施工的重要技术手段,对变电站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艾择 《电工技术》2022,(13):83-85
通过对传统电缆敷设设计、三维电缆敷设设计在变电项目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三维电缆敷设在某变电站设计的描述,充分论证了三维设计技术电缆敷设在变电站工程设计中解决了不能进行电缆通道填充率检查、电缆表中没有电缆路径、电缆长度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对电缆通道长度和截面积起到了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涂福荣 《电工技术》2022,(6):154-155
根据变电站电缆清册的设计现状,提出基于标准设备属性库、标准电缆型号库的变电站电缆清册自动生成方法和基于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实现的电缆长度的自动测量方法,优化了现有变电站的设计流程,提高了电缆清册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和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水平,可实现电缆采购与现场施工的无缝衔接,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雷 《电工技术》2023,(23):98-101
数字化三维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探讨数字化三维技术在变电站内电缆敷设中的应用,介绍了数字化三维技术,分析了变电站内传统电缆敷设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数字化三维技术在变电站内电缆敷设实施方式。通过某500 kV变电站电缆敷工程案例分析,表明研究的智能数字化三维技术在变电站内电缆敷设中可有效提升电缆施工质量及总电缆的精确化管理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压电缆网络中单相瞬时事故占较大比例,但一般规定不建议装设重合闸装置。为此,用ATP—EMTP程序分别建立了电缆出线变电站和架空出线变电站中发生单相短路事故的模型,仿真分析了它们进行重合闸操作时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以为保证电缆出线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仿真表明电缆出线特别是线路较长时,变电站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可能出现的最大重合闸过电压水平比常规架空出线变电站高,但该过电压水平在出线较多时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220 kV全户内变电站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0 kV聚宝变电站受规划用地的限制只能采用全户内布置形式,变电站布置套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20 kV变电站分册)的B-3、B-4方案。聚宝变电站电气设备布置既要紧凑,又要满足与建筑结构的安全距离,电缆层内各电压等级电缆众多,要合理安排电缆敷设通道。对聚宝变电站总平面布置需考虑的因素、主变室内各设备的布置、电缆夹层内各电压等级的电缆敷设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变电站设计中电气专业与土建专业配合时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变电站中的电缆连接数量大幅增多,电缆、光纤、数据线等敷设混乱、可追溯性差,电气二次设备运行后,电缆任何一芯的可靠性要求都很高,检修、扩建、故障影响面很大,电缆敷设之前的科学排列是目前变电站施工急待解决的质量技术瓶颈之一.西宁750kv变电站创新采用电缆"节点立体交叉"排列敷设方法,提高电缆敷设施工效率、质量,达到全站电缆沟、涵洞、路基内无交叉,合理布置电缆密集敷设时电缆的载流能力,避免电缆密集敷设时温度过高,提高电缆敷设工艺观感,电缆敷设达到科学合理布置,电缆敷设一次性施工完毕,使电缆敷设施工周期缩短,电缆施工完毕后可追溯性强;电缆敷设在检修、扩建施工中方便简捷,确保变电站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8.
变电站的工频磁场感应、接地故障地电位升高(ground potential rise,GPR)和雷电GPR能够在二次系统的电缆中产生显著的寄生电流,同时在电缆两端的端口产生信号干扰,导致二次系统故障和损坏。提出一种限制变电站二次系统电缆中寄生电流和端口信号干扰的方法,将电缆的部分长度缠绕在磁环上,形成电感,将具有此电感的电缆连接于二次设备之间,电感可减小通过电缆的寄生电流和电缆端口的干扰电压,但对电缆传输信号的性能没有影响。建立模拟变电站接地故障的试验电路,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220 kV变电站工程质量,适应智能变电站发展要求,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分析了变电站电缆通道规划设计和选型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江北变电站220 kV配套工程,针对围绕江北变电站的环形相通隧道布置及电缆敷设方式进行了设计和选型,提出了220 kV变电站电缆通道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电缆出线变电站应用自动重合闸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慧雯  张敏  何俊佳 《高电压技术》2007,33(10):32-36,68
中压电缆网络中单相瞬时事故占较大比例,但一般规定不建议装设重合闸装置。为此,用ATP-EMTP程序分别建立了电缆出线变电站和架空出线变电站中发生单相短路事故的模型,仿真分析了它们进行重合闸操作时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以为保证电缆出线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仿真表明电缆出线特别是线路较长时,变电站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可能出现的最大重合闸过电压水平比常规架空出线变电站高,但该过电压水平在出线较多时将大大降低,在线路带负载运行时还会进一步减小,故电缆出线较多时采用重合闸装置不会带来危险的过电压。同时,短路时间愈短,电缆能承受的冲击电流愈大,要求装设的重合闸装置要兼顾暂时故障自行消失的时间和快速动作两个要素。另外,电缆系统中变压器需承受的冲击电流比架空线系统中大很多,若要采用重合闸装置则应严格校核变压器的动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志军 《广东电力》2006,19(1):35-38
伴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开始广泛使用,22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无人值守的开始实行,500 kV变电站的无人值守也纳入了议程。因此,对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我国500 kV变电站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对国内实行500 kV变电站无人值守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变电站在城市中心的布点深入,城市变电站的噪声治理已成为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了城市变电站的噪声来源,简述了消声降噪的基本原理,并对城市变电站噪声的综合整治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3.
梁广 《广东电力》2008,21(8):5-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变电站将日益增多。地下变电站有着与地面变电站不同的环境特点及其它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地下变电站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处理在地下变电站运行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4.
500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国内500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运行模式的可行性。介绍了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方向,比较了国内500kV变电站与220kV变电站、国内外500kV变电站的异同点。以苏州地区500kV变电站为例,从变电站设备缺陷、跳闸事故处理和工作量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决定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各要素。分析表明,对现有变电站,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实现变电站的少人值守,二次设备能否实现远方操作对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区500kV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重庆地区500 kV变电站内的工频电磁场分布及特点。针对重庆地区日益增多的500 kV高压变电站,研究了该类型变电站内工频电磁环境对职业暴露的影响,对重庆地区500 kV高压变电站内各区域和设备周围的工频电、磁场进行了细致测量并归纳总结了测量结果,对电磁场较强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分析。根据测量得到的电磁场分布情况,从职业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了500 kV高压变电站内的安全生产应注意事项。在500 kV高压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新变电站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新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电力企业实施绿色环保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智能变电站发展迅速。完善的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变电站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关键。对多个220 kV、500 kV智能变电站现场调试进行了总结,对目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调试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法和一些建议,对今后智能变电站开展自动化系统调试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high-frequency modeling of substations is discussed. The response of three different substations (both indoor compartmented substations and outdoor substations) to fast front overvoltages (lightning overvoltages) has been measured by a low-voltage injection technique. Detailed modeling of substations, including busbars, circuit breakers, and disconnectors, has been derived from the test results. EMTP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program) simulations were run using these models, and in most cases very good agreement has been obtained with another independent series of tests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进行,特高压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对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充分考虑其与电网的协调发展成为特高压变电站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从不同的电网结构(单链式、单环网、网格状),变电站在电网中的不同位置(源端、受端、枢纽),以及特高压变电站接入区域500 kV电网的方式(点对网、网对网),综合分...  相似文献   

19.
220 kV变电站电磁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佛山市区21座220 kV变电站的电磁环境进行了普查,归纳分析了典型结构的220 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水平。测量结果表明,220 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强度完全符合相关环保标准要求,站界电磁场强度距标准限值还有相当大裕度,不会对周边居民及站内长期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法国、韩国变电站典型设计概况及对我国电网工程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汲取国外变电站典型设计工作的先进经验,国家电网公司组团考察了法国、韩国的变电站。重点调研了变电站的典型设计情况,对比分析了法国、韩国和我国在电网规划、电网建设和管理、变电站典型设计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异同,提出加强前期规划、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