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针对分布式水下爆炸瞬态信号的获取设计了采集与存储系统。整个分布式系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测试节点与主控站之间的数据采用无线方式传输。使用基于SPI总线协议的无线模块,主控站通过发送命令控制节点的数据存储与存储测试,同时各个传感器节点加入时间同步技术,使得各测试节点互不相关且具有记忆重发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的高速核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FPGA作为控制核心,实现对高速Analog - to - Digital Converter(ADC)和Universal Serial Bus( USB)的逻辑控制和数字信号的采样、滤波、甄别、存储、传输处理,并使用异步First In First Out(FIFO)实现ADC数据采集模块和USB数据传输模块2个不同时钟域之间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的吞吐率.最后利用上位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显示.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核信号的实时、高效采集.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B/S模式地震波形数据实时浏览,在现代地震研究与数据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技术亟待提高.全面阐述了基于B/S方式实现地震波形数据远程实时浏览的基本思路,软件实现方法、系统体系结构框架以及编程实现.重点研究了远程数据调用、大数据的显示以及JAVA程序开发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高能物理实验中,对时钟系统有着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高速串行通信技术,因其能够在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进行时钟数据恢复而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因此带来的恢复时钟相位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基于串并转换技术和FPGA的时钟同步方法,能够为高能物理实验多节点时钟系统提供精确相位同步的时钟。该方法利用FPGA内部硬件资源对恢复时钟进行处理,串并转换芯片自带的状态位和优秀的串并转换能力极大地简化了系统设计,并增强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5.
高能X射线成像装置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满足高能X射线成像装置对并行数据实时采集以及远距离传输的要求,开发了一套嵌入式并行数据采集与网络传输系统。该系统用FPGA实现多通道并行数据的实时采集,用ARM完成了数据的缓存以及基于TCP协议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此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台高能X射线成像装置中,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6.
重离子治癌加速器高速实时数据传输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重离子治癌专用加速器对部分同步数据和过程数据的传输要求,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高速率、可纠错、远距离的实时数据传输系统,以提高加速器同步和控制的效率和可靠性。系统优化了传统系统的硬件配置和布局。采用PXI、FPGA、SDRAM与远距离千兆光纤模块相结合的系统构架,替代了原数据传输过程中低速、近距离、抗干扰性不强的数据通路和处理器件。软件上,通过对两片FPGA的编程,在系统后端实现了PXI接口和DMA相结合的方式与加速器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在系统前端实现了800 MHz载波100 MHz基带信号的实时、远程、高速串行帧传输。通过该数据传输系统,保证新加速器系统的同步事例、电源波形等实时数据在服务器和远端控制器之间的高效传输。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外热式等离子体实验装置数据获取和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数据获取和处理系统支持20通道差分信号采样,每通道最高采样率1Msps,基于USB2.0的数据接口的实时传输能力为10M Byte/sec,能够满足外热式等离子体实验装置等离子体流场采样测量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高性能工业CT对采集传输系统高速、稳定、可靠的需求,开发了ARM+FP-GA构架的采集传输系统,并在此平台上设计了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采集传输系统软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可靠传输,并在多套工业CT/DR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能物理实验中常用的CAEN系列高压系统SY1527、SY127/227,基于TCP/IP网络通讯技术、CAMAC总线技术、PCI总线技术和RS232串口总线通讯技术,实现并开发了适用于Linux/Win32系统不同版本的自动控制软件。用户可以依次编译独立的程序,按照设定自动开启,升降高压,并可实时监测高压系统的运行状态;亦可将此自动控制软件集成于数据获取系统,实现控制与采集同步,极大提高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用于脉冲辐射场测量的分布式无人值守测试系统的开发。该测试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通过LAN网络和光纤通讯设备进行互联。系统利用基于TCP/IP协议开发的网络程序实现了实验数据传输、备份与显示。采用服务器和工业PC计算机控制实验设备,利用VISA技术开发测试控制程序实现了对多种仪器设备的控制。通过用VNC技术实现了基于LAN的网络计算机状态监控和控制,并利用NTP技术实现了测试系统时钟同步。  相似文献   

11.
时间统一是无线分布式传感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测得的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时间统一的一致性和精确性至关重要。论文对时间统一的基准性以及时钟频率的校准进行重点研究,主控单元通过GPS秒脉冲沿触发并无线发送授时命令,测试单元采用软件与硬件结合的机制实现时统基准信号的产生,并根据基准信号对时钟频率进行校准,从而达到对随机事件触发的同步采样。根据测试,采用这种方式的同步误差为微秒级,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等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GEM探测器读出电子学ADC采样系统设计与测试。该系统包括模数变换模块、数据汇总模块和后端数据接收模块三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模数变换模块硬件电路设计、FPGA逻辑设计、光纤数据传输设计以及ADC采样芯片的测试方法。经过测试,该系统实现了8通道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及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用于海洋地震勘探的高性能、多通道数据读出系统,该系统基于先进的Compact PCI平台,由拖缆数据读出和预处理插件、系统同步插件以及数据汇聚传输插件组成,各模块之间通过高速背板总线进行数据交互,并通过千兆以太网将数据传输至数据获取系统。实验室测试和海上作业实验表明,本读出系统架构合理、配置灵活、工作可靠,能够完成高精度三维海洋地震勘探对读出系统的实时处理和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套用于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的新型自动换样系统。整个系统由组态王KingView6.55软件控制,其中自动进样装置每次可装载200个样品,且具有样品自动排队循环测量功能。样品转换器替换了原三叉管,并同时可为三套HPGe探测器提供传输待测样品。在传输管道关键节点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实现了样品传输过程的实时监测,提高了样品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布式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串行并发总线,实现了系统的命令同步,数据有序实时传输。该总线具有同步性好、传输数据率高、物理实现简单、扩展性强等优点。实际测试结果显示,该总线在150 m距离上实现了12.288 MBps的传输数率,在13个间隔50 m分布的采集单元之间达到了好于80 ns的同步精度,充分证明了该总线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经过简单的改动,该方案便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数据采集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在测试系统中由于传感器动态特性引起测试数据失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的传感器动态补偿方法。该方法依据实测的传感器输入和输出数据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最优补偿器模型及参数。为了实现动态误差的实时修正在研制了以FPGA为控制核心的数据采集及存储系统的基础上,将分布式算法引入到动态补偿器的硬件结构设计中,完成了传感器动态补偿器的FPGA实现。最后研制了传感器模拟器并运用该系统对其输出的数据进行了采集,调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准确地采集存储数据同时还能够修正由传感器模拟器引起的动态误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EAST核聚变装置中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基于FPGA和ARM技术,集成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便于放置于实验现场进行采集,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便捷性。同时,针对聚变实验的稳态运行,该系统引入了时间片技术,实现了长时间采集和数据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18.
针对核事故应急监测的特殊应用,设计了移动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完成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其具体功能包括:多串口数据实时采集、应急监测车的GPS定位与路线记录、基于CDMA 1X网络的无线数据通信、数据库等.通过现场多次测试证明,系统满足核应急监测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贺禹  张冰 《核动力工程》2004,25(2):156-159
对岭澳核电站1、2号机组采用的KIT工业过程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和应用程序接口软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自主开发的基于Web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在线数据发布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实时采集工业数据并上网发布,对生产过程进行远程监控和仪器、仪表的故障诊断等功能另外还讨论了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智能数据处理系统在核电站发电功率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石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传统负压力波检测石油管道泄漏的灵敏度和定位精度,采用C/S架构设计了多点分布式的检测和定位监测系统,该系统由管道沿线检测节点、监测分站和监测中心三部分构成.检测节点采集管道内部的压力信号,并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实现对整个管道压力的实时在线监测.利用多点分布式负压力波检测方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理论对采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