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水平与难治性淋巴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初治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NK细胞的活性,化疗后随访分为难治组30例、有效组30例,以2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淋巴瘤患者组化疗前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数比健康对照组低(30.17±8.63与46.52±1.39,t=12.218,P<0.05;0.86±0.45与1.64±0.05,t=11.225,P<0.05;12.39±7.08与19.29±0.84,t=6.365,P<0.05),CD+3、CD+8细胞数比健康对照组高(76.14±10.71与70.48±1.44,t=-3.439,P<0.05;40.28±14.03与28.35±0.73,t=-5.625,P<0.05).难治组化疗前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数比有效组低(27.70±7.81与33.13±8.82,t=2.163,P=0.036;0.67±0.27与1.10±0.52,t=3.272,P=0.003;9.87±6.60与15.40±6.58,t=2.771,P=0.008),而CD+3、CD+8细胞数比有效组高(79.67±8.18与71.91±12.00,t=-2.540,P=0.015;44.70±13.99与34.98±12.41,t=-2.416,P=0.020).结论 淋巴瘤初治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对判断、预测容易转归为难治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外周血CD3+ CD4- CD8- T细胞(D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ALL患儿及24例健康小儿外周血D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3+ CD4+ T细胞及CD3+ CD8+ T细胞水平.结果 DNT细胞、CD3+ T细胞、CD3+ CD4+ T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3±3.75)%比(8.19±3.21)%(t=3.4,P<0.01):(49.99 ±11.70)%比(64.13 ±11.39)%(t=4.1,P<0.01);(28.30 ±7.56)%比(34.61 ±6.43)%(t=3.2,P<0.01);而CD3+ 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为(31.19±9.89)%比(24.33 ±4.24)%(t=3.1,P<0.01).结论 ALL患儿外周血DNT细胞及T亚群的变化提示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与ALL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及气道炎症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例慢性持续期中度哮喘患者,给予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连续治疗1.5和3.0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h亚群(Th1、Th2和Th3)、血清细胞因子及IgE水平,观察诱导痰炎症细胞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治疗1.5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哮喘患者外周血Th3百分数增加、Th2百分数减少(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4(IL-4)无明显变化(P>0.05);痰嗜酸细胞(eos)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血eos及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呼气峰流速值 (PEF)、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明显增加,PEF变异率明显降低(P<0.01),每日急救药物使用无明显减少.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Th1、Th1/Th2、Th3明显增加,Th2明显减少(P<0.05或P<0.01);IL-4、TGF-β明显降低(P<0.05),干扰素γ(IFN-γ)明显增加(P<0.05);IgE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血eos、痰eos及痰中性粒细胞均明显降低(P<0.01);PEF、ACT评分明显增加,PEF变异率明显降低(P<0.01),每日急救药物使用次数明显减少(P<0.01).治疗3.0个月与治疗1.5个月时比较,PEF变异率继续降低、ACT评分继续增加(P<0.01).结论: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能提高哮喘患者外周血Th3数量,纠正Th1/Th2失衡,减轻气道炎症和临床症状,且随治疗时间延长,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T淋巴细胞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克隆造血中的作用.方法 对7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T淋巴细胞亚群及激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核型36例,异常核型40例,异常发生率52.6%.40例异常核型中,三体8(+8)24例,占异常核型的60.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S患者CD+3 CD-19、CD+3 CD-4 CD+8以及CD+3 HLA-DR+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CD-3(CD16 CD56)+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将MDS患者进行核型分组,异常核型组CD+3(CD16 CD56)+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将+8核型从MDS异常核型中独立出来进行分析,CD+3 CD+4 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核型以及其他异常组,CD4/CD8的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MDS存在T淋巴细胞异常,异常核型MDS可能恶性克隆增殖更为优势,预后更差.+8核型MDS存在更为严重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导致恶性克隆过度增殖与残存造血过度受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特征、探讨容易引发的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采取应对措施,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护理学、传染病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存在护理的问题,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及治愈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舒适护理是使患者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均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程度.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多,而现在的家庭结构往往是一对年轻夫妻负担四个老人,老人一旦住院在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爱和更好的护理,因此,舒适护理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91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心肌损伤的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家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率为81.82%,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用于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竭(CRF)的突出并发症.同时伴有心衰、肾衰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增高,肾衰竭进展加速.心衰和肾衰时均存在持续的慢性炎症状态.本研究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肾衰合并心衰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探讨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谱系变化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 1例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cGVHD的患者接受MSC治疗,分别于第1次输注MSC后第1、5天及第2次输注MSC后第1、10、20天采集外周血,同时将输注的MSC作为对照,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单个核细胞中24个TCR V β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PCR产物经荧光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从而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患者输注的MSC不表达全部TCR V β亚家族,第1次输注MSC后第1天也未发现TCR Vβ亚家族的表达,随后的时间点分别出现了3、10、14、10个Vβ亚家族的克隆增殖T细胞,增殖形式以寡克隆、多克隆为主;临床判断cGVHD表现减轻.结论 MSC对allo-HSCT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并能减轻cGVHD效应;TCR V β亚家族谱系分析提示有部分优势表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宝钢生产的T23钢在550、600、650℃的持久试样的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T23钢高温蠕变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对性能的影响。发现了T23钢高温蠕变过程中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和小岛中的马氏体将回复、再结晶,位错密度下降,M23C6碳化物不断粗化,并且有少量M23C6转变为M6C。蠕变断裂时间较短时,M23C6碳化物的粗化对性能退化起主要作用,随着时间延长,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和小岛中的马氏体的回复、再结晶的影响增大。温度较高,回复、再结晶开始较早,对性能退化的影响提前。T23钢在650℃组织演变和性能下降过快,应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产T23钢550 ℃、600 ℃和650 ℃的持久试样显微组织的分析,研究了T23钢高温蠕变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蠕变过程中,T23钢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和小岛中的马氏体将发生回复和再结晶,位错密度下降,M23C6碳化物不断粗化,并且有少量M23C6转变为M6C。蠕变断裂时间较短时,M23C6碳化物粗化对性能下降起主要作用,随蠕变断裂时间延长,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和小岛中马氏体的回复、再结晶对性能下降的影响增大。温度较高时,回复及再结晶开始较早,对性能下降的影响提前。650 ℃时,T23钢的组织演变和性能下降过快,应尽量避免在此温度下使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激光相变硬化方法对T10钢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光斑直径等参数对T10钢的微观组织、划痕硬度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DES分析了T10钢的相组成、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是对T10钢进行相变处理的有效方法,选用合理的加工参数,可以获得组织均匀致密的硬化层,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马氏体数量逐渐增多,硬度也逐渐增加,当激光功率P=1.2 kW,扫描速度v=20 mm/s,光斑直径d=5 mm时,其平均划痕硬度可达到896,较原始试样的平均划痕硬度提高了43.36%。  相似文献   

13.
宁保群  刘永长  乔志霞  杨留栓 《钢铁》2007,42(9):68-71,84
采用Baehr DIL805A/D高精度差分膨胀仪测量线膨胀行为与微观组织分析获取了T91铁素体耐热钢低温相变过程动力学信息,研究了不同温度(760、650和440 ℃)下施加不同压应力(100、150和200 MPa)对低温相变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应力的施加促使马氏体的形成,提高Ms点;但在不同温度下应力的施加对Ms点的影响不同:随应力的增加,温度为760和650 ℃时,Ms呈降低趋势;在440 ℃下Ms点起先不发生变化而后呈升高趋势.这是因为在760和650 ℃时,相变机制主要与形变奥氏体的形态有关;而在440 ℃下主要受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固溶温度、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的条件下,时真空感佑行热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750~975 ℃不同的固溶温度下,固溶温度的变化对T250钢性能的影响很小;在450~570 ℃不同的时效温度下,T250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受到时效温度的显著影响,时效温度的变化对T250钢其他性能指标影响不大;时效时间大于5 h后,延长时效时间对T250马氏体时效钢性能的影响很小,T250钢在时效时间5 h时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黄贞益  肖亚  侯清宇  王萍  章小峰 《钢铁》2015,50(8):71-76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为改善T91组织性能而利于后期加工,利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试验等手段,研究分析300~780 ℃不同回火温度及回火冷却速度下T91钢的组织及硬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00~400 ℃回复程度低,硬度难以降低;500~600 ℃为碳化物析出敏感区间,大量碳化物在基体弥散析出,在此区间硬度较高且有上升趋势;随着温度从600升高到780 ℃,碳化物沿晶界充分析出,硬度降低。随着回火冷却速度的增加,硬度逐渐降低,以5 ℃/min缓慢冷却经过500~600 ℃敏感区间,碳化物弥散析出,基体硬度较高;以780 ℃回火保温和较快冷却速度(50 ℃/min)进行冷却处理后,快速通过碳化物析出敏感区间,碳化物在基体析出少,硬度明显降低,综合性能满足后续加工。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冷却方式(随炉冷、沙冷、等温冷、空冷及雾冷)处理T91钢连铸坯,研究冷却速度(2.5~18℃/min)对该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同一奥氏体化过程后,冷却速度对钢材的组织转变影响较大,缓冷(2.5~4℃/min)时,组织为较多的先共析铁素体和少量板条马氏体;随冷却速度增加(6~18℃/min),马氏体增多,铁素体减少。通过研究发现,缓慢冷却能够大幅提高铸坯的塑性及韧性,塑性最大可提高81.25%,韧性最大可提高22.61%,等温冷却对后序轧管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冷却速率对T91钢相变过程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IL805A/D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线膨胀行为测量获得相关动力学信息,结合冷却后的组织特征,研究了T91钢不同冷却速度(2~6000℃/min)下过冷奥氏体的相变过程和产物,确定了该钢组织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以及淬火速率对马氏体转变点及组织的影响,绘制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表明:T91钢的连续冷却过程中只存在铁素体和马氏体转变区,10℃/min为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不同淬火速率对T91钢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它不同于随冷速增加而相变点升高的经典理论。淬火速率通过碳原子气团、内应力的形成来影响过冷奥氏体状态,从而影响相变点;随淬火速度的增加,过冷奥氏体转变后的组织呈细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T122铁素体型耐热钢中铜含量0~1.77%变化对组织与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铜含量增加,使钢中δ铁素体含量下降,钢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明显提高。持久强度和长时时效后高温强度也随铜含量增加,明显提高。含铜0.90%时,钢的强度和塑性匹配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T315I突变的伊马替尼(IM)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KBM5R细胞周期的影响,为对抗CML患者的IM耐药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野生型KBM5细胞作为T315I点突变KBM5R细胞的阴性对照组,根据是否经过ATO处理将实验分为KBM5R细胞空白对照组、KBM5R细胞ATO处理组、KBM5细胞空白对照组和KBM5细胞ATO处理组.应用MTT法检测IM和ATO作用后KBM5和KBM5R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ATO作用后KBM5和KBM5R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TO作用后KBM5和KBM5R细胞周期调节相关蛋白P21和P27表达的变化.结果:IM作用后耐药组KBM5R细胞IC50与野生型KBM5细胞比较明显增高(P<0.01);不同浓度(0.5、1.0、2.0、4.0和8.0 μmol·L-1)ATO于不同时间点(24、48、72和96 h)作用于KBM5和KBM5R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TO处理组细胞均表现为显著的增殖抑制,且随药物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的药物浓度和时间点,ATO对KBM5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野生型KBM5细胞(P<0.05);2.0、4.0和8.0 μmol· L-1 ATO作用细胞48 h后,KBM5和KBM5R细胞周期中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相同药物浓度时KBM5R细胞周期中G2/M期细胞所占比例与KBM5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O作用KBM5和KBM5R细胞48 h后,2.0、4.0和8.0 μmol·L-1 ATO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内P21和P27蛋白表达均增加,且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ATO通过上调P21和P27蛋白水平使KBM5R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细胞周期阻滞是ATO抑制T315I点突变细胞株KBM5R增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探讨X射线对Treg阳性率及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用X.S.S.205(FZ)型固定式X射线深部治疗机进行不同剂量的全身照射(低剂量组为0.050、0.075、0.100和0.200 Gy;高剂量组为0.500、1.000、2.000、4.000 和6.000 Gy),同时设立假照组,于照射后16 h处死小鼠,取脾脏,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reg和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照组比较,低剂量照射组小鼠脾脏Treg阳性率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照射组,1.000 Gy照射后开始脾脏Treg阳性率明显高于假照组(P<0.05,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与假照组比较,小鼠脾脏细胞TGF-β1 mRNA表达水平从0.500 Gy剂量组开始升高,2.000 Gy组达到假照组的2倍以上,但随后略有下降;在低剂量照射范围时,0.100 Gy组小鼠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照组(P<0.05),而在大剂量组呈递增趋势,4.000 Gy和6.000 Gy组与假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剂量X射线诱导下小鼠脾脏Treg阳性率增高,同时TGF-β1分泌增加,这种变化可能是高、低剂量X射线诱导不同免疫效应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