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估博物馆内浮放文物的地震倾覆风险,将浮放文物、浮放展柜简化为双层浮放的规则块体,利用分体式有限元模型对“博物馆建筑结构-浮放展柜-浮放文物”系统中的地震动力传播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不同宽高比的浮放文物在单向地震波激励下的摇摆运动响应,并采用增量动力分析开展浮放文物地震倾覆易损性分析。据此,提出了两种馆藏浮放文物地震倾覆风险评估方法:一种是将浮放文物地震倾覆易损性曲线与场地危险性曲线进行卷积运算得到文物的地震倾覆风险;另一种则是基于动力放大作用评估文物地震倾覆风险。利用这两种评估方法对某博物馆内浮放扁壶文物进行了风险评估。研究表明:当展柜尺寸一定时,文物宽高比越小,地震倾覆风险越大;两种评估方法均能有效评估馆藏浮放文物地震倾覆风险,其中基于易损性分析的风险评估方法能精确地计算出文物地震倾覆风险值,而基于动力放大作用的评估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地震倾覆风险值计算,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2.
《石油浮放设备隔震技术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抗震办公室和江苏省地震局主编 ,于 1999年 3月公布 ,1999年 10月开始实施。标准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二级设防标准 ,提出了体现浮放设备隔震设计原则的隔震系数和控制最大位移验算的二个概率水准设计要求 ,适用于设防烈度为 6~ 9度地区浮放设备的隔震设计及安装。实践证明 ,该标准提供的设计方法简便、实用、合理 ,可操作性强 ,技术上先进。本文简介了标准的主要内容 ,并指出了该标准在修订中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某些处于高烈度区的石质文物浮放于地面,面临安全隐患,本文基于减隔震理论对提高石质文物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规范公式确定了某佛像的隔震系数和支座刚度范围,进而采用时程分析程序对初选的减隔震支座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研究了高宽比为5.6的石佛像采用支座减隔震的可行性问题,获得以下基本结论:处于高烈度区浮放于地面的具有较大高宽比的石佛像文物的抗震性能存有隐患;科学合理的减隔震支座能对佛像等结构物取得显著的减震效果。文中石佛像减隔震设计及验证分析思路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贵重浮放设备的地震安全性问题,利用ANSYS软件,对基础隔震结构中的浮放设备在EI-Centro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为浮放设备的减震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平凉市博物馆多塔高层结构基础隔震分析的全过程。对隔震支座参数设置及选型原则、水平减震系数取值、隔震支墩设计内力提取、抗震性能评估等进行了详细说明。着重讨论了地震波选取、支座阻尼参数定义等问题。结合大震时结构楼层加速度反应,为馆内浮放文物的防滑移、防倾覆提供了防震保护建议。通过大震弹塑性分析验证结构的可靠性,为同类隔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既有建筑结构隔震加固原理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杨  潘金生 《特种结构》2003,20(1):51-53
隔震技术的发展为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开辟了新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隔震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 ,总结了隔震加固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并据此指出了隔震加固技术的优越性 ,提出了隔震加固技术今后应加强研究的若干问题。最后 ,对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上海市及邻近地区地震危害性分析,根据上海博物馆文物防震保护的具体要求,研究确定了该博物馆文物防震保护的设防水准及地震动参数。又根据上海博物馆建筑的结构特征分析,结合建筑结构动力特征的实测结果,计算得到了在给定设防地震动水准下,博物馆建筑物内各个楼层的地震动反应。通过分析馆藏文物的悬吊、固定、浮放等基本放置形式,探讨了文物的陈列特征及其可能造成的震害因素。根据相关浮放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方法、上海博物馆文物的陈列特征及防震设计参数,给出了简便实用、偏于安全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抗震设防水准下,遇有大震或中震发生时,目前陈列状态的绝大多数文物均存在倾覆和滑移安全隐患。结果还表明,在上海博物馆4层楼板面地震动从566gal减小到110gal时,绝大多数文物均满足稳定条件。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减震或隔震方法,使得文物所受到的地震动满足小于110gal时,便可使陈列文物在地震中免遭破坏,达到防震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钱晓旭  彭阳 《山西建筑》2014,(14):50-52
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传统抗震方法设计的建筑结构与基础设有隔震体系的建筑结构,指出了基础隔震体系的优势,并对国内外多种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复合隔震体系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馆藏浮放文物的有效抗震加固方法,采用振动台试验手段,研究了降低重心法加固浮放文物的抗震效果.基于某博物馆展柜原型尺寸,制作了1:1比例陈列柜模型.在陈列柜内浮放一轻质陶瓷文物,并考虑在陶瓷内增设沙袋以降低重心,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陈列柜基频分布;通过输入3种类型、4种强度的地震波,获得了陈列柜和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典型震害症状、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和和动力放大系数.通过数值模拟,从理论上对降低重心法加固浮放文物的抗震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陈列柜的主要频率在23.7 ~30.6Hz之间,与输入地震波的基频相差较大,因而在地震作用下震害不明显;降低重心法加固文物后,文物震害减轻,位移及加速度响应减小,但在地震波强度较大时仍可能产生倾覆,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隔震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中日趋成熟,其在振动控制效果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较传统抗震结构具有显著优势。隔震构造是影响隔震结构减震性能的重要因素,国内的工程应用表明隔震构造的设计与应用不被重视。全面综述了国内外隔震建筑构造的设计与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隔震构造设计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为隔震构造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国内现有的隔震建筑构造相关设计成果及存在问题的阐述,讨论了我国隔震构造技术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隔震构造技术的完善和隔震建筑减震性能的更有效发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大高宽比浮放馆藏文物抗摇摆和抗倾覆提出更有效的安全控制指标,对浮放陶瓷花瓶开展了振动台试验,得到了其发生摇摆的临界条件。建立了长方体和圆柱体两种空心花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以试验结果加以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开展数值分析,得到浮放文物启动摇摆和发生倾覆对应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临界值。基于能量平衡理论推导和对试验数据的拟合,提出了分别以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作为安全控制指标的“双水准”浮放馆藏文物安全判别方法。结果表明:浮放文物启动摇摆的条件不依赖于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和文物底面形状,但发生倾覆的条件则与二者相关;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并不能作为判断浮放系统是否发生倾覆的充要条件,尤其对于频率较高的地震激励,以峰值加速度作为安全控制指标往往偏于保守;通过算例验证,提出的以地面峰值速度和地面峰值加速度为指标的判别准则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近断层地震之下的软碰撞限位隔震结构模型实施相应的计算,同时还通过测试软碰撞限位器参数对隔震近断层是否影响以及所影响的规律进行了对应性的研究分析,对研究限位装置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隔震结构的地震动输入对于抗震计算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目前隔震结构地震动输入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查阅了国内外隔震结构相关文献及设计规范,对比了隔震结构与普通抗震结构的异同,分析了不同隔震结构的特点,总结了地震动的选取和动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分类对比了国内外规范中对于地震动选取和计算方法的规定。结果表明,在目前隔震结构抗震设计中,输入地震动的选取存在随机性、调幅不合理、数量偏少、大部分研究未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等问题。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研究更加合理的隔震结构地震动输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保护馆藏文物,减小地震损害,设计并研制了一种直线导轨式文物展柜水平隔震装置。根据某一博物馆展柜及文物建立了2个等比例模型,在其中一个展柜底部安装隔震器,与不加隔震器的展柜同时进行振动台试验,对比测试隔震器的隔震性能。通过加载水平单向地震波,测试了文物展柜隔震系统的自振特性,对比分析了文物展柜隔震系统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和减震率。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强度的地震波作用下,相比非隔震条件,文物展柜隔震系统的位移及加速度响应较小,能保持稳定振动状态;隔震装置的减震率在60%以上,行程始终在容许范围内,且复位能力较好。因此,本隔震装置的隔震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础隔震的机理、特点、分类以及隔震效果举例,指出滚动隔震支座是目前隔震研究的新热点,并对国内外滚动隔震支座的研究以及今后研究的新突破方向作了具体阐述,对促进结构领域的抗震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局部隔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发展状况,探讨了局部隔震技术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指出了局部隔震技术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从而减轻结构的地震响应,达到隔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隔震结构的概念及滑移隔震的特点,从能量角度分析了滑移隔震作用机理,对国内外基础滑移隔震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分析,阐述了在分析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对滑移隔震技术理论研究及推广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建筑三维隔震研究现状,重点对金属线缆空气弹簧三维隔震装置、液压三维隔震装置、空气弹簧橡胶垫三维隔震装置、叠层橡胶—碟形弹簧三维隔震装置、智能三维隔震系统等典型的独立式和组合式三维隔震装置的构造及原理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建筑三维隔震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国内外典型的三维隔震建筑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建筑三维隔震研究现存的几个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可为建筑三维隔震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杜克雄 《广东建材》2011,27(8):157-160
不规则结构及隔震层偏心会使结构产生扭转效应,扭转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偏心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及反应特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指出关于模型选择、地震输入、参数影响及扭转放大系数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以及提出重点的研究内容。最后对偏心隔震结构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渡槽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在我国有着广泛应用。针对这种特定的结构,分析了其在不利工作环境和设计施工条件下的病害及其对应的加固改造措施。同时梳理了渡槽的动力学研究进展,指出了流固耦合和桩–土相互作用因素对渡槽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响应的影响。论述了渡槽的减隔震技术,分析了不同减隔震措施的减隔震效果,从而为其抗震研究和减隔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