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镁合金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介绍了镁合金研究开发和应用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耐热镁合金、耐蚀镁合金、高强高韧镁合金、变形镁合金等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的最新发展,镁合金压铸、半固态铸造、挤压铸造、超塑性、冲锻等成形技术的最新开发研究成果,指出了镁合金研究开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在镁和镁合金研究开发和应用领域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AZ31镁合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对AZ31镁舍金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主要合金元素对AZ31镁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介绍了AZ31镁合金的晶粒细化、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对AZ31镁合金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介及评述了常用镁合金的主要制备成形技术,重点介绍了几种铸造以及塑性加工成形技术的主要工艺特点和应用,并对一些有发展前景的成形工艺作了展望,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镁合金作为当前应用广泛的轻量化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和比刚度、优良的阻尼性能以及可回收等优点。同时,中国拥有丰富的镁资源,其应用与推广可起到缓解中国铁、铝矿等传统金属材料的短缺问题和降低污染的作用。变形镁合金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生物医用支架等领域受到广泛青睐。但是,大部分变形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hcp)晶体结构,室温下能够开动的独立滑移系较少,因而在塑性变形时易形成强基面织构导致其室温塑性成形能力差。如何提高镁合金板材的室温成形性能是扩大镁合金应用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在改善镁合金板材室温成形性的工作及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添加合金元素和塑性预变形调控来消融强织构与低成形壁垒,阐述了添加稀土元素、微合金化、新型轧制及挤压加工、预变形塑性加工等手段对镁合金板材微观组织结构、晶体取向及成形性能的调控规律,为制备高成形性镁合金板材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镁合金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详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新型高性能低成本耐热镁合金,阻燃镁合金,高性能阻尼镁合金及高强度高韧性镁合金的显微组织,机械性能,物理化学特性,工艺性能及实际应用效果,此外,还介绍了本研究中心在镁合金成形技术(压铸),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开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变形镁合金的塑性改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镁合金通常塑性较差,改善其塑性是实现其规模化应用的需要。在介绍镁合金塑性变形机制的基础上,主要包括滑移、孪生和晶界滑动机制等,讨论了传统改善其塑性的方法,即优化合金成分、控制组织和协调变形温度-速度条件以及目前提高塑性的新途径,包括提高等轴晶比例、控制脆性相的形态及分布和施加外场等。简述了变形镁合金超塑性的机制与应用,提出了镁合金超塑性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镁合金的塑性变形特点.对镁合金的挤压、锻造等加工工艺进行了讨论.同时介绍了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喷射成形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研制和开发各种高性能材料,将其应用于镁合金的研究开发,使镁合金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拓宽了镁合金的应用.文中从喷射成形工艺的角度对镁合金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述了喷射成形镁合金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喷射成形镁合金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镁合金的超塑性获得方法给予介绍,并讨论了几个影响镁合金超塑性的因素,然后介绍了镁合金超塑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镁合金的性能及现状。综述了难变形镁合金的塑性加工新技术,包括氢化处理技术、电塑性加工技术及大塑性变形加工技术。对这几种新加工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总结了这些技术针对镁合金加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锆及锆合金剧烈塑性变形(SPD)后性能变化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锆及锆合金经剧烈塑性变形后显微硬度、拉伸/压缩性能、高低周疲劳性能,重点介绍了SPD技术在纯锆、Zr-Nb系合金中的应用.经过剧烈塑性变形后,锆及锆合金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均显著提升,但依据剧烈塑性成形轨迹、合金成分、第二相分布、热处理制度不同,其提...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圆环压缩法和挤压–模拟法测定Zr-4合金有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因子,讨论了2种方法所测定摩擦因子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具(砧面)粗糙度Ra = 0.6 μm、实验温度700~800 ℃的条件下,采用圆环压缩法获得的Zr-4合金与模具的摩擦因子为0.18~0.27,摩擦因子随实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挤压温度为750 ℃时,采用挤压–模拟法获得的热挤压平均摩擦因子为0.35。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挤压过程润滑剂的剪切速率较圆环压缩实验大得多,且挤压过程中润滑剂所受压应力约为圆环压缩实验中的两倍,从而导致润滑剂黏度的增大,表现为摩擦因子较高。圆环压缩法获得的摩擦因子更适合于Zr-4合金的锻造等热加工工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采用热挤压方法研制硬质合金螺旋立铣刀刀片的过程,并从理论上分析讨论了钨钴硬质合金的变形属性。认为钨钴硬质合金在高温下有较好的变形能力,热挤压工艺适合于一些特殊形状的硬质合金制品的成形。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的研究应用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镁合金由于具有质量轻、比强度和比刚度高以及良好的铸造性能等特点,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镁合金的研究开发.本文综述了镁合金的性能特点、镁合金的合金系列、镁合金在汽车、电子等工业上的应用以及镁合金的发展动向,分析了我国镁合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高熵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合金体系,虽然其组成元素复杂,但能形成简单的固溶体,具有许多异于传统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特征,其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间隙原子可以溶入基体晶格间隙产生固溶强化,与合金元素结合形成细小弥散强化相,以及降低层错能,改变位错运动方式等,从而改善高熵合金性能。文章在论述高熵合金组织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间隙原子C、N、O、B对高熵合金相形成规律、强化机理、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总结了间隙原子含量及其产生的固溶强化、晶粒细化、第二相强化作用对高熵合金组织性能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含间隙原子的高强高韧高熵合金组织结构设计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CoCrFeNi高熵合金因其单一稳定的面心立方固溶体结构,具有优异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较高的屈服强度,已成为众多追求高韧性制件研究的热门体系之一。同时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因其成形尺寸灵活和超快加热冷却速率,具备传统制备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梳理近些年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功制备出的CoCrFeNiX高熵合金体系,首先针对8种不同合金体系的相结构和组织形貌,分析了组织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其次针对3种采用不同工艺参数制备的CoCrFeNi-X高熵合金成形件,分析制备工艺对成形密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就合金成分设计对CoCrFeNi-Alx、CoCrFeNi-Mn两种主流合金体系做了详细研究现状分析。期望对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CoCrFeNi-X体系高熵合金的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B含量分别为0.2%和1.0%(原子分数)两种TiAl合金中TiB2相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G2(Ti-47.5Al-5( Cr,Nb,W,Si)+1.0B%)合金中少量TiB2相是由于成分起伏从液相中生成的初生块状TiB2相,大部分TiB2相是在凝固过程与β相共同耦合生长的次生带状、杆状TiB2相;G1( Ti-47.5Al-5( Cr,Nb,W,Si)+0.2B%)合金中TiB2相是由共晶反应生成的次生带状TiB2相.G2合金全片层组织和网篮组织室温塑性均优于G1合金,网篮组织室温强度与Gt合金相当,而全片层组织室温强度却不如G1合金.在760 ℃/100 MPa/200 h蠕变条件下G2合金全片层组织残余蠕变量和蠕变速率均低于G1合金.  相似文献   

18.
Mg-rich and Si-rich aluminum alloys from the AA6XXX class are considered to demonstrate that standard heat treatments can be used to produce materials with identical plastic flow (yield stress and strain hardening) and different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The Mg-rich alloy exhibits lower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and a different variation of this parameter with the stress (Haasen plot) relative to the Si-rich alloy. This is due to the instantaneous component of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being smaller in the Mg-rich alloy. Henc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not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free, fast diffusing Mg atoms, but rather to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precipitates forming in the two alloys. A simple model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tailor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while preserving the flow stress by controlling the nature of precipitates and that of the dislocation-precipitate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9.
系统研究了Mg-5Gd-3Y-0.8Zr合金的微观组织和耐蚀性能,通过静态失重法测定了其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主要由基体α-Mg和方块状β相(Mg_5Gd、Mg_(24)Y_5)组成,时效处理后分布在晶界处的共晶β相数量明显增加;在NaCl溶液中腐蚀12 h以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明显增加,在3.5%Na Cl(质量分数)溶液中腐蚀24 h后,镁合金已被严重腐蚀,表面布满腐蚀坑和未脱落的白色腐蚀产物;镁合金易产生沿晶腐蚀,方块状共晶β相颗粒可有效阻止表面腐蚀沿晶界向镁合金内部扩展,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