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韶军  赵倩 《中州建设》2010,(13):63-64
以河南旅游景区为例,分析如何深化旅游景区传统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化有助于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并形成景区的特色、品牌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戴磊  刘胜亮 《山西建筑》2014,(10):23-26
依据对项王故里与宿迁城市文化的研究,介绍了景区规划定位和规划策略,并以空间理念和总体布局为切入点,探讨了项王故里景区的规划方案,指出文化旅游景区应注意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保护,以最大限度彰显历史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沛  李丹  李晶 《华中建筑》2015,(2):132-137
山岳型旅游地成为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山岳型景区规划日益重要,而景区空间结构模式是山岳型景区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山岳型景区空间结构构成要素的辨识与分析,总结旅游客流的时空特征,从旅游者行为特征的角度出发,研究时空尺度对于山岳型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从而分析在不同旅游空间尺度下山岳型景区的空间结构模式。采用空间结构要素组合与旅游时空分层的复合方式,以拓扑结构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不同旅游时空尺度的山岳型景区空间结构模式。为山岳型景区规划提供决策及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山岳型景区规划。  相似文献   

4.
章莉 《华中建筑》2012,(9):81-84
该文借百里杜鹃湖旅游度假景区概念规划项目,探究当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缺少典型性、特征性时,如何综合风景资源,寻求发展途径;如何寻求与周边旅游发展联系,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5.
龚本海  谈燕君 《规划师》2013,29(3):47-50
贺州桂台世界客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对客家文化旅游规划途径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文化要素提炼—要素组合与旅游产品开发—空间布局"的策略体系。文化要素提炼策略指将客家文化的景观元素融入规划设计中,展现多样的客家建筑景观,在世界客家之窗等物质载体中策划客家文化活动,设置客家风情长廊,继承客家历史文脉。要素组合与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指采用以商养文、多元开发的思路,策划客家风情主题旅游产品、商务会展主题旅游产品、运动养心主题旅游产品、旅游度假主题旅游产品和创意产业主题旅游产品。空间布局策略指形成"一带、两翼、三板、多片"的空间结构,规划1 1个项目区块,创建多功能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3,(9)
旅游度假酒店最主要的特征也就是需要较好的表达出酒店建筑所处位置的地域文化。旅游度假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因此在度假酒店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要以当地的文化形态为基础,打造出舒适、雅致、具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气氛,从而提升酒店的档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城市酒店的豪华与排场,丧失了度假酒店的虚名。本文就旅游度假酒店建筑空间的设计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芳 《建筑与环境》2007,1(3):46-47
全球酒店业的发展正随着世界旅游经济业的滚滚大潮奔腾而来。人们对酒店的需求也从商业旅行扩展到度假和娱乐。惠州黄沙洞温泉度假酒店吸取了中国园林传统文化内涵,因势利导,并结合惠州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借鉴世界一流的温泉文化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来塑造温泉主题文化.  相似文献   

8.
刘娟  刘磊 《城乡建设》2016,(4):37-39
青岛市黄岛区拥有“山、海、岛”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内海岸线长282公里,是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且该区旅游的发展目标是“将黄岛区建设为集观光度假、山海运动、娱乐休闲、文化体验、商务会展于一体的复合型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黄岛将努力发展成为“青岛西翼旅游中心区域;青岛市城市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先进区域;国际知名、中国最佳的暖温带海洋旅游胜地.”但是,景区建成初期的停车场规模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不断扩大,以及自驾游的盛行,原有的停车场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景区游客接待量巨大,“停车难”问题随之而来.面对如此大的交通压迫和停车压力,解决停车问题势在必行.根据黄岛区的旅游发展蓝图,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引下,对景区停车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发现症结所在,最终在其停车场规划上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国华 《中外建筑》2012,(7):120-122
该文介绍了山西吕梁千年旅游景区五星级酒店设计创作过程,从基地的周边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出发提出了“依势筑院,借水造景”的规划设计理念,目的是为游客打造一处融入自然山水,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星级旅游度假天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
随着我国旅游业稳健发展,旅游种类、形式、规模不断优化发展,以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提升人们的旅游体验值,有效推动旅游业稳健发展。其中,门景作为当前旅游景区构成要素之一,其发展能推动景区发展,挖掘景区游览潜力,帮助景区吸引更多游客,助力景区获取更高经济收益,门景发展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通过对旅游景区门景内涵进行概述,探讨门景国内外发展情况和影响旅游景区门景发展的因素,畅想旅游景区门景未来发展,梳理旅游景区门景发展脉络,继而为推动我国旅游业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休闲方式。将旅游景区和商业街结合是目前保护文化景区的方式之一,因此商业街成为了这种结合的常见载体。本文将从巩义市站街镇杜甫故里附属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出发,初步探讨旅游景区周边商业街区的相关设计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会同炎帝故里景区规划结合旅游规划原则,从文化、生态、交通和用地四个方面来探索文化休闲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性,并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设计,形成"一带四区"的功能分区与总体结构,将景区规划建设成集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生态休闲、特色养生、祭祖朝拜于一体的复合型高品位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3.
万敏  黄利华  赵军 《规划师》2011,27(12):34-38
基于夜休闲的景区旅游集聚区建设可实现集聚区与景区的产业互补发展,增加景区旅游附加值,丰富景区旅游内涵,填补景区的时间“真空”.神农架龙降坪旅游服务中心作为典型的景区旅游集聚区,以发展夜休闲产业为基础,从规划定位、夜生活组织、住宿设施配套、夜环境塑造等方面探讨了支撑夜休闲活动的规划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旅游景区生态景观设计总体思路的基础上,从利用自然景观资源、配置景观植物、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合理设计水景四方面,对生态景观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期望对促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乐山大佛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为进一步保护并合理利用好乐山大佛这一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品牌,维护乐山大佛景区旅游形象,提升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按照上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执法”精神,管委会于2004年4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景区旅游市场执法体制,加强打击违章建筑、兜售、欺客、宰客、  相似文献   

16.
旅游度假特色小镇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型产业主体。随着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以及人们对于旅游度假需求的不断提升,旅游度假特色小镇以一个丰富而崭新的姿态,成为助推城乡发展、产业经济转型、满足各类旅游度假消费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以沈阳市棋盘山中下马国际旅游度假特色小镇规划为例,基于新时代背景特征及"旅游+"等新的模式理念,从市场、空间、区域、产业等视角,探索旅游度假特色小镇的规划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诸多中小旅游城市提出“城 市景区化”的发展理念,希望通过大力发展 旅游业促进城市发展。针对该现象,通过现 状调研和文献研究,归纳出“城市景区化” 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城市景区化”的主要 问题。根据“城市景区化”目标,城市将建设 成为景区,城市与景区融合,城市规划将结 合旅游规划内容,为“城市景区化”提供空 间载体。“城市景区化”规划策略:首先与空 间规划体系中的各项规划衔接,融入“城市 景区化”发展理念;其次,城市规划内容从 城市功能布局、旅游设施布点、城市文化传 承,城市交通组织等4个方面体现“城市景 区化”;最后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为 例,说明策略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8.
<正>旅游度假是工业革命之后普遍兴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向往自然环境、了解各地文化、享受生活乐趣的一种活动。酒店与客栈是一种古老的建筑门类,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走过了几千年,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与鲜活的生活,今天依然吸引着我们去体验。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迅猛,旅游开发及产业大规模进行,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也相继开展起来,尤其是文化中的遗产文化,各路投资建设者,利用当地的遗产文物作为依托,发展更有内涵的旅游产品,进而取得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在实践中,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却并不融洽:一面是需要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一面是对利益的追逐。如何使得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发展初衷相得益彰,各取所需,文章通过满城汉墓景区的规划实例来剖析文物保护在文化旅游景区中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在保护和展示文物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文化价值并带来良好的市场效应,提出了相关观点及解决办法。对指导新形势下文保区内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1)
在文化和旅游日趋融合的背景下,旅游的文化内涵向纵深方向延展。高校作为文化氤氲富集之地,若以旅游之形承载文化之魂,将校园创建为景区,既是对旅游本质的诠释,又是对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以临沂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临沂大学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大学景区创建的重要性、可行性和风险性,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