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断陷盆地源盖断时空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源岩、盖层和断裂是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源岩、盖层和断裂时空匹配关系分析,对其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源盖分布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规模,盖层质量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分布范围,较好源盖匹配关系区内断裂分布控制着油气分布的具体部位。源盖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可供运移量,断源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可供聚集量,断盖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聚集与保存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南堡凹陷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气分布和油气运聚过程之间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方法,对其油气运聚过程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层位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均可分为垂向输导运移和侧向分流聚集2个过程.油气垂向输导运移过程主要受到2个因素的控制:油源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区域性盖层断接厚度大小控制着油气富集层位;油气侧向分流聚集过程主要受到3个因素控制:区域性盖层上下高砂地比地层有利于油气侧向分流,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断裂组合方式不同导致油气富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过程及模式研究基础上,对油源断裂与其他成藏要素的空间匹配关系及控藏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断—源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平面分布范围,其中断—多源空间匹配关系油气最富集,其次是断—单源空间匹配关系,最差为断—无源空间匹配关系;断—盖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纵向分布范围,断接厚度大于封油气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油气在其下成藏,反之油气在其上、下均有成藏;断—砂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层位,高砂地比地层是油气侧向分流运移和成藏的有利位置;断—圈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的部位,油源断裂附近的圈闭易于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从源盖断时空匹配关系剖析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乌尔逊凹陷南一段源岩、大一段盖层和断裂在时空上匹配关系研究得到,大一段盖层与南一段源岩空间分布匹配关系好,有利于南二段油气大规模分布。大一段盖层与南一段源岩时间匹配关系好,可为南二段油气运移提供大量油气。南一段源岩与断裂第二次活动期匹配关系相对较好,有利于南二段油气大规模运移。大一段盖层与断裂第二次活动期匹配关系相对较好,有利于南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盖源质量空间匹配关系和源盖断空间匹配关系表明,苏仁诺尔构造带最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是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盖源质量匹配关系较好区域内的断裂带是南二段油气勘探的较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在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源岩排烃分布区、倒灌式油气运移源岩超压分布区和输导断裂分布区,确定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平面分布区;通过确定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最大深度分布和输导断裂延伸长度分布,确定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纵向分布区,将二者组合,建立了一套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的预测中.结果表明: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分布广泛,平面上除了东北边部和东南边部局部地区外,整个凹陷大部分地区皆为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平面分布区;纵向上倒灌式油气运聚最大深度可达500 m以上,主要分布在其北部和中部地区,由此向其四周逐渐减小,在凹陷东南边部和西南局部地区减小至100 m以下.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有利于上覆青一段源岩生成油气在超压作用下通过输导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运移和聚集,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李秀鹏  于洁  许晶 《断块油气田》2012,19(5):559-563
主要由断裂、不整合和连通砂体等3种类型组成的输导体系,在乌夏断裂带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乌夏断裂带深部断裂系统活动期和油气运聚期相匹配,深部断裂系统是油气从烃源岩向上发生大规模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乌夏断裂带不整合结构中的底砾岩和半风化岩石孔渗性较好,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和油气聚集场所。乌夏断裂带连通砂体有良好的孔渗性能,是油气横向运移的良好通道。乌夏断裂带油气经过"断裂-不整合-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运移,形成多种与输导体系有关的油气藏,并发育了4种成藏模式:近源侧向砂体-不整合输导早期成藏模式、近源垂向断层输导多期成藏模式、远源混向"Z"字型输导多期成藏模式和远源混向阶梯状输导晚期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卡塔克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是塔中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其油气富集规律复杂,文中试图从油气运聚的角度来剖析卡塔克隆起奥陶系的油气成藏问题。研究认为,塔中卡塔克隆起奥陶系主要发育2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即断裂 ̄裂缝输导体系和断裂 ̄裂缝 ̄不整合面输导体系。深大断裂作为油气源断裂,垂向输导,优势充注;断裂、裂缝与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体系网络侧向调整运移;以单一油气聚集单元为单位,以良好的保存条件为前提,位于输导体系上倾的遮挡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塔中油气藏为多期成藏,且以喜马拉雅期为主,加之输导体系的差别,使得油气藏在空间上表现为差异聚集的特点,其运聚模式可归纳总结为垂向优势充注、侧向网状输导、纵横向差异聚集。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垂向运移及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油气运聚成藏特征的基础上 ,对油气垂向运移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指出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唯一通道。油气沿断裂既可发生向上的垂向运移 ,又可发生向下的倒贯运移 ,主要取决于油气垂向运移的动力。如果源岩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 ,其生成的油气可同时发生向上和向下的垂向运移 ;如果源岩不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 ,其生成的油气只能发生垂向运移。油气垂向运移动力和通道发育是决定油气垂向运聚成藏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在松辽盆地具体表现为 ,长期断裂控制着沙河子组~营城组源岩生成天然气在浅层的聚集与分布 ,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和T2 断裂共同控制着扶、杨油层的运聚与分布 ,T2 或T1 至T0 6断裂控制着黑帝庙油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9.
断裂在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尔逊凹陷断裂发育较多,断裂呈条带状分布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研究发现,乌尔逊凹陷深部发育的大断裂是深源无机CO2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着CO2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断裂活动时期与源岩大量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源岩的油气聚集量,凹陷断裂第二次活动时期与南屯组源岩大量排烃期匹配关系较好,有大量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沿晚期与长期继承性断裂运聚成藏;平面上延伸较远的大断裂在乌尔逊凹陷中对油气侧向运移.起到了通道作用;良好的断层垂向封闭性控制乌尔逊凹陷油气的聚集与分布:较好的断层侧向封闭性是乌尔逊凹陷断块、断鼻和断层遮挡三种圈闭类型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性盖层与输导断裂及砂体之间空间配置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性盖层与其下不同运移方式形成的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区域性盖层对不同运移方向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性盖层对沿断裂向上运移油气起阻止或减缓作用,对沿砂体或不整合侧向运移油气起保护作用;区域性盖层控制着垂向运移油气的聚集层位,并为垂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提供了更多圈闭;区域性盖层为侧向运移油气聚集提供了对接封闭,断接厚度控制着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内油气分布规律,在断-砂输导体系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类型断-砂输导体系与断裂密集带、泥岩盖层被断裂破坏程度之间关系,结合油气分布特征,研究不同类型断-砂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贡献。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可分为反向、顺向和双向3种输导体系类型。反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背形和向形断裂密集带内,顺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单斜形断裂密集带外侧,双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仅分布在背形断裂密集带外侧。断-砂侧向运移输导体系可分为同层和跨层2种输导体系类型。同层断-砂侧向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断盖配置封闭的断裂密集带附近,跨层断-砂侧向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下部断盖配置不封闭,但上部断盖配置封闭的断裂密集带附近。反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贡献最大,其次是顺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最小是双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跨层断-砂侧向运移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贡献相对较大,而同层断-砂侧向运移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贡献相对较小。研究成果为正确认识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断裂在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聚集与分布的作用,通过不同方向运移油气聚集与对油气运聚所起不同作用断裂之间关系分析,对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特征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层位不同,垂向运移油气在输导断裂附近多层聚集分布,而侧向运移油气在遮挡断裂附近聚集层位相对较少;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剖面聚集部位不同,垂向运移油气主要在输导断裂上盘聚集分布,而侧向运移油气主要在遮挡断裂下盘聚集分布;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平面聚集部位不同,垂向运移油气在输导断裂凸面脊处聚集分布,而侧向运移油气在遮挡断裂转换带处聚集分布。开展不同方向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特征的差异性研究,为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勘探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和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得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有3个要素: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小幅度构造及岩性圈闭和被断裂沟通的砂体输导通道.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圈闭位于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区侧上方,主要由4条输导通道沟通:第1条输导通道从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第2条输导通道从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第3条输导通道从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富拉尔基;第4条输导通道从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3个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对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油气主要分布在运移输导通道上或附近;运移输导量越大,油气越富集.  相似文献   

14.
复杂的断裂系统以及异常活跃的火山作用使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具有独特的成藏模式。通过火山作用与油气的关系、成藏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的剖析.建立了东部凹陷中段油气成藏模式。认为欧利坨子地区沙三 段油气的富集源于充足的油源良好的输导体系以及优良的能量配置的黄金组合。其成藏模式是以垂向运移为主和短距离的侧向运移为辅。而铁匠炉地区油气运聚模式有别于欧利坨子地区油气运移通道以连通砂体为主,而沿断层的垂向运移很弱。从而造成其油气主要分布在沙三中下段。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空间匹配的研究方法,对BZ28-2油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渤南油气成藏主要受到油源、断裂、砂地比和构造等4个主要因素控制,即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砂地比大小控制着油气侧向分流聚集层位,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断裂后期活动破坏了早期断层的封闭性,不利于油气保存;油气成藏模式为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上覆明下段运移,由于受到明上段区域性盖层阻挡,向砂地比大的明下段侧向分流,在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上的断背斜、断块和断层—岩性油藏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成藏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成藏体系 是地表以下含油气的自然系统,它包括了形成油气藏的一一切必要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之间有效的配置结构,其中的元素是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圈闭。塔中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成藏体系的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圈闭均为分离状,都属于三位成藏体系,但前者的油气来源单-(单源),后者的油气来源多样(多源),故两者分别被称之为塔中早古生代单源三位成藏体系和塔中晚古生代多源三位成藏体系。烃类流体主要来源于塔中北斜坡烃源岩,烃类流体沿不整合面和志留系砂岩层侧向运移,再沿断裂向上运移,分别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成藏体系提供油气。  相似文献   

17.
断裂控藏主要体现在成藏期对油气运聚的输导和封闭。通过临南洼陷临商断裂带断层活动速率分析,结合成藏期断裂不同部位封闭性的模糊综合评价,讨论临商断裂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临商断裂主支活动性强、持续时间长(活动到第四纪),与成藏期(东营组沉积时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至今)相匹配,有利于垂向输导;分支活动性明显较弱且消亡早,与主要成藏期匹配差,不利于垂向输导。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断裂对油气以侧向输导为主,现今则表现为主支下部侧向输导、上部封闭,分支以封闭为主,局部侧向输导。反映了临商断裂带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具有很大的时空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临商断裂带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即主断层下盘主支成藏模式和阶梯状帚状分支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断裂输导特征及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野外观察描述和断裂输导与油气藏分布之间关系,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断裂输导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断裂内部可分为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2个部分,伴生和派生裂缝及碎裂岩的连通孔隙是其主要输导通道.同一条断裂在不同演化阶段输导油气能力不同,不同断裂在相同活动时期输导能力也不同.断裂的空间分布控制着油气的空间分布,源岩大量排烃期后的断裂活动时期即为油气的大规模运聚时期,断裂活动开启程度的差异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滨北地区扶杨油层青一段源岩发育及排油强度、青一段源岩超压发育及其分布和T2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源岩、超压和断裂空间配置关系及扶杨油层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青一段源岩、超压和T2断裂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藏的形成与分布.青一段源岩和超压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运聚成藏的区域,青一段源岩超压与T2断裂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运移聚集部位和层位.在此基础上,预测黑鱼泡凹陷南部、安达地区北部、齐家凹陷北部和明水阶地西南部是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扶余油层是主要的油气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台9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规律,在源岩、圈闭和输导通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台9区块油气成藏要素的空间组合与油藏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油成藏要素可分为成藏三要素皆发育、圈闭不发育和输导通道不发育3种类型;油气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输导断裂分布控制油藏分布,圈闭发育区是油聚集分布的有利区,被输导断裂沟通的圈闭是油聚集的有效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