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图计划作为管理城市周边自然环境及空间合理拓展的一种方式,在美国被广泛借鉴,用于建设城乡绿色空间。其核心内涵是作为一个综合的空间规划,平衡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建设矛盾。通过分析归纳美国绿图计划,分析其中的构建步骤及其方法,结合我国国情,试分析出一条可供借鉴的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的建设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绿图计划作为一个综合的规划框架,在美国的城市发展中发挥媒介作用,平衡了自然保护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通过对美国较为成功的绿图计划案例进行探究,尝试总结归纳出美国绿图计划的构建步骤和方法,分析其在制定过程中与城市各行各业的密切联系,以及在城市各个领域的推动力,为我国解决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日,佛山市正式推出《佛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纲要》。规划提出将投资170.76亿元打造生态环保工程,到2006年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2010年以后全面建成生态城市。在规划纲要中,佛山提出要建设城市生态绿地,包括建设绿地斑块、绿色廊道(河流绿色廊道和交通绿色廊道)。主要的河流廊道有西江干流廊道、北江廊道、东平顺德水道廊道、潭洲水道廊道、佛山水道廊道;交通廊道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廊道、快速干线公路系统廊道、铁路沿线廊道、城市道路廊道等;保护城市森林资源和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多绿格局,逐步构筑城市的绿地景观。同时,《…  相似文献   

4.
城市水系廊道作为"海绵城市"概念下暴雨水管理体系的主体框架,在缓解城市暴雨水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而如今城市水系的规划仍延续传统的规划方法,在暴雨水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欠缺和发展空间。本研究旨在探索从宏观之集水区,中观之水系廊道,到微观之绿色雨洪基础设施网络,结合以自然集水区为基础单元的暴雨水管理与城市水系廊道规划的方法。提出以自然为基底,集水区作为规划的基础要义,水系廊道作为连结系统与绿色雨洪基础设施网络的自然通道的"水与绿"网络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5.
西宁城市"绿芯"位于西宁环状核心发展区的核心,具有构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解决城乡二元矛盾,增加城市休闲游憩空间及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多重功能。该规划以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点线面结合综合修复棕地、水系沟道、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产业,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导,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保障"绿芯"绿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城绿格局的不断演化,城市建成区内的绿色空间也发生新的变化,不断出现的超大型绿色空间便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新特征。这一类型的绿色空间以其超大的空间载体、生态容量及功能载荷,在很多方面突破传统城市公园的特征而自成一格,因此需要重新审视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技术路径。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为例,结合在规划方案征集过程中的思考,总结规划技术特点,研究该类绿色空间的规划策略,探索新时期城绿关系的新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7.
在资源衰退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大批工矿企业停产与外迁产生了大量棕地,这些场地面临被改造为城市其他功能用地的挑战。以绿色空间为改造目标的棕地再生,是风景园林学科重要的前沿研究与实践领域;以绿地为用途的棕地改造,也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的压力下,有必要从区域视角认知城市棕地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要素和城市绿色空间的关系。在棕地识别的基础上,总结黄石市不同类型的棕地的空间个体特征和空间区位特征,归纳黄石市"城-棕"空间格局的耦合性特征与演化过程。从棕地与重要生态斑块、生态廊道和规划绿地3个方面的空间关系分析"棕-绿"空间格局,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棕地占据城市的多个关键生态节点。因此,若将棕地作为重要潜在空间纳入绿色空间系统规划,将有利于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的构建与优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廊道处于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间能量交换的前沿,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对于生态廊道用地空间传统的被动保护无法保证生态廊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为此,立足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保护性开发为导向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策略,并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①实践为例,从廊道空间架构、保护性开发土地利用分级与控制、生态保护优先的产业布局及具较强可操作性的廊道生态用地空间导引等方面探讨了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20,(2)
生态绿隔区是城镇开发边界与生态保护红线之间的区域,在城乡规划管控中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规划管理应逐渐从城镇空间延伸到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从生态红线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扩大到生态绿隔区,完善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下的全域管控体系。在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总体目标下,对生态绿隔区的管控不仅要从保护生态功能角度提出限制建设的刚性管控要求,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绿隔区亦是一种自然资源,从促进其生态价值转化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设指引,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被国务院批复以来,北京市政府为实施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绿化隔离地区(以下简称“绿隔地区”)的规划,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整治和城市化进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时至今日,绿隔地区的建设已经进行了多年,成果与矛盾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城市关键的景观结构要素,绿色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它将离散的生境斑块进行连通,实现生态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对于维护和构建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南昌市为例,运用"源-汇"理论,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规划构建城市绿色廊道系统,以引力模型进行优化,确定南昌市廊道建设尺度,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绿色廊道系统以林地、耕地为主,形成城乡生态安全屏障,廊道安全宽度应达100m,其连接度、闭合度、点线率高,建设成本比低。该结论能为城市生态建设实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城市建设等人为因素干扰,自然生境遭受破碎化、岛屿化等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持续退化,其保护工作亟待全面展开。沿交通道路、水系等的绿色廊道能够加强自然生境的连接度,恢复和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稳定城市生态结构。当前,正值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时期,为了更好地构建城市绿色网络新格局,文章针对城市绿色廊道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和报告,介绍英国自然环境白皮书交通绿廊建设的发展经验。研究梳理了英国自然环境白皮书交通绿廊建设的目标、方法和步骤,尤其是在其规划过程中建立的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以此来综合分析各地段的生态状况并辅助决策。上述分析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城市绿色廊道建设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对国内地区的绿色廊道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闫水玉  赵柯  邢忠 《规划师》2010,26(6):24-29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是:掌握都市区域自然生态体的分布演变规律,评价现状的结构与功能,找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体的生态关系,进行与都市空间与功能相融合的生态廊道规划。具体步骤是:在RS、GIS的支持下,对区域生态要素及分布进行辩析;对都市区域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区域生态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进行耦合,对生态廊道进行布局;分区确定生态建设的控制引导内容。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当前城乡发展现状,概述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的必要性,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原则和方法。本文以扬州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为例,结合遥感影像图以及相关规划数据,获取城乡各类景观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对扬州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分析、建立最小阻力模型,识别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廊道,形成扬州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观的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编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庄荣 《规划师》2011,(9):44-48
绿道网的建设对于促进生态廊道的形成、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引领绿色交通出行与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现状问题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重视生态资源的搜集与科学分析的前期准备,制定生态系统优良的规划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以生态保育为前提确定绿道网的选线布局,将绿道在空间上分为绿...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廊道是新时期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城市生态产品供应的重要抓手。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廊道面临强大的城市蔓延压力,需要寻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以及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尤其是对于城市近郊与环中心城地区的生态廊道,由于其相对远离城市密集建设地区,自然资源往往较为丰富,成为市民游憩的重要空间,在城市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也具有更为复杂的空间发展诉求。文章以广州生态廊道规划与实施历程为基础,以“三生”空间融合发展为目标,从生态强基、服务提质、产业创值3个维度探索生态廊道生态价值实现的规划策略,并将这三大策略应用在广州环中心城地区的生态廊道—“翠环”的规划实践中,同时提出生态廊道生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政策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与城市建成区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绿心中,进行城市绿心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该实践有别于常规的生态修复规划,针对生态条件优越的场地提出了生态修复与优化提升策略。通过学习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心的建设经验,探索城市绿心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基本思路与技术策略,并以武汉市东湖绿心为例,提出前期评估、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与规划绩效测算的具体技术方法,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7,(4)
中心城区E类用地承载着各类生态与设施廊道空间,功能复合、资源丰富且关联影响复杂,但因地处建设区外,对其规划管理方法的研究相对不足。文章立足于廊道空间的环境特质及其与外围环境区、城区的空间和功能关联,在梳理相关研究和借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融合生态原理与城乡规划原则,从目标、用地、空间与管控4个环节探究发挥廊道空间复合生态服务功能并尽可能降低其建设环境影响的生态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引言城市绿心是指城市群或城市片区之间具有一定规模、由多个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其性质不是单纯的城市中央绿地,而是包含公园、林地、农田、湿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具有联通生态要素等复合功能1,2。城市绿心是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其保护规划和建设能有效整合城市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保障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绿心”概念最早在1958年于《荷兰兰斯塔德发展纲要》出现3,自此绿心规划理论得到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生态 空间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途径。生态要素及廊道概念的界定、 研究对象及研究层级的梳理、生态廊道功能的定位是当前城市 生态廊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梳理城市生态廊道相关概念演 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新概念——城市生态空间廊道、 城市绿地生态廊道及城市复合生态廊道,阐述概念产生的背 景、内涵和外延层面的差异性及概念衍生的必要性,聚焦概念 辨析、要素明晰、地类衔接、规划对接、管控实施等方面,为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市域层面的生态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和用 途分类衔接、复合生态空间管控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