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属矿山开采往往造成矿山土壤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以铅锌矿为例,阐述了重金属污染的产生和赋存状态、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重点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治理措施,介绍了超富集植物筛选方面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蒲公英和铜草对土壤中铜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徽重点矿区排土场土壤受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现状,探索采用植物修复法恢复被铜污染的土壤。通过对蒲公英、铜草进行盆栽试验,分析土壤铜浓度对两种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并考察蒲公英和铜草对土壤中铜的富集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铜浓度的增加,蒲公英和铜草的生物量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土壤中铜浓度达到100 mg/kg时,蒲公英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符合超富集植物的特征,可作为修复被铜污染的土壤的超富集植物,而铜草不属于铜的超富集植物。结果对于筛选出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进而采用植物修复法代替物理和化学方法修复被铜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铅锌矿污染特点及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铅锌矿污染的一般特点是:多元素复合污染;污染元素赋存形式复杂;常叠加化学药剂的污染;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及不可逆性;部分矿山伴生放射性污染等。针对铅锌矿区的不同污染特点,目前常用的污染修复方法有:电动修复法、含磷物质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等。电动修复法适宜于低渗透性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修复时间短、修复彻底、不会引入环境有害物质等优点。含磷物质是一种廉价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可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际状况施以不同类型的含磷化合物以降低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超富集植物修复则具有操作技术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能大面积推广的优点,是一项很有前景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4.
超累积植物修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重点介绍了植物修复概念和超累积植物。对国内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研究中发现的本土超累积植物进行了较为详细介绍,梳理出部分适合推广应用的修复植物。对于发现的现有的超累积植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王惠榆  逯娟  朱钊 《中州煤炭》2020,(5):94-96,108
针对现阶段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及各类修复方法各有利弊的现状,分析了近年来相关学者对于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了常见有机和无机改良剂对重金属胁迫下根际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酶活性、化学性质、微生物菌落种群等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对重金属的化学沉淀和溶解平衡的影响。后期应加强超富集植物与一般植物根际、非根际理化性质的差异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种类及污染程度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土壤中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以及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植物修复技术处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优势较大,但超富集作物难以确定。对距某冶炼厂200 m、300 m、400 mm藿香蓟和土壤分别取样,探究藿香蓟对镉、铅、铜等重金属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距离冶炼厂越近,土壤中镉、铅、铜浓度越大,藿香蓟体内镉、铅、铜含量越高;藿香蓟对镉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较大,能显著富集土壤中的镉,并能有效地从地下部分(根部)等转移到地上部分(叶);藿香蓟对土壤中的铅富集和转运能力较差,对铜的富集和转运效果一般。因此,藿香蓟是一种镉的超富集植物,可以作为受镉污染的土壤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7.
采集淮南潘一煤矿塌陷复垦区6种常见的菊科植物,通过测定植物及根区土壤中的重金属,研究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潘一煤矿塌陷复垦区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6种菊科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因植物种类、部位和金属类型而不同;与普通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相比,6种菊科植物表现出了对Ni、Cr、Pb、Cd积累特性;由于受成土母质和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调查的6种菊科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均未达到超积累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没有筛选出超积累植物。但是调查发现,洋姜(Helianthus tuberosus)和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对Cd元素同时具备超累积植物的两个基本特征,这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可以列为煤矿塌陷复垦区Cd污染修复先锋植物,其植物修复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微生物的修复技术。探讨了植物修复特点以及研究动态、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尚存在的某些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阐明了土壤微生物修复的机理,指出以较敏感的土壤微生物作为指示生物,确定土壤中重金属的最大允许浓度;展望了以生物技术培育对重金属具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应用前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及其生态修复提出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因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对于降低重金属毒害风险、维护环境健康和恢复生态意义重大。与其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因其绿色环保、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主要作用方式,讨论了微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协同植物修复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联合修复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这一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采矿、冶炼、加工及废弃物处置等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影响越显突出。围绕云雾苔草与蜈蚣草超富集植物间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的运用与实践进行试验探索。结果表明,分别采用云雾苔草、蜈蚣草和两者间种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铅、锌、铜、镉、砷等重金属含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间种方式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种植的效果。采用云雾苔草和蜈蚣草间种方式联合修复重金属土壤,对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修复效果持续有效,土壤中铅、锌、铜、镉、砷的浓度可降低至12.54mg/kg、40.21mg/kg、11.23mg/kg、0.06mg/kg和0.32mg/kg。  相似文献   

11.
纳米金属粉末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纳米金属粉末在电子、磁性材料、汽车工业、军事工业、粉末冶金等领域中的一些应用前景;简要阐述纳米金属粉末在应用中存在的如易燃、易爆、不易储运、造价高等的实际问题,以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是由多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得到客观的通风系统评价结果,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金属矿山通风系统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层压金属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介绍多种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 如热轧复合、冷轧复合、爆炸复合、爆炸复合- 轧制、熔合法、粉末轧制复合及扩散焊接复合等, 并就目前的发展动向及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矿浆电解时金属的行为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高铅高铜型金精矿浆电解时金属的行为规律,矿浆电解时铅的阴极沉积明显滞后于在阳极间的浸出,矿浆电解的终点不应是阳极间的Pb被浸出完全,而应是矿浆液中的铅的浓度下降到其起始浓度,借助于计算机计算在实测成分下矿浆液中各金属水溶物种分布,计算出矿浆电位值与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15.
金属在真空状态下的蒸发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明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讨论金属在真空状态下蒸发的速率问题,在一定的真空度下,金属的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一定的温度下,金属的蒸发速率随着真空芳的变化出现对应“一般蒸发”、“沸腾蒸发”和“分子蒸馏”3种蒸发形式的3个阶段。当真空度高到一定程度以后,金属的蒸发速率与真空度变化无关而达到最大。同一个金属的“最大蒸发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金属尾矿资源化利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荣  宋守志 《中国矿业》1998,7(1):25-28
我国每年排放黑色和有色金属尾矿超过3亿t。金属尾矿的排放和处置,一直是困扰矿业发展的大问题。这些固体物料绝大部分作为废弃物,挤占农田,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本文根据金属尾矿的特点,从二次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探讨发展多种经营,重视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源,开拓矿业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有色矿山的无废开采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怀生 《有色金属》1998,50(3):28-32
介绍了我国有色矿山实现无废开采的途径以及某一大型矿山的无废开采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矿山设计及项目评价时应该研究无废开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下金属矿山采矿连续工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下金属矿山采矿连续工艺》是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概要叙述国内外试验的采矿连续工艺系统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我国试验的采场连续工艺系统,实施的工艺技术措施,以及试验取得的工艺与设备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金属探测器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矿冶》1996,5(4):78-84
本文简述了金属探测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应用范围,着重介绍了各类感应式金属探测器的检测电路。对影响金属探测器灵敏度与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仪器工作频率、检测线圈的尺寸及匝数等是影响仪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而应用现场的环境温度、湿度及线圈的绕制工艺和供电电源的稳定程度是仪器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臣 《中国矿业》1993,2(1):65-70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金属露天矿胶带运输的应用与发展情况,并以大量实例提供国内外胶带运输的各种使用条件和参数,可为国内金属露天矿今后发展胶带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