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7120A平磨磨头漏油,是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加装一个简单卸荷回油装置,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磨头润滑进回油路如图1所示。当磨头轴承腔5内充满压力油后,水银开关3才能接通磨头电机4,从而保证磨头主轴在充满油液中工作。当磨头停止工作时,泵1、泵2同时停止,由于磨头轴承腔内的封油圈与主轴之间有间隙,形成磨头前后两端漏油;当磨头正常工作时,由于油液有回油通  相似文献   

2.
M7120A平磨磨头漏油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前尚无有效解决办法。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加装了一个停车回油装置,较好地解决了此问题。改装前先简单分析一下原M7120A磨头的润滑油路。见图1:泵1为压力油泵,泵2为回油泵。当油泵电机启动后,泵1和泵2同时工作,压力油经管道6到磨头轴承腔5内,回油由泵2经管道7、水银开关3回到油箱。当磨头轴承腔5内充满压力油后,水银开关3才能接通磨头电机4,从而保证磨头主轴在充分的油液中工作,此时两泵之间的油液是封闭的,磨头轴承腔5内继续充满压力油。磨头轴承腔的密封是由封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S7620内螺纹磨床静压轴承主轴漏油问题,我们通过对该机床的液压系统的分析,找出了漏油的关键,自制了液压阀,解决了漏油问题。 S7620磨床原结构中,当关闭双联泵的左泵时,右泵也同时关闭,这时,蓄能器的油继续向静压轴承供油,油返不回油箱,就从静压轴承两端挤出,出现漏油现象。改进后的供油系统图见图1,在双联泵回油的右泵的抽  相似文献   

4.
我厂M7230平磨磨头,1440转/分,原磨头滚珠部位用小油壶加机油润滑,容易漏油,又不利节油。而且磨头加油后连续运转2~3小时,温度升高,发热,机床不能持续工作,加之操作者在每班前必须要加好油,才能开车运转,否则润滑不良,造成磨头滚珠轴承磨损。为此我们采用优质4号MOS_2复合钙基脂或3号MoS_2锂基脂代替机油润滑,使用数月,证明磨头可连续运转8小时,温度正常。减少了维修停台,延长了设  相似文献   

5.
M 7120A磨床的磨头润滑系统结构见图29,主油泵(图中未标出)经过三角皮带或平皮带拖动双联泵,其中左边单泵将单独油池润滑油(2~#主轴油,)经过精密滤油器送到磨头前后轴承腔内,使轴承进行润滑,当磨头体内润滑油量过多而有些泄漏现象时,可调节y阀。右边泵将磨  相似文献   

6.
我厂有一台M7120A型平面磨床,发现停机时磨头大量漏油,以致影响使用。 图1是该机床磨头的润滑油路,采用的是双联齿轮泵。开机时,油泵 1把油经油路 1、精密滤油器 X1,打入磨头体内进行润滑轴承。油泵2把磨头体内的油,经油路2吸入浮筒装置中,待浮筒把水银开关接通,即为磨头主轴起动作好了准备。两组油泵,由于长期使用,产生磨损,使漏气排量不等。这样,开起来不但油泵杂音大,而且停机后磨头体中大量的油回不出去而造成漏油。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油泵2的进油管接头上方和侧面打通两孔,使油路2与泄漏孔相通,在泄漏孔上装一个单向阀(见图2),使油…  相似文献   

7.
M7140平面磨床磨头的润滑是通过油杯进行的,存在着磨头前后端漏油及容易抱轴的问题。为此我们采用动压技术代替原来的油杯润滑,并对电器线路作了相应改进,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G72弓锯床,在使用中,冷却泵出现严重漏油现象,工作时,冷却液从叶片轴径间隙向外滴。开始时,我们增加了回油孔,使回油量加大,漏油现象有所好转,但是,工作时又出现冷却泵抽不起冷却液的现象。经过分析,增加回油孔后,使泵体密封腔形成不了局部真空,泵就吸不起油。要想泵抽得起冷却液,必须在机床开动时,在冷却管处向内加入一定的引  相似文献   

9.
我厂生产M7130平磨的历史悠久,累计产量达上万台,用户遍布海内外。但其磨头主轴前端部的漏油问题,始终是一个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在摸清磨头前端漏油的成因后,通过采取相应措施,终于攻下这一难关,现叙述如下。 一、磨头主轴前端瞩油的检测 在空运转磨头前端的底部,手铺一张洁白铅画纸,随着磨头空运转进行,使磨头油池油温升高,粘度变稀。在5005螺母(图1)的下口处将逐渐出现“油湿”现象,即原来干燥的工件表面罩上了一层发光的极薄的油膜。随着时间的延续,“油湿”逐渐延伸到5010主轴的外圆上,飞溅使铺在磨头底部的铅画纸…  相似文献   

10.
M 7120-A平面磨床在使用中普遍存在着漏油现象,为解决漏油问题,经长期观察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输送冷却液油管和回油管的进出油量和压力不平衡,尤其在磨头前后回油区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回油压力条件下航空液压柱塞泵壳体回油特性不明的问题,以某型航空液压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对其壳体回油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在求解配流副润滑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缸体倾覆、油液温度、回油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分别建立了配流副、柱塞副和滑靴副的泄漏模型;然后,对各摩擦副的泄漏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不同因素下各摩擦副的泄漏变化规律;最后,基于各摩擦副的泄漏量,计算了泵壳体回油压力-流量特性,并测试了不同回油压力下泵的壳体回油流量,对计算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缸体倾斜角度较大和壳体回油压力较高时,配流副和滑靴副对壳体回油流量的贡献为负值,而柱塞副对壳体回油流量的贡献始终为正值;泵的壳体回油流量随着回油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当壳体回油压力为1.37 MPa时,壳体回油流量下降至0。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新型的CBN组合砂瓦平磨磨头的设计及其所具有的特点,并在实验室环境中经过试验,新型磨头的优良性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M7150型平面磨床磨头主轴的润滑是双联齿轮泵进行强迫循环,为了保证磨头主轴在充分供应润滑油的情况下启动,借助于水银开关作为主轴有程序启动的联锁装置。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发现油泵启动后,磨头转了一段时间,便有大量泡沫进入水银开关浮子室,虽然此时齿轮泵对磨头主轴前后轴承供油正常,但因泡沫比浮子轻,大量泡沫浮到浮子上面而把浮子下压,致使水银开关发生误动作,从而使磨头停转。因考虑到供油是进到磨头主轴前后轴承腔内的,而回油是从轴承腔溢出后,再由齿轮泵抽出来。如果没有泡沫的影响,当有足够的油在循环时,浮子就会浮起来,而泡沫把浮子压下去只是产生误动作。  相似文献   

14.
一、治理漏油M7120A平面磨床工作台油压筒两端封油结构如图1所示。常见的漏油多数是由于活塞杆3和油封1不断摩擦,形成间隙。当工作台4向右运动时,渗漏出来的油便沿着活塞杆滴下,既浪费油,又影响周围环境清洁。针对这个漏油问题,我们采取了改进措施,具体如下:在法兰盘2上加装一个毛毡油封5,并在法兰盘上钻φ4孔漏油。用凿子把放毛毡的沉割槽下部和漏油孔凿通,这样,油毛毡刮下的油便自然漏入床身油池。这个小改革工作量不大,对原机床外观无影响,但效果却很好。二、改善磨头润滑目前生产出厂的M7120A磨床主轴滑动轴承已采  相似文献   

15.
1漏油原因分析焦油加工设备所使用的柱塞泵,运行中普遍存在导向套处漏油现象,漏油部位的工作状况见图1所示。泵在工作时,十字头2在导向套1内做往复运行,当十字头向左运行到最大行程时,其端部3超出导向套的回流油孔4,达到1的左侧边缘,则端部3处的部分润滑油被带出,不能回到油池5内,如此往复运行,则形成连续漏油,运行不足3天就要加一次润滑油,耗油量大。2问题处理采用两种配套解决办法:1)加长导向套,即由原来的180mm,加长到193mm,并且多一个导向沟,把油通过回油孔引回油池,如图2所示。2)十字头前…  相似文献   

16.
离合器分泵是载重汽车刹车统一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其中,离合器壳体内孔加工的优劣直接影响离合器分泵的质量,为了保证质量,我们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珩磨头。经实际应用,效果很好,完全达到了图纸设计的要求。1珩磨头结构此种珩磨头结构型式如图所示:它由4个零件组成。2工作原理在立式瑜磨机上,珩磨杆上的莫氏3号锥度和机床主轴相连,壳体由夹具定位夹紧。限位套和壳体上平面相交,由于眼位套内径比壳体内径稍小,所以,油石条可顺畅进入壳体。旋转手动转盘,油石条在壳体内孔上下移动,并作圆周磨削,实现对壳体内孔珩磨。此种…  相似文献   

17.
一款沥青路面再生机工作1000h左右时,出现分动箱透气塞处冒油现象。在厂家技术人员指导下更换了新的输入轴油封,同时将系统中的吸油及回油过滤器清洗干净并装机试验,设备工作正常。对该款机型进行长时间全负荷试验,该机再没有出现行走泵输入轴油封损坏漏油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民用飞机特点,提出了民机发动机驱动泵长寿命设计技术。分析了入口内置涡轮增压泵、出口集成压力脉动衰减缓冲瓶、壳体回油腔设置主动抽油泵对发动机驱动泵寿命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入口腔内置涡轮增压泵可将入口压力增加0.15 MPa,出口集成缓冲瓶可将液压泵压力脉动控制在额定输出压力±3%以内,且缓冲瓶容积越大,对压力脉动衰减越明显,壳体回油腔设置主动抽油的摆线齿轮泵可将液压泵壳体回油相对入口的温升控制到小于6 ℃,壳体回油温度甚至低于泵出口温度。  相似文献   

19.
我厂七九年购进五台CW6163车床,投产使用时发现皮带轮轴处漏油严重,开车时油沿皮带轮向外飞溅。该机床的正反车及刹车是液压控制的,油缸工作压力8~12kgf/cm~2,并由主轴操纵手柄控制。漏油原因当主轴工作时,分油器泄漏油流到回油槽内。因皮带轮毂与法兰盘孔的间隙为3mm,又无密封环,其中有一部分油由回油槽溢到皮带轮上,产生严重漏油。开始修理时,考虑到分油环的内外孔径配合间隙过大,在两年中更换过几次分油环,均没有解决漏油问题。后来改制了皮带轮和法兰盘,改制前后尺寸见图1所示,在两件配合处加一J型65×90骨架式橡胶油  相似文献   

20.
我厂生产的 C 512(153)立车的漏油问题,已引起了用户们的普遍反应。特别是变速箱主传动轴的漏油,据用户反应,平均每日漏油量达两公斤多。为了解决变速箱主传动轴的漏油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试验,今将利用降压回油管及提高油封效果而消除漏油现象的具体方案,以及实施后的效果介绍如下,以供同志们参考。由于试验设备简陋,错误之处,尚希指正。 Ⅰ原设计的润滑方式及油封装置 如图1所示,滚珠轴承的润滑是借主轴传动使贮油槽内的润滑油进入孔5而达到,进入孔5的润滑油再经过回油孔7和回油沟6而返回变速箱贮油槽。这就构成润滑油的回路系统。至于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