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互联网周刊》2006,(28):58-58
近日,由北京移动主办,以“加快数字北京建设引领移动信息未来”为主题的“北京市信息化应用大赛”正式启动。此次大赛旨在配合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数字北京”的信息化战略构想,通过征集、选拔优秀的行业应用与解决方案,促进首都地区行业信息化产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报道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首都北京而言,是加快首都信息化发展、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一年。为此,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朱炎在3月23日举行的“北京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十一五”北京市信息化工作总体目标:初步建成“数字北京”,奠定信息社会的基本框架,全面完成“数字奥运”的各项任务,达到现代国际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为逐步迈向信息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朱炎强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全面建设“数字北京”…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让北京“长高了”,周边卫星城的建设使北京“变大了”;那么,随着首都信息化的深层推进,随着“数字北京”建设目标的实现,北京市将会前所未有的“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1):29-29,30,31,33
“数字北京”迎接新奥运 未来5年,北京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将创纪录地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142个项目,打造“新北京、新奥运”。其中,300亿元将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为实现“数字北京”打基础,初步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和远程教育。“数字北京”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十五”期间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建成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基于这些基础设施的信息资源开发及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起“数字北京”的基本框架。分项目标是:树立开放式测绘观念,构建“数字北京”的空间基础数据框架;推进各部门、企业和公众广泛应用3S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建设北京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组建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数字北京”工程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立“数字北京”工程的政策法规及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数字北京”工程建设,推动北京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北京市将信息化做为面向21世纪和信息社会的城市发展战略.将“数字北京”做为战略口号和奋斗目标,进入了贯彻“十五”规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以展现“强政”、“惠民”、“兴业”的信息化成就,推动数字北京和科技奥运建设步伐,在2008年奥运关键之年,北京市评选出了“2007信息北京十大应用创新成果”,并对“2007信息北京信息化应用典范”、“信息化创新产品”给与奖励。  相似文献   

7.
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7月14日,北京市宣布未来5年投资1800亿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300亿用于信息化,奠定“数字北京”的基础。7月15日,市长刘琪再次确认,北京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已有了明确计划。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信息化战略过程中.大连市提出了以“数字大连”为建设目标的发展规划纲要.为保证该规划纲要的落实.大连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立法工作.抓紧制订信息化建设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投融资管理、人才引进等具体办法.把信息化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为加快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报讯记者李勇报道11月22日,随着《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其解读的正式颁布,北京信息化建设将全面提速。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全面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初步建成“数字北京”,奠定信息社会的基本框架,全面完成“数字奥运”的各项任务,达到现代国际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围绕规划制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北京市将全力实施“三大主题计划、二大基础任务、一个专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三大主题计划”是:以支撑信息化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目标的“信息惠民”计划…  相似文献   

10.
底洁 《中国信息化》2006,(23):16-16
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信息化工作成果令人瞩目。随着《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其解读11月2213正式颁布,北京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  相似文献   

11.
3月13日.北京通信信息协会北京信息化协会以“迎奥运.共承诺”为主题.组织进行了“北京.互联网宽带接入企业服务承诺签字仪武”.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市电信有限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有限公司、中电飞华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大方正宽带网络有限公司、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相似文献   

12.
《首都信息化》2004,(5):8-9
信息化工作是改善大兴软环境.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工程.随着北京市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大兴区信息化工作也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2001年,大兴区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十五期间大兴区信息化发展规划”“大兴区政务信息化工作计划”.正式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500万.主要工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5日,北京——为了更好地肩负起治理黄河的神圣使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力度开展信息化建设,井在基层会计核算单位全面部署了戴尔PowerEdge服务器,作为早日实现“数字黄河”整体信息化目标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信息化》2004,(9):24-25
北京CBD建设在带动基础网络建设的同时.又向实现“数字北京”的计划跨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在先期投入1580亿元成就E-CBD概念后,上海市计划今后还将追加1500亿元左右,将E-CBD打造得更加完美;深圳在意识到其CBD信息化进程的缓步后,也产生了增加CBD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北京开发信息资源的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九月,是邓小平同志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第20个年头。在过去的年月里,北京市在这一思想论断的指引下,紧紧围绕“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下求索,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日趋自觉和清晰的发展之路。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更加体会到邓小平信息化建设理论的高屋建瓴,具有站在时代潮头的前瞻性,是我们当前不断推进“数字北京”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3月23日,在“北京市信息化工作会议”期间,北京市信息办主任朱炎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首都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围绕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全面建设“数字北京”的目标展开,完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的俩大基础任务。奥运筹备工作将成为2006年北京市的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信产部副部长苟仲文、国信办副主任杨学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孙政才、市人大副主任赵凤山、市副市长范伯元、市政协副主席满运来、市委副秘书长游广斌、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建东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朱炎在报告中提到,为加速推进“数字奥运”专项工…  相似文献   

17.
“新铁通、心服务”.短短的六个字概括出铁通的经营理念.就是用“心”服务。作为电信运营企业.经过两年来的实践,铁通北京分公司按照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不断拓宽新思路、策划新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信息化服务,并迅速提升网络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企业的深入应用.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共识。北京卫星制造厂作为我国航天器制造的重要单位.面对“十五”和“十一五”国家对新型航天器研制在性能、数量和生产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研制效率和水平,为实现航天器数字化制造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回顾2002年北京市信息化建设进行,在“数字北京”的总体规划指引下,北京市政府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电子政务、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加大了力度。 首先,北京市城市宽带多媒体骨干网络和接入网络基本覆盖全市。电信、广电及各类互联网络的发展为首都信息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已经成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种信息应用系统如首都之窗、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  相似文献   

20.
《首都信息化》2004,(11):30-31
随着北京联通CDMA网络目标网的顺利建成,目前北京联通已经基本实现了CDMA和GSM两大移动网络城市乡村、地上地下、室内室外、路中路终、人多人少的五个一样的覆盖目标,借助CDMA1X这一在国内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的先进通信技术,将众多的网络新技术应用在这个275代的CDMA1X网络,真正将internet引入到移动无线领域,并可以实现众多数据业务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借助联通全业务优势,北京联通为首都各政府部门、各行业、各集团单位提供基于CDMA1X技术的移动办公.移动商务、移动娱乐、移动生活的一揽子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大大提高首都北京的信息化建设速度,提高首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水平,促进首都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提高。从而,加速首都信息化目标——“数字北京”的建设,为2008年的“数字奥运“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