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赣州500 kV变电站雷电过电压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过电压对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影响很大.变电站避雷器安装位置和数量及输电线终端塔的接地电阻对雷电过电压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EMTP电磁暂态仿真程序对赣州500 kV的雷电过电压水平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分析,得出了该变电站终端塔接地电阻应减小至7Ω,并且两组母线均应装设避雷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矿井电网对地绝缘参数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于煤矿井下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其对地绝缘电阻和电容是决定供电安全条件的两个重要参数。过去所使用的直接测量方法,对人身和电器的绝缘都是非常危险的。在理论研究、实验室试验和对矿井电网的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间接测量方法,只要能测量出电网的电源相电压、单相经电阻接地时的零序电压和该相的对地电压,以及电阻中的电流,便可应用这一方法计算出单机接地电流和对地绝缘参数。该测量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地下采空区一直是工程地质中比较常见的问题,采空区严重影响了铁路工程的安全。本文介绍了废矿采空区的一个工程勘查实例,新建铁路克塔线途径铁厂沟废矿,这就要求查明采空范围,针对当地接地电阻大的问题,决定采用瞬变电磁法,鉴于采空深度比较大,选择了大定源装置。本次工作查明了局部采空范围,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地表接地条件差的区域利用瞬变电磁法勘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实地使用钳型电阻测试仪测量半绝缘架空地线的杆塔接地电阻时,发现测试数据与其他仪表测试的实际电阻值偏差相当大的现象,通过对钳型电阻测试仪原理分析,得出其在测量采用半绝缘架空地线设计线路的接地电阻时具有局限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接地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确保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安全性是电力系统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很难满足规程要求的问题,通过对接地电阻偏大的危害进行分析,探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提出了安装三维立体接地网、空腹式接地装置、敷设电解地极等安全有效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案以及降低接地电阻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串联阻尼电阻接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谐振接地配电网有功泄漏电流实时测量的方法,通过配电网零序电压互感器向配电网注入非工频的特定频率电流信号,在消弧线圈内部电压互感器测量返回的电压信号,经计算得出配电网有功泄漏电流。仿真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测量精度较高,可消除电压互感器内阻抗及加装阻尼电阻的影响,测量过程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7.
接地电阻测量中地网中心的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戴武昌刘永德常树生[东北电力学院(后勤处)(电力工程系),吉林132012]接地电阻的实测是检验接地电极设计和施工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电网容量的增大,短路电流可达数十千安,接地电阻若有0.1Ω之差即可导致难...  相似文献   

8.
传统接地电阻测试方法测试需要停运设备,拆卸接地装置断接卡螺丝,放测试线,测量时间长、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利用回路法测量接地电阻适合多根接地的设备、设施,测量的结果是被测接地极与多个接地极阻值的总和。测量单根接地时要接辅助电极,使测试电路形成回路,所以测量误差要大一些。回路法测接地电阻,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安全可靠,不需要停运设备,可延长机泵运转周期,提高采油时率,增产增效,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保障测量人员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典型杆塔接地体冲击特性,指导接地体设计与优化,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单根水平、铁塔型、水泥塔型以及回形接地体冲击特性,对铁塔型接地体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都随电流幅值的增大而减小,但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多分支状接地体的冲击特性最好;相比于铁塔型接地体,改进多辐射型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降低9.2%到15.5%,其地电位分布更加均匀.接地体冲击特性受分支影响较大,多分支的改进型接地体具有更好的冲击特性和更均匀的地电位分布,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前架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体的设计,只考虑了可靠性与统一的高标准要求,忽略了经济性,且没有对输电线路雷击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此,提出考虑雷击电流及电压影响差异性的杆塔接地设计。首先,分析杆塔接地电阻过高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然后,仿真测试雷击输电线路,发现各级杆塔雷电流以及雷电过电压幅值逐步递减;最后,根据该特性,实现了对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差异性设计。该设计能够保障电网可靠运行,提高了电力设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杆塔接地电阻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并指出现有方法的不足。通过对采用多根引下线接地方式的杆塔进行数学建模,给出在线测量该类杆塔接地电阻的算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杆塔接地电阻直接测量系统的设计,同时深入分析了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误差问题。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可知,本系统所采用的算法满足工程精度需要。  相似文献   

12.
将5G无线通信基站安装在电力线杆塔上,可以通过电力线路杆塔共享促进5G网络建设,实现电力企业和通信公司的互利共赢。重点讨论了5G基站的新架构,分析了把基站应用到电力杆塔上应考虑的供电、接地、安装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同杆并架多回线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研究同杆2回线和4回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序分量解决同杆n(n=2、3、4)回线的通用方法。该方法使用矩阵变换对n回线进行解耦,形成相互独立的3n个序分量,并根据这3n个序分量的特点,给出了线路发生故障时的各序分量图。该推广方法的提出,为同杆多回线的故障计算提供一种分析方法。理论分析表明了该通用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定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据故障发生后健全线路及故障线路故障点下游暂态三相电流增量波形相似,而故障线路故障点上游故障相与非故障相暂态相电流增量波形差异较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相电流增量的故障区间定位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各个检测点的三相电流增量求出各自的功率系数并发送到主机,通过对比相邻检测点的功率系数判断出故障区间。其优势在于仅利用电流作为故障区间定位特征量的同时减少了通信系统的压力。通过仿真和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各种初始电压相位下发生高、中、低阻接地时均能正确的判断出故障区间,具有原理简单、适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降低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对于多石少土山区线路杆塔,用传统的降阻剂降阻方法,接地电阻和环保都很难达到要求。文章介绍了接地模块的特点、降阻原理和应用,指出以接地模块替代降阻剂,不仅可有效地降低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同时收到良好的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10kV配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特性对于提高配网的供电可靠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了考虑土壤火花放电的时域传输线优化模型计算接地装置计算分段导体的电气参数,并建立PSCAD仿真土壤火花效应的等效计算模型:通过对10kV配电线路的水平一垂直型和方格放射型两种常见的接地装置在经过雷电流时.冲击电阻随土壤电阻率,雷电流幅值以及接地装置埋深大小变化的关系,提出在10kV配电线路中根据地质条件、雷电参数和技术经济要求选择合适的接地装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基于恒流场理论,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进行降阻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特制钢筋笼与相应比例的高效防腐降阻剂结合,对杆塔基础进行集中接地。该装置占地空间少,需要土量少,解决了水平射线因受地形限制而降阻困难的问题。其冲击系数小和冲击电阻小的特性,大大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以及供电可靠性。实例和实践结果都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非金属性接地出现频繁、持续时间短、装置难以监测。结合以往排查经验,提出对变电站重点设备建立绝缘数据库,在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时首先查找该数据库中的薄弱直流回路,再结合转移负荷法、拉路法等常规排查方法,实现直流系统非金属性接地故障的快速查找。并综合各种故障查找方法的优缺点,建立故障查找流程。最后通过实例实践证明该故障查找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耐雷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确定各种因素对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基于ATPDraw软件,并结合现有比较成熟的JMARTI频变线路模型,建立了既考虑冲击电晕又考虑参数频变特性的输电线路仿真计算模型,针对雷击塔顶时,导线运行电压相位角的随机性,假定雷击出现于交流一周期的任一角度区间内的概率相等的情况下,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接地电阻对线路跳闸率的影响可达10倍以上,不同的导线排列方式以及杆塔呼称高度对输电线路耐雷水平也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免疫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目前网络安全防御主要依靠防火墙、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传统网络安全工具进行被动防御的局面,将人工免疫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免疫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该技术采用基于免疫的入侵检测模型实现对网络中已知和未知入侵行为的检测;依据生物免疫系统抗体浓度的变化与病原体入侵强度的对应关系,建立网络风险实时定量评估模型.在对网络安全状况的趋势预测中,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ARMA模型对网络当前安全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实时、定量的分析、预测,从而有效地缓解网络攻击造成的危害,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应急保障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及时有效调整网络安全策略,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是网络安全保障的一个较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