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住宅产业化步伐的推进等政策的推出,城市已经出现一些新的城市社会空间特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是其中之一,而且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也在逐渐演变。文章介绍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变历程,对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因果分析,并用激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简要解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和内涵,最后从规划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2.
居住空间分异特别是贫困阶层聚居是长期困扰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深刻变化,居住空间分异与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已初见端倪.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阶层聚居的五大动因和社会影响,并运用系统理论,从收入分配、政策体制、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应对策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现代化和制度急剧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社会结构的分层,而城市住区的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日趋明显。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武汉市城市居民阶层化的角度,对其居住空间的分异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谐的武汉城市居住空间规划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帅  任杰 《城市住宅》2021,28(2):129-130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中大量存在的老旧社区活力缺失,成为阻碍社会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基于居住空间分异视角对西安市纺织城三棉社区进行空间分异研究,指出社区存在居民构成、建成空间与邻里关系3方面分异,并提出适老化改造、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云上社区打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海若 《安徽建筑》2010,(2):28-28,46
文章阐述了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分析了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以及居住分异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通过规划多中心城市结构,合理配置居住区用地资源;推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完善社区保障体制,提倡多样交往空间等措施合理引导居住空间分异,促进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控制:居住模式与公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混合居住是解决社会空间分异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分类混合居住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中间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另一种是中间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并从物业税、公共投资和社会住房保障三方面提出了居住空间资源的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人口分布状况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吕露光 《城市规划》2004,28(6):74-77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难以避免的现象,其社会学后果之一是会形成城市贫困人口区域化分布,富裕人群和贫困人群相对隔离。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其解决方法和局限是什么?本文在社区调查的基础上做出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住区分化及混合生态居住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出现及其负面影响已引起极大关注。本文从分析产生大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经济社会根源出发,借鉴西方混合居住发展模式和经验,运用系统理论、政治经济学、公共利益理论和社会生态理论,提出了在当前我国城市住宅开发中积极推进混合生态型居住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倡导还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当代城市开发中"同利开发"(CommonInterest Development)与"城市控制"(Urban Containment)两大现象对于居住空间分异影响的综述和分析,探讨如何解读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居住空间分异问题.欧美城市开发的经验表明同质型社区对居住分异的正向影响.基于以上认识,提出对居住分异的调解应通过政府介入和规划的控制在一定空间尺度上实现空间利用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居住空间贫富分异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社会经济转型而来的城市人口贫富分化加剧,以及住房商品化政策的实施,加速了居住空间贫富分异现象的发展,同时也容易引发一些城市社会问题。因此,对大城市居住空间贫富分异的现象必须进行适度的引导和控制,加强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引导与宏观调控作用,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抑制其可能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杨辅菊 《安徽建筑》2008,15(2):137-139
如今人才流动已成为社会发展大趋势决定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文章以作者所在公司为例,着重分析了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阐述了人才流失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企业留住人才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Fuelled by an increasing diffusion of “green-consciousness” in urban politics, the eco-city has recently gained momentum. In the last decade, several governments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the world have approved pla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aster-planned urban developments aiming to find a balance with nature. The eco-city phenomenon is inscribed in a critical spatio-temporal context and its effects will arguably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our near future. Today, cities drain most of the global resources,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attract an increasing percentage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Should the mainstream projections on 2050 prove to be correct, what we build now is and will be of primary importance. Hence, it is time to bring our current paradigms into question. This paper acknowledges the popularity that the eco-city has achieved in planning and mainstream discours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ims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analysis. More specifically,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nexus between eco-cities and sustainability ideology to show how the latter is understood and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ettlements. Using Masdar City as a case study, the three canonic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the economic, the social, and the environmental, are here explored, and their respective weight evaluated. Ultimately, it will be shown how the foundations of the eco-city are strongly grounded in economic concerns and how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form only a layer aiming to hide the real nature of the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造成的负的社会外部性逐渐显现。文章在借鉴国外混合居住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在我国实行混合居住模式的社会意义及可行性,混合居住模式的规划策略,以及混合居住社区管理策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旧城改造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现阶段我国通常采用大规模改造模式。在这种改造模式下,社会公平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通过分析大规模旧域改造模式下的社会不公现象,探索能够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的改造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非正规经济活动对城市中心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但缺乏相应的就业机会 ,从而导致为谋生计到非正规经济部门中去工作 ,这些部门的引发与增长形成第三世界国家城市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特征 ,并影响了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形态 ,本文对此予以综述 ,认为非正规经济活动尽管为当地政府所漠视 ,也改变了城市中心区的自然特征 ,但其为社会提供必须的服务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则不容否定 ,虽这一过程与官方的有关规范是相抵触的。笔者认为 ,政府要正视现实 ,有必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以引导非正规经济活动的健康成长 ,规划师也应从中重视与鼓励其增长 ,而不是预防与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大江  张宏 《华中建筑》2010,28(11):8-9
当代既有住宅建筑的无组织改造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既有建筑改造现象,该文通过对当代既有住宅建筑无组织改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既有住宅建筑无组织改造的实施建议,为中国当代既有住宅建筑改造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彭韬  刘倩 《华中建筑》2007,25(6):83-84,88
通过对目前我国大学社会职能中心化与其在城市中地理区位边缘化之矛盾现象的分析,探讨在城市边缘新建大学园区应采取何种有益措施以强化其中心职能的发挥,达到"大学兴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有机集中规律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空间演化是在集中与分散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分散中有集中,集中中有分散是空间演化的表征。如何从复杂的空间现象中抽象其本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提出了城市空间演化的规律是有机集中这一命题,并试图以城市空间研究的学说渊源、演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社会生态等规律的剖析.论证此规律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谢婷婷 《城市建筑》2014,(24):12-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老龄化现象愈加严重,老年人在社会服务、住房以及医疗等几个方面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城市规划中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杨悦  邹广天 《城市建筑》2011,(1):102-104
儿童流浪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共同需要面对的社会难题.为此,中西方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救助设施.本文通过中西方流浪儿童救助建筑发展历史的比较,总结了二者的类同与差异,并为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