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2007年吐哈油田三塘湖盆地牛东火山岩开发以来,压裂技术是该区块主要的增产技术。由于火山岩油藏不同于砂岩油藏,其岩性和内部构造较砂岩油藏更为复杂多变,针对牛东火山岩储层特点,通过对火山岩压裂配套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三塘湖油田火山岩油藏不同储层、不同完井方式的改造工艺技术,为高效开发牛东火山岩油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大港南部油田油藏类型多,各区块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其开发稳产难度逐年加大,本文从中低含水、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油藏的不同含水期开发调整的最佳协同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对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的稳产界限、注采井数比、采油速度、采液速度、极限含水和极限单井产量和注采井网重新细分组合调整等基本开发理念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油藏的开发潜能和存在的危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这对处于各个开发阶段的各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义刚  钟立国  刘建斌  邹剑  张华 《中州煤炭》2020,(8):86-91,108
蒸汽吞吐是稠油油藏开发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对于海上油田的特殊条件,在进行蒸汽吞吐3~4轮后,即意味着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此时,如何调整注采参数,是海上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针对LD27-2油田稠油油藏的开发特点,在地质建模和高度历史拟合的情况下,对LD27-2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状况进行多轮次预测;基于生产历史拟合的油藏数值模型,开展了不同蒸汽干度、注汽强度、注汽强度递增等条件下A22H井和A23H井蒸汽吞吐至开采至10年的油藏数值模拟,明确不同注采参数的影响规律,优化了LD27-2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注采参数。  相似文献   

4.
刘磊  牛萌  刘飞  赵晓妮 《西部探矿工程》2010,22(10):130-133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一般都发育着不同程度的裂缝,我国大部分油田实行的都是注水开发,裂缝的发育和分布直接影响着油田注水开发效果以及最终采收率。因此,进行裂缝特征和裂缝对开发的影响研究,对提高可采储量、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我国裂缝性砂岩油田勘探开发水平具有指导意义。以某一个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例,用岩芯观察、井间示踪剂测试、水驱前缘等裂缝动态监测方法,对该特低渗油藏裂缝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油田的后续开发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开发中后期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藏描述就是对油藏的各种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也就是要建立反映油藏构造、沉积、成岩、流体等特征的三维油藏地质模型。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的核心是剩余油评价,其前提是具体分析研究油藏地质特征。在结合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油藏精细描述的内容、特点,并针对开发中后期油藏的具体情况归纳总结了一系列实用、有效和先进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以及未来发展动态等,说明了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是现代油藏描述发展的必然,是进一步开发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底水脊进问题是在底水驱动型油藏进行水平井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延长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底水油藏天然驱动能量高、油层薄、常规井开发极易形成底水突破的技术难点,在油藏地质特征和底水上升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了垂向位置优化计算、筛管变密度设计、管外封隔器分段控制,实现了在底水油藏中,低渗透薄油层水平井完井技术的突破,形成了基于等离子割缝筛管完井的分段控水采油技术,提高了无水采油期,保证了延长油田水平井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海上礁灰岩油藏非均质性强,储层裂缝和孔隙发育,剩余油分布复杂,井间剩余油富集,开发调整挖潜难度大。MRC技术能够增大井眼与储层接触长度,在广义MRC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上油田平台、井槽受限的现状,通过修井等简单方法,利用老井眼侧钻成多分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钻井成本,提高单井产量,可作为海上油气藏的一项增产技术,海上砂岩油田的成功应用证明,采用MRC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挖潜井间剩余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基于海上砂岩油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合礁灰岩油藏MRC技术选井条件,根据M油田实施2口井的现场应用情况,MRC技术同样适用于海上礁灰岩油田,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应玉双 《西部探矿工程》2023,(4):107-108+112
地震解释是石油勘探常用技术之一,利用地震解释技术可以对目标油藏地下岩石物理特性以及油水气的分布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估,为后续的生产开发提供重要的勘探数据。我国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以后,油藏开发开采难度逐步提高,对于勘探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课题研究由此出发,基于我国地震解释技术发展现状,结合新时期油田开发对勘探技术的实际需求分析研究地震解释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油田地质开发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防砂进展及新工艺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宪游  刘丽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6):38-39,42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研究,各大油田针对疏松砂岩油藏的防砂技术已趋于成熟,机械防砂和化学防砂工艺也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就其防砂成本和对不同类型油藏所实施防砂的针对性上来讲,其防砂技术还待进一步改善。结合各大油田防砂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通用化防砂工艺的发展方向,以满足不同油田相似油藏类型的高效防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分析,对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了火山岩油藏开发特征的认识。针对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进一步根据油藏地下油水分布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和开发调整中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以Z12断块为例,以剩余油分布为核心,采取了地质、测井、开发研究相结合,静态预测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油藏动态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ZW油田Z12断块Ezs1^4.5油藏进行网格划分,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对比和经济评价,为这类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油藏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某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预测油层钻遇率不高、油水分布预测与实钻结果差距较大、井网加密井的部署和实施难以实现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在地震综合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开发动态资料,开展了油藏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藏模拟系统分析揭示出QL油田具有一定的开发调整及二次开发潜力;通过动态预测结果表明,采用井网加密将有效提高油藏的采出程度和采收率。模拟结果对油田生产动态预测及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推动了地震资料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周期注水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稳油控水的有效方法。从微观渗吸角度分析了渗吸速度、平衡时间对周期注水开发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周期注水强化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采油的主要机理。采用典型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采油速度、注水速度、注水半周期条件下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采油速度2%、注采比为1、注水半周期为60d时能够较为充分地发挥毛管力的渗吸作用和注入水驱动力的驱替作用,提高基质原油动用程度。通过在某油田的实践应用表明,合理的周期注水方式能够改善油田开发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4.
春光油田常采单元已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的分布和挖潜成为未来油田稳产的主要攻关目标。为深入研究春光油田常采单元沙湾组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高孔高渗、强边水、小规模天然水驱砂岩油藏的剩余油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为此类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灰色关联性原理和模糊聚类原理,对油田开发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开发阶段开发指标与影响因素的预测指标体系。实际应用中还可结合专家系统对选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人工干预,使指标体系更加合理与完善,从而使油田开发动态预测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在目前油田开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低渗透油气田资源储量丰富,近年来在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中,低渗透储量占重大百分比,由此可见低渗油田开发是我国油气开发的主力。然而低渗油气藏开发难度大,有效便捷的开发手段主要是压裂技术。介绍了一些目前国内外针对低渗油藏开发所采取的压裂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油藏经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技术,近年来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研究的热点。综述了油藏经营管理的概惫、形成与发展,油藏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结合油田开发方案前期研究的实际情况,指出多学科协同化方法是提高油气田开发方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简单论述了几种边际油藏的经营管理,指出实践现代油藏经营管理是提高我国油气田开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谭家营油田长_2油藏注水开发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家营油田长2油藏是低渗、低压、低孔油藏,地下油水关系复杂,油水井采用压裂投产。地层能量特别低,能量亏空严重。针对以上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等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实施注水开发分析研究,增加地层能量,改善谭家营油田长2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层属于低渗透油田,层间非均质性强,油井措施效果逐年变化。通过分析苏德尔特油田开发特征,分析了缩小井距技术、提压注水技术、大规模压裂技术和注气技术在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缩小井距技术配合常规压裂建立矩形井网可实现井网最优;提压注水技术是一个缩短"量变"到"质变"时间的有效技术;大规模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储层渗流条件;CO_2注气技术能够改善注入剖面,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石油测井作为油田的听诊器,可以获得全面的矿藏信息,是测井评价、岩层地质分析和油气开发的重要资料。测井资料是建设油田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田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对于油藏研究和开发方案的确定等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实际出发,分析阐述了延长油田测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为延长油田油藏研究及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