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5)
<正>一、学乐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乐器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也许只有中国父母有这种忧虑吧!一来我们学生的课业的确相当重,二来中国人喜欢将学习成绩摆第一的心理,更使持此疑问的家长不在少数。从1993年起,我慢慢发现,跟我学琴的学生中,遇月考便希望请假的比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甚至小学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9)
<正>家长与教师的相处艺术琴童的家长大约分为三类:一类对乐器、音乐毫无概念;一类具有粗浅概念;另一类则有可能本身即为音乐工作者。不论是哪一类,以我多年从事音乐工作的经验,给您几项建议:一、具备基本的音乐概念对于孩子将要学习的乐器项目,最好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可通过到书店去买些书参考,也可用电脑网络搜寻。这样,您在日常时间也和孩子多了一些更具有建设性的聊天内容,对于较年幼的孩子,也可以起到一些辅导的使用。例如:您的孩子想选择小提琴,那么小提琴的音色像什么?将小提琴夹在脖子上会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2)
<正>创造性的教学现在的儿童学习才艺项目比从前多了许多,除了音乐、舞蹈,还有美术、陶艺、心算、电脑、英语等。不管什么才艺的学习,从教育心理上来分析,太致可分为两类方式:一是使用"刺激反应"的方式,来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另一种则是使用"启发培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
<正>电子琴作为一种新型的键盘乐器,是电子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它有着其他传统乐器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可惜在很多老师及家长的认识中,还存在了一些"教"与"学"的误区。于是,很多学生家长在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电子琴后都会产生让孩子转学钢琴的想法。到底该不该转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家长有此想法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家长对电子琴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家长开始选择让孩子学习电子琴时,只是把它作为学习钢琴的"敲门砖"。他们认为电子琴就是"体积小一点的钢琴""便宜的钢琴"。很显然,家长们一开始就搞错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0)
<正>编者按:郑又慧是台湾儿童音乐教育专家,从事儿童音乐教育30多年,她将多年来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和演讲中遇到的各类有关音乐学习的问题和自己丰富的经验结合写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一书,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被一些读者誉为"小百科全书",曾获得台湾出版最高奖"金鼎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6)
<正>开学了,很忙,什么事都有。办公室人很多,主要都是家长,来学校都是为了孩子:报名,找班,升学,转学,提交困难补助申请,等等,不一而足。其实都是高中孩子了,以孩子的能力,完全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有的家长不放心,但实际上家长做得不一定比孩子好。两个家长来办公室,等了很久,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找学校签章,回去向乡镇申请困难补助。问孩子在哪个班级,班主任是谁,也不知道。我说:"情况都不了解,怎么替你签  相似文献   

7.
专家问答     
《Planning》2014,(4)
<正>问:孩子刚开始学钢琴,家长该怎样辅导呢?石蕊答:从某种角度上讲,对于初始学琴的孩子,特别是幼小的儿童,真正的老师是家长。辅导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充满爱心的交流,是以严格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必备的知识和正确的要求去帮助孩子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概括起来,家长辅导孩子学习钢琴要做的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郑又慧是台湾儿童音乐教育专家,从事儿童音乐教育30多年,她将多年来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和演讲中遇到的各类有关音乐学习的问题和自己丰富的经验结合写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一书,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被一些读者誉为"小百科全书",曾获得台湾出版最高奖"金鼎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正>美育教育这些年已逐渐成为每个家庭的育儿标配。在孩子的美育启蒙阶段,父母的初心都是希望通过美育打开孩子对艺术审美的认知,开发大脑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随着美育教育的成功开启,家长们也确实发现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积极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进一步升级——学习乐器。乐器学习的门槛,我个人觉得分为两类:一是经济成本,二是时间成本。对大多数刚开始考虑学乐器的家长来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3)
钢琴作为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提高艺术素质的一种重要乐器,随着我国社会科技文化创新的进一步开展已逐步得到多数家长的重视,"学习钢琴,培养琴童"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让孩子从小学习钢琴便成了许多家长的共同愿望。但由于小孩自身的特点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许多教师和家长也感到非常的困惑。为此,本文针对儿童钢琴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解决一些教师和家长的困惑,也便于孩子们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能够尽早进入佳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8)
《解放孩子的潜能》一书由英国马丁·洛森著,被称为"华德福父母指南"。该书是对华德福家庭教育思想的全面介绍,旨在指导并帮助父母了解和支持孩子。任何家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家长都应首先明确对自己孩子的角色定位,即家长对儿童的态度。"怎样对待儿童"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甚至是一切儿童教育活动进行的前提。所以了解华德福教育的儿童观是把握华德福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在中国提倡华德福教育的重要理由。本文试图通过对《解放孩子的潜能》及相关华德福教育著作的阅读与理解,阐述华德福教育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1)
<正>除了学习音乐,琴童和其他儿童没有差别,也要全面发展,培养琴童不能偷工减料。一、独立人格家长陪练是为了将来不陪。学琴中,低龄儿童需要成年人频繁的、大量的帮助。但物极必反,过多的帮助可能会打断、抑制或剥夺孩子的独立思考。儿童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受到人格上的平等待遇,被鼓励独立决策。我观察到,一些琴童家长长期训导孩子"要听话",一旦孩子有不同想法就抱怨,还有的家长夸耀孩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3)
郑又慧是台湾儿童音乐教育专家,从事儿童音乐教育30多年,她将多年来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和演讲中遇到的各类有关音乐学习的问题和自己丰富的经验结合写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一书,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被一些读者誉为"小百科全书",曾获得台湾出版最高奖"金鼎奖"。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
<正>随时随地听音乐对于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来说,妈妈的歌声是最好听的音乐。与孩子相处时,轻声地哼着儿歌、童谣、催眠曲;在上学的路上,与孩子手牵着手,念段唐诗、《三字经》,几趟路来回,孩子就可以背下来了。作为家长,特别是母亲,您所做的,或没做到的,都将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同样是"欣赏"音乐,在做法上,仍该有所讲究,给您的建议如下:除了睡眠时间,可以随时随地放音乐给孩子听;不必要求孩子"坐着"欣赏音乐,孩子处于各种状态都可以给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12)
<正>作为一名在初中工作多年的英语教师,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常常会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上小学时英语成绩挺优秀的,怎么上了初中就成了学困生?"我想,产生这种困惑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家长对中小学英语之间的差异不是很了解。小学英语侧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中学英语则侧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注却有所放松。再加上到了初中,孩子的学习压力、课程难度都有所增加,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现在学生成绩的两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9)
<正>现在,孩子一旦被发现有喜欢音乐的倾向,最激动不安的就是家长。"这孩子到底有没有音乐天赋?""让孩子学习钢琴还是小提琴呢?""该给孩子找什么样好老师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接踵而来,但都有人给出种种解答,也算是爱的表达。但爱孩子没有千篇一律的公式,这里介绍两个更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以备广大家长参考。美国卡鲁斯著的绘本图书《爱音乐的马可》大致情节是这样的:马可自幼很喜欢音乐,只要能碰到的乐器他都会去摸摸、敲敲、弄弄,不久便能演奏简单的乐曲。但马可爸爸抱怨说:"马可这音乐简直让我发疯!"马可妈妈委婉地告诉他熟能生巧,这是掌握一件乐器必须的过程,劝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2)
<正>(4)考试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阶梯。大多数家长看到孩子的卷子,就会说:看你马虎吧!要不,你也得一百分了!我认为,每学期的期末考试都是对学习成果的检视: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心理素质、应试技巧等,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阶梯。孩子在小学的10次期末考试中每次都有收获要比每一次都得一百分意义大得多。记得孩子第一次要参加期末考试,她既有要放假的喜悦,又有对考试的恐惧。于是就在考试前一天晚上,我和她早早地躺在床上。我对她说:"闭上眼睛,妈妈怎么说,你就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2)
<正>孩子"不想上学"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不想去上学的问题,换个角度想想,家长自己在经历青少年时期的时候,也会偶尔产生"今天真不想去上学"的想法,实际上未成年人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无法准确表达,或者害怕家长不理解所以不愿意表达。每个孩子成长环境不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从我这么多年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来看,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学习压力:这是一个非常直接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当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或者有很重的学习压力(例如高三,初三升学)时,就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家长给予的压力过大:有的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孩子时常无法准确匹配父母的预期,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4)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心理上关心这些学生,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在班集体中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要多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让他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总之,教师要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3)
<正>学习器乐演奏,可能是世界上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更让低龄琴童苦不堪言。没有人生下来就爱吃苦,为了让琴童爱琴,家长必须多动脑筋,尽一切可能把练琴变得有趣。下面是一些基于个人经验的提高和保持琴童学习兴趣的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看不见的精灵孩子和乐器的关系,从开始学习器乐的第一天就变得愈发紧密了。对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说:"每件乐器里都有一个小小的音乐精灵。我们看不见,但是它真的存在。如果你奏出了美妙的音乐,它就会在空中随着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