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条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明确要求必须在烟草包装上警示烟草的危害,这使得控烟力度越来越大,而香烟包装的广告空间却越来越小,怎样设计新颖的香烟包装是设计者的任务与职责。本文将从控烟与现代香烟包装设计着手,探讨现代香烟包装设计的要素、现代思想在香烟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现代香烟包装设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琪  张岩 《包装工程》2006,27(2):288-290
介绍了香烟包装设计的技术要领,指出香烟包装设计在符合烟包设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还要突显个性,烟包设计要与烟包印刷工艺相结合,并注意节能和环保.香烟的包装设计是烟草行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包装印刷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卷烟包装色彩与消费者心理偏好之间的联系。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概况、色彩对心理偏好的影响、烟草消费行为等三部分。在性别、出生年代、学历等不同人口特征下,分别对色彩对心情的影响、颜色、色彩搭配等偏好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科学的数据评价了卷烟消费过程中各类心理色彩偏好的重要程度,研究发现性别是影响卷烟色彩偏好的最重要因素,并获取了消费者对烟包陈列的意见,可为烟包的设计与展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怡瑛  吴萍 《包装工程》2023,44(16):391-402
目的 国内香烟包装表达含蓄,对抑制与劝阻性语义表达的设计探索几近空白,针对中国当下新生代消费者,分析其对包装的认知偏好,基于用户情感设计探寻具有中国式警示语义的香烟包装设计方法及策略。方法 对比当前国内外香烟包装设计的现状,分析语义差异性表达对产品销售中用户行为的影响;聚焦国内新生代消费者的吸烟行为、价值观与消费观,借助眼动追踪等信息技术获取其对香烟包装的视觉偏好数据,结合深度访谈构建新生代消费者认知模型。结果 从抑制与劝阻消费行为的角度出发,构建国内香烟包装警示设计策略,形成一套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香烟包装警示性语义表达设计规范,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多维评价。结论 基于中国新生代消费者吸烟行为与认知偏好的分析研究,通过信息技术赋能,进行警示性语义表达在国产香烟包装设计中的正向研究,提出中国文化背景下香烟包装警示性语义表达设计规范。致力于抑制新生代烟民数量增加的问题,用设计来发声,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目前现有的儿童玩具包装CMF设计进行归纳总结,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方法,了解儿童对玩具包装中色彩、材料等要素的重视程度、应用现状及期望,分析儿童的消费行为特征,然后得到儿童对玩具包装的CMF偏好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包装》2013,(1):14
自2012年12月1日起,香烟的外观在澳大利亚彻底变成了"素颜"。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在全国销售的烟草产品外包装上,不能再印商标等标识,只能有健康警示语和图案。澳大利亚华裔吸烟者比例较高,澳大利亚政府对此专门推出中文戒烟广告,其中一个中文广告是"北京=57包香烟",呼吁吸烟者省下57包烟钱,就可以购买往返北京的机票,这是澳大利亚政府降低吸烟率,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一项举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国不停歇地开展禁烟运动,电子烟应运而生并颇受欢迎。据估计,目前美欧地区大约有100余万烟民经常消费电子烟制品。这种仿照香烟、携带方便的电子雾化器由中国人发明并申请了专利。电子烟通过将丙二醇或者丙三醇变成雾气,使之直接吸入人体,看上去如同吸烟。但是,近年来不断有科研机构通过实验证明电子烟对人体有害,甚至危害程度超过传统香烟,号召政府采取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用户对电子商务网页外观的感觉意象及基于感性需求的网页外观设计优化方法。研究首先,运用视线追踪技术及网页形态分析等方法确定网页外观设计要素,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确立了9组网页设计要素组合,并制作了网页原型,运用亲和图法、语意差异法和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网页外观感觉意象词对集;其次,建立了网页外观设计要素、感觉意象词对与用户偏好的结构方程模型,明确各设计要素对用户偏好的影响程度及优化方向;最后,建立设计要素与用户偏好的BP神经网络关系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得到网页外观设计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香烟包装中的广告品牌塑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魏星 《包装工程》2012,33(20):129-132
从视觉传达设计和品牌学的角度客观地陈述了香烟包装的内涵,又从包装的质地及外观两个层面上分析了香烟包装的表现形态,引出异性香烟包装将会成为未来香烟包装设计的主流,但因对包装所用印刷机器要求和费用较高,所以在一定时期内还不会被广大受众所接纳。最后通过对"万宝路"和"黄鹤楼"两种香烟品牌进行举例论述了中外品牌广告对香烟包装产生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在GDX1包装机生产过程中,小盒透明纸热封粘贴不牢、不平整、泡皱、反包等缺陷不能被有效检测及剔除的问题。方法设计一种新型GDX1小盒软包透明纸热封缺陷视觉检测系统,通过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行动态图像采集、MICRO II控制程序设计、安装支架设计、输出控制参数调整等,实现对有缺陷的小盒侧面透明纸热封烟包的高效检测及准确剔除。结果该视觉检测系统实施后,有缺陷烟包的剔除率≥99.9%,误剔率≤0.03%。结论该视觉检测系统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为精益生产、精益加工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该系统和技术可推广应用于行业内所有GDX1/2包装设备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决GDX6S包装机出口至烟包输送通道、烟包存储装置、C800包装机入口处烟包输送、存储、包装等过程中容易导致烟包外观质量缺陷,而且无任何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有效检测与剔除的问题。方法设计一种新型烟包外观视觉检测装置,通过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综合工业相机及触发脉冲信号的安装,全方位可旋转支架的设计制作与安装,动态图像的采集与处理,PLC控制程序的设计等,实现烟包外观缺陷产品的动态检测及准确剔除。结果该外观视觉检测装置安装后,对烟包外观缺陷产品检测剔除率≥99%,误检率≤0.9%。结论该烟包外观检测装置能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物耗,提高设备作业率,降低有缺陷烟包进入下道工序的风险,可推广应用于行业内所有包装机组设备上。  相似文献   

12.
视觉检测系统在烟草包装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玉 《包装工程》2015,36(1):121-124
目的在烟草包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不合格品产生,研究利用视觉检测系统及时发现不合格品,以有效提高烟草包装质量。方法给出烟草包装机的视觉检测系统设计方案,分析视觉检测系统的检测过程及原理,并进行实机测试。结果添加视觉检测系统后,不合格烟包的有效剔除率比原来提高2.5%左右。结论通过在烟草包装机上添加视觉检测系统,利用图像相似性检测及边缘检测原理,可以有效提高不合格烟包的剔除率,降低了包装材料的消耗,减轻了下游机的运转负担。  相似文献   

13.
王厚涵  覃京燕  赫云 《包装工程》2024,(10):385-394
目的 立足“道器”造物思想探究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逻辑和方法,并拓展包装设计要素的主题性深化导向。方法 通过梳理原始黎陶技艺以探究其困境,进而结合黎族原生文化和图纹提炼出可对接现代生活语境的主题类型,并采用事件化方法细化主题属性,使其转为设计因素以便设定主题包装的体验与功能,从而得出可实践的黎陶包装主题性设计方案,由此针对包装设计要素进行主题性深化探究。结果 基于黎族原生文化和图纹提炼出福寿、多子、婚恋、丰饶、平安的主题,并将“道器”作为设计理念以引申出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逻辑导图,进而开发出将主题事件化的黎陶包装设计方法,并基于主题深化造型、结构、视觉、材料的包装设计要素,配以黎陶包装概念设计效果图呈现。结论 当前黎陶包装设计过于秉持“原始”属性,造成黎陶本体和外包装在设计层面被忽视,导致黎陶在工艺技法、设计逻辑、包装理念上出现故步自封的现象。因此提出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逻辑与方法以带动包装设计的系统性升级。  相似文献   

14.
冯青  张承嫄 《包装工程》2019,40(24):56-64
目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食品包装设计已经成为当今设计的趋势,如何挑选适合食品包装设计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获取用户需求的重要度,提高包装设计的满意度,已成为传统文化食品包装所面临的问题。方法提出了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传统文化特色食品包装设计因素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用户需求层次的五个方面及具体需求,在对用户需求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食品包装设计因素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建立判断矩阵和相对重要度计算,确定了用户需求的权重并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从而获得了设计因素的相对重要度。并依据食品包装需求建立了相应的传统文化元素库,根据调查问卷结果选择了相应的传统文化设计元素进行设计。结论以某款月饼包装设计项目为例,根据用户调研所选择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其进行了设计,并通过对设计因素的重要度排序,明确了设计方向,指导了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改进,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所生成的方案进行了评价,完成了最终的设计方案,验证了所提设计因素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楼佳颖  张乾  张玮  华青  吴达  费婷  陆捷 《包装工程》2023,44(3):217-223
目的 卷烟包装的阻隔性能是卷烟产品品质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干燥环境中卷烟多层包装对水分阻隔的作用。方法 利用自主研发测试系统——动态水分分析气候箱,考察不同盒包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水分扩散过程,计算水分扩散通量,并对包装阻湿性能进行量化表征。结果 建立的烟盒多层包装水分阻隔性能评价方法可准确量化表征包装的阻湿性能。低湿条件下,水分从烟盒包装各层空隙及材料的透过量各有差异,对于Bopp膜,60%以上的水分主要从材料扩散,对于不同商标纸和内衬纸,水分从材料及空隙扩散的分配比不同。对于整体包装水分阻隔性能,三层材料中Bopp膜对烟支水分稳定性作用的占比达90%以上,硬包优于软包。准确预测了烟支在不同盒包中水分的散失速率,低湿条件下,硬包卷烟的水分散失速率明显低于软盒卷烟的。结语 文中建立了多层烟盒包装阻湿性测试及评价方法,量化表征了卷烟盒包各包装层及不同部位对水分的阻隔作用,明晰了烟盒包装中影响卷烟水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帅  方细玲  潘茹茹 《包装工程》2018,39(11):171-175
目的研究新型图文防伪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卷烟包装中的实际应用。方法通过对现有3种烟包的主要防伪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体现出新型图文防伪技术的优势。对新型图文防伪技术的原理进行全面解析,并在2款卷烟产品上进行试验,分析其在卷烟包装上的可印刷性及印刷后的包装材料在卷包过程中的上机适应性,评估该技术在卷烟包装中成功应用的可能性。结果在改进印刷工艺和指定原纸复合工艺的厂家后可知,新型图文防伪技术在所试验的2款卷烟产品包装上的应用是实际可行的。结论新型图文防伪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易识别、不易模仿的新型防伪手段,其在卷烟包装上的运用是可行,并值得推广的,未来将成为包装防伪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罗甜  董石羽 《包装工程》2022,43(12):316-323
目的 针对目前旅游产品包装中未能充分重视及满足用户情感诉求等问题,从用户的视角出发,探索用户共情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此提升旅游产品的情感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方法利用诺曼情感层次法,对用户共情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文本数据挖掘提取设计所需的文化元素,运用KJ法、语意差分法、SPSS分析等方法提取出影响包装设计的主要感性词汇。根据文化元素和感性词汇完成方案设计,并结合Likert量表进行方案评价。结果 通过碧潭飘雪茶叶包装设计案例,验证了基于用户共情的包装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基于用户共情的包装设计方法,是一种充分利用用户感性需求及文化认知来指导设计实践的方法,能够有效适应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包装的情感诉求和体验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张红英  王春 《包装工程》2007,28(7):203-205,209
现代具有促销作用的包装是从认知心理学与感性工学角度,构筑企业品牌视觉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从形象和识别2个层面,浅析国内部分针织内衣"黑箱式"包装设计所存在问题,并结合消费者审美偏好分析,对实际包装设计提供理性指导.研究结果建议:包装需要掌握一种基于消费者审美偏好的设计原则,进行效果测评,达到包装的促销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互理念下茶叶包装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晨  刘琼 《包装工程》2018,39(6):63-68
目的分析交互理念下茶叶包装设计的价值与方法,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研究,为茶叶包装设计提供建议,实现更具交互和情感价值需求的茶叶包装产品设计。方法基于对交互理念内涵的分析,对茶叶包装设计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交互理念导入茶叶包装设计的价值及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相关实例进行深入研究,剖析茶叶包装设计成功的核心要素。结论在交互理念影响下,提高茶叶包装设计的审美水平与效果,增强茶叶包装设计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0.
胡娅娅  江牧 《包装工程》2022,43(8):225-230, 265
目的 对现有儿童药品包装中所出现的问题引入修辞性叙事理论中的叙事交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以修辞性叙事为设计方法,从具体案例中研究分析文本内修辞性叙事与儿童药品包装设计的关联,挖掘实践可行性。结果 从“人”的角度出发,基于文本叙事到设计叙事的转换,发挥设计语言价值,提升儿童药品包装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注重药品包装情感传达,给使用者留下一个深刻的用户体验。结论 将文本类的修辞性叙事理论与儿童药品包装设计相结合,为儿童药品包装设计提供新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指导,借鉴叙事交流模式解读人与“物”,产品、设计者、用户之间的关系,从而创作出带有标识性、独特性的儿童类药品包装设计。儿童药品包装作为媒介承载信息向用户输出设计意图和情感,在视觉、行为交互体验中促进各要素间的信息传达,实现叙事的修辞交流。由此,探讨在儿童药品包装设计中运用修辞性叙事的设计方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