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掌房”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建筑,是彝族人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土掌房”这种原生态的建筑形式却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该文通过分析“土掌房”的文化背景和建筑形式的特点,并且结合“友联矿业酒店”的设计过程,通过对功能、空间和造型的研究,将二者进行比对,进而探索出传统民居“土掌房”如何在新时代下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拥有自己的新表达和新演绎,从而为彝族地区新的建筑设计寻找其独特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在对楚雄彝族传统民居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楚雄彝族传统民居面临的问题,结合具体的设计方案探讨楚雄彝族新民居设计的一些思路,以期为人们研究彝族新民居的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掌房是彝族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云南省特有的建筑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多民族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冬暖夏凉、就地取材、经济环保等优点。城子古村是泸西地区彝族起源地之一,也是彝族先民与迁徙而来的汉族创造的结晶。现今古村中的土掌房在汉文化、现代化的冲击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平面格局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总体布局没有受到破坏,但缺少了很多生机。对城子古村土掌房民居的演变进行研究,总结其演变规律,为土掌房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南彝族传统民居,是我国民居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彝族传统民居进行研究和分析,有益于建筑师设计思路的拓展,并对少数民族民居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传承和促进的作用.对云南彝族传统民居生成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试图还原云南彝族传统民居生成机制,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居彩绘是凉山彝族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色.论文在调研和采风的基础上,总结了彝族民居彩绘的表现类型以及彩画与建筑的关系,对彝族民居彩绘的图案纹样特征及色彩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以便概括其不同于其他民居彩绘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云南玉溪新平县戛洒镇花腰傣土掌房,是在借鉴学习彝族特色土掌房构造方式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当地独有的风俗、人文地理等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区别于传统的彝族土掌房建筑,也与滇西、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有所不同。在现代化建筑风格的影响下,要继承和保护当地传统的土掌房民居文化,充分挖掘戛洒镇特色村落景观,建设一个为新平县戛洒镇内知名花腰傣民间传统手工艺艺人提供集居住、生产、传承、文化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村落,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促进当地居民和外来参观者的互动,为其他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村落更新保护与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6)
张家花园建筑群是传统庭院式民居建筑与云南彝族土掌房建筑式样相结合的建筑典范,其装饰艺术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边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彝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彩绘作为彝族文化传播的媒介,因其内在的文化基因而表现出类似于生物基因的遗传属性."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遗传密码,主要通过物质载体得以表现,有着促进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站在文化基因的视角,追溯云南楚雄州彝族传统民居建筑彩绘的由来,挖掘楚雄地区彝族传统民居彩绘文化基因的历史、艺术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彝族土掌房是一种风格独特的云南民居形式,又名土库房.其具备着民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彝族人民仅凭泥土、木材等基本原料就建造起一幢幢参差错落延绵于群山中的美丽建筑,而那些材料全部源自彝族人民生活的大山之中,是一种适应了滇南亚热带气候和山地特点以及融合了彝族先民关于自然、审美、宗教文化观念不断演变而来的滇南一绝.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珍贵的民居正面临着消失,这是让人扼腕痛心的.在不断推进的新民居建设中,更应从多方面向这些建筑学习,汲取优点、摈弃缺点,以便在未来的民居建设发展中获得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居,千百年来,都是屋顶以青瓦覆盖的“瓦房”为主体,然而,在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无量山麓一带的有些彝族山村:如浪沧乡的凤凰村、少乐乡的宫地村、自强村等地,彝家人却以青石板作屋顶,建成一幢幢别具一格的“石板房”,这在民居建筑中,详尽考察,颇为彝族人民的巧手和智慧所叹服。 青石板属天然石板材,产于无量山中,当地勤劳朴实的彝族人民,有些人家世代以开采这种石板材为生,这些传统的工匠世代相传。手艺越来越精湛,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瓦房     
正瓦房,因以瓦盖为顶而得名,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流行于全国。不论红砖碧瓦,还是青砖青瓦,都能感受到素雅、古朴、宁静、厚重的美感。中国传统的瓦房很早就出现了,最初主要出现于寺庙、宫殿等建筑中,使用价值高昂的琉璃瓦,直到宋元时期,瓦房的用途才渐渐拓展到民间,至明清时期开始盛行。传统瓦房建筑具有防腐、通风、采光等优势,瓦片层层叠叠地铺在坡面上,形成了利于空气流通的缝隙,使得整栋屋  相似文献   

12.
彝族土掌房和印第安土坯房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隔万里,相差两个世纪,在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宗族血脉和宗教文化等多元要素协同影响下,出现了相似的建筑形制。通过对选址、组团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结构、功能划分与空间布局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以期探究特色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影响要素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完善特色民居的研究,并为民居发展和保护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云南省楚雄市彝族民居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民居现代转型设计中的两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其一是传统居住形态与空间特征在新民居中的延续,其二是在设计中对新的功能需求与家庭结构的适应.首先,结合目前既存新民居的现状和设计探索提出本文的关注重点;其次,通过研究楚雄彝族传统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的发展变化等情况,分析彝族传统生活影响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政策的关怀,传统村落和住宅面临着一次质的改造和再生。为使彝族民居在继承其优良建筑文化的同时,进行自身的有机更新,文章以马边彝族新民居规划设计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居民的经济状况、彝族风土人情及现有地理环境,对该贫困山区重新规划设计村寨,通过实地考察,构图设计,提出以新村落、新住宅、新面貌为目的,建设高性价比、舒适、绿色环保的彝族新寨。  相似文献   

15.
民居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建筑类型也是建造量最大的建筑类型.每个地区的传统民居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哲学和艺术.本文通过对芙蓉街区传统民居的调研,研究了济南传统民居民居与当地特色资源--泉水的关系.并试图探索一种方式让其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字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探讨用BIM技术构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新方式。岭南传统民居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构建,需要获得现存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基础数字化信息,对获取现存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数字化信息途径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两种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字化信息模型构建的方式,其中一种用全息影像测绘仪实测传统民居构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据信息化模型的方式,是一种构建BIM数字化信息模型的逆向建模方式,对于古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建筑等类型的建筑数字化建设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用BIM技术构建的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将有更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钟家大瓦房     
中华民居作为中国建筑史上光辉夺目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着强烈的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在中华民居的大家庭中,客家民居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柏合古镇钟家大瓦房的实地测绘,了解其现实状态,分析其布局结构,得出对钟家大瓦房的全面现状分析以及民居建筑手法对当代建筑的启示,并且通过这一实例剖析当代中国对民居保护的疏漏,从而唤起民众对这一珍贵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藏式白碉房是川西高原腹地一种典型的特色地域民居,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结合乡城县仲德村的传统建筑田野调查,分析了藏式白碉房的空间功能组织、空间序列、空间建构特点,总结了藏式白碉房特有的建筑文化,期望能对地域民居的保护提供田野调查样本,并为保护传统民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彝族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以及所处环境和地域条件等因素决定了彝族传统民居的造型与色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如何在满足彝族人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将彝族民居特色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成为彝族民居建设和更新的重要任务。设计时要注重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采用绿色节能的方式,保持地域特征。在延续传承凉山彝族本土化和个性化传统民居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改善彝族乡村人居环境,营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乡村风貌。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传统民居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对其景观环境的关注较少。通过对彝族传统民居改造中的景观利用,并对景观改造前后彝族传统民居院落物理环境的实测和问卷调查,证明了在新民居改造和更新中景观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民居居住环境质量、节省能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