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被道家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这个概念担负着"化生"的重要使命,它的这一功能,既能解释道家的基本生命观,又能很好地反映道家的生命哲学。在《庄子.秋水》的名篇"濠梁之辩"中,"三"这个文化概念隐藏在字里行间,贯穿全篇,有助于对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做更深层次的解读:生者即至美,凡生者皆为美。  相似文献   

2.
庄子《逍遥游》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纲领,其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是统一于个体自然性、主体精神性和心灵开放性的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在于理性认知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后者主要在于审美描述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逍遥游》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美和美感的无限性的追求;第二,对审美境界的无限性的构建;第三,对审美意蕴的无限性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与儒家、墨家的命学观相对照,阐述了庄子对命的态度和他所提出的个体安顿生命的方法.庄子知命之无可奈何,选择了放弃世界,放弃对于自身以外的追求,以一种恬然达观的当然也是无可奈何的态度来对待命.事实上,庄子是以消除问题的方式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他得出的答案,或许只能作为以超越的眼光来看待和思考我们自身所处世界的一种态度与方法,而不能作为我们度过整个生命所需要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生命体验角度分析滑雪运动审美价值。滑雪运动生命体验是人在生存、实践、超越这几种基本活动样式形成的生命活动之链上活动的一种方式,呈现出对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促进。滑雪生命体验与审美价值表现在:力与势的美强健筋骨,激活人的自然生命活力;节奏美充盈心性,拓宽人的社会生命内涵;意象美观照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6.
当代作家史铁生,用平淡优美的语言,以其心灵深处对命运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的崇高敬意,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这些小说大都体现了人情的优美:作品所描写的亲情,蕴含深沉之美;描写的爱情,含有忧伤之美;描写的友情,带着真挚之美。  相似文献   

7.
当代作家史铁生,用平淡优美的语言,以其心灵深处对命运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的崇高敬意,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这些小说大都体现了人情的优美:作品所描写的亲情,蕴含深沉之美;描写的爱情,含有忧伤之美;描写的友情,带着真挚之美。  相似文献   

8.
庄子认为世人趋之若鹜的"俗乐"只是浅薄的物欲享乐,并非真正的快乐,而且它反使人"役于物".庄子推崇的快乐境界为至乐,即与天地万物相感通,与自然和谐共处.要达到此境界,庄子指出的途径是遵循"无为"的方法与准则.庄子的快乐观反映了人类对自性生命的反思,以及对精神乐土的憧憬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态伦理理念。他认为自然之“德”乃是人类所效法的生命准则,要保有这种“常然”之“德”则需信守“无为”,尊重自然规律,持有“万物不伤”的生态保护理念,才能最终达到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理想王国——“至德之世”。  相似文献   

10.
对庄子"自由观"的发现与诠释,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重要个案。庄子"自由观"是庄子根本的哲学精神。中国现代学界对庄子哲学精神理解诠释有两种进路:一是从"自然""无为"见出"自由""平等";一是从"逍遥""齐物"发现"自由""平等"。文章在梳理分析两种进路的基础上,对庄子现代诠释之进路及方法进行反思:庄子哲学现代化何以可能?文章提出:庄子哲学现代化要得以实现,取决于能在庄子哲学中发现和提炼出"现代性问题",取决于对庄子哲学中"现代性问题"有效而充分的学理性阐释。重要的是,要有跨文化的宏阔视野与比较哲学的阐释眼光,要努力形成具有时代感的庄子哲学诠释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生活的诸多领域,老子提倡以水为师,其生活美学思想主要集中于"社会生活美、人际关系美、个人生活美"等方面。在社会生活美的实现方略上,他倡导圣人无为而治;在人际关系美的处理策略上,他倡导慈爱节俭、谦让无争;在个人生活美的获取方法上,他要求人人虚静、无欲、无知、知足。这些深见可谓道家生活美学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这一经济发展的产物已经逐步从奢侈品变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面对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汽车拥有者对汽车美容和保养的意识不断提高,进而刺激了汽车美容业的迅速发展。本文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采用建模软件Vensim针对个体汽车美容业进行了行业因素和潜力分析,进而加深了对个体汽车美容业影响因素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巨著,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文章分别从山水、宗教、民俗三方面对《徐霞客游记》的旅游思想进行梳理,提出了其"科学尚真"的山水旅游文化观、"感悟佛旨"的佛教旅游文化观和"美善一体"的民俗旅游文化观。徐霞客的这些旅游文化思想为形成旅游过程中的科学认识、宗教感悟、民俗体验的审美观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关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关;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关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15.
理解迟子建小说中的意象描写是阅读她作品的关键点,在她的乡土小说中,包含着对生命意象和死亡意象的描写。通过对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能逐渐的发现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16.
托物言志,意象造型是写意花鸟画的灵魂。意象造型的审美,不仅是眼睛的捕捉,还要有内在的精神内涵,以至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感悟和追求。在描绘景物时,中国画独特的意象造型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又超越客观物象,充分体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观评价的方式,对儿童连身裤的静态美观性与动态舒适性进行主观评价.根据主观评价的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不同类别儿童连身裤的结构判别模型.通过判别分析,对儿童连身裤的舒适性与美观性进行判剐,将主观感受客观化,从而提高儿童连身裤结构设计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迎新老师的《丁香花开》突破了校园文学的范畴,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真善美"人生价值的思考。在小说文本中,美的意象蕴含着美的行动和心灵,具体表现为主人公云霞爱心的奉献与传递。美的意象在行动和心灵的显现中又升华出一个美的灵魂,从而建构了一个美的文本世界。另一方面,表层结构中云霞与弟弟云刚的不同生活经历表现出在现实社会中爱心的必不可少,而深层结构中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的不同和渗透又诠释了奉献爱心、热心公益是一种社会义务和精神信仰,于是在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小说《丁香花开》就具有了一种切中时弊的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低潮使苦闷中的席勒转向了康德美学。他用艺术的自由游戏来改造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的普遍使人愉快的对象"这一命题,认为艺术可以培育完美的人性;用悲剧的崇高改造康德的另一命题"美是道德的象征",认为崇高和悲剧都是对感性痛苦的超越而引起的道德提升,使人在精神中得到自由和完善,并有助于人的审美教育。席勒美学通过提倡艺术和审美教育作用于社会与生活,使分裂的真善美走向统一,使悲剧与崇高等范畴真正进入美学的范畴体系,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康德美学的先天的抽象性和纯粹的思辨性。  相似文献   

20.
以四出碗为代表的仿植物形态的花瓣形碗在唐中期的流行,其原因在于佛教的东传、唐人对金银器的狂热追求,以及自然关成为中国人的审美对象。这一原因表明,餐具虽然是日常器皿,但它同样荷载着精神文化的因素.人们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追求器皿在造型上的美观,而这种对器皿造型的美的追求,又受到一定时期社会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且与一定时期的审美追求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