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lanning》2019,(2)
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福乐智慧》与战国时期《论语》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对理想的人格追求即"求仁"和"修身正己"上都有很强的一致性。两本经典都在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有精辟的论述,尤其在具体的修身上《福乐智慧》与《论语》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论语》作为儒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像《福乐智慧》自成一种文化体系,在对比两者异同点的基础深刻的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2)
《断背山》与《蓝宇》,都是有关同性恋的影片。纯粹的爱是不分性别的,这是两部影片主题的相同之处。然而《蓝宇》中所表现的爱情馥郁浓烈,结构上的倒叙,色彩的昏暗,独特地表现了同志恋情在现实中的处境。与之相比《断背山》则艺术风格缓慢细腻,注重人性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在常规伦理道德窒息下的个体伦理感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1)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对裘帕·拉希莉的《性感》进行解读,阐释贯穿作品的伦理线和伦理结,分析麦蓝达如何陷入伦理困境并最终选择走出困境,从而解构麦蓝达对婚外情的心理认知过程,显示人物在家庭和社会伦理规范下的伦理身份建构,揭示作品的深层伦理教诲内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3):117-118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文论著作,每一篇都阐述了对于为文的指导。作为"文之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正纬》篇,既体现了刘勰"宗经"的指导思想,又说明了谶纬对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为展现小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由中国作家协会批准并举办的"不忘初心、书写中国"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活动中,有两部作品被提名被入选,这两部作品分别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这两部作品无论是创作时还是在当前时代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下方面针对《白鹿原》和《活动变人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5)
先秦时代,人与自然联系紧密,《诗经》与《庄子》中均有关于鸟类的大量记述。"鸟"之意象,对《诗经》和《庄子》的艺术表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比较二者艺术风貌,《诗经》与《庄子》中的鸟类意象也大有不同,总体来讲,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从内在意蕴上看,《诗经》中的鸟多被寄托情感,《庄子》中的鸟多寓意思想;从创作方法上看,《诗经》中的鸟多为客观描写,《庄子》中的鸟多为主观虚构;从功能作用上看,《诗经》中的鸟多是情感媒介,作比起兴,《庄子》中的鸟多是说理工具,论道明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
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通过作者梦境和寓言的方式来将基督教中原罪、悔罪、皈依、信主、赎罪到得救这几个阶段展现的淋淋尽致。作者班杨通过描写主人公"基督徒"和"女基督徒"历经磨难寻找天国,寻求救赎的过程,在描写过程中作者从人名、地名以及故事情节的设计上都受到《圣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0)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明清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其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成书以来一直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究其原因当为两书塑造人物的成功所至。《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性较固定,终其一生变化不大,有人物本身的鲜明特点。《水浒传》的人物也是个个有自己的特色,但施耐庵和罗贯中的二人创作对罗贯中一人创作的《三国演义》多有超越,至少在人物刻画上《水浒传》中人物比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再是脸谱化的一种性格,其性格往往具有复杂多变性。另外《水浒传》中人物形象刻画比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更加注重人物的语言和人物行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37-42
杜甫的《兵车行》与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都是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反对开边战争,但由于作者生活境遇、所处位置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两首诗所折射出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亦不一样,但他们同样都是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9)
性描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描写在作品中描写态度的不同,把握分寸和表现的角度的不同,便会导致不同的美学意义和社会效果。本文就1993年出版的《废都》和《白鹿原》中的性描写予以剖析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试图探讨"性"描写在小说中的原则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5):109-112
《孽子》和《品花宝鉴》这两部作品虽然年代相隔久远,但因为都涉及同性恋的题材,所以常被人们一起论及,但其实这两部作品对同性恋题材的处理迥然不同,这些不同之处透露出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气息和对生命意味的探寻。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4)
《老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著作,既博大精深又浪漫雄奇,其思想、艺术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圣经》是基督教的圣典,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中华民族和希伯来民族的文化元典,《老子》和《圣经》中所展现的不同的智慧观,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展现中华民族和希伯来民族智慧的深层意味和核心价值。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两书中的智慧观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通之处,这也是中西方文化传统比较有魅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2)
"王魁故事"在宋朝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而王魁故事中的"桂英"也因其独具特色的性格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尤其是话本《王魁》和传奇《焚香记》两部作品中,桂英的形象都深入人心。通过两部作品中对桂英形象的全面分析,观看桂英这一形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要介绍路斯及其《言入空谷》文集之后,选译了该文集中的两篇主要文章一一《建筑材料》与《饰面原则》。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
该文首先分析吴冠中的《苏醒》和波洛克《第19号》的创作背景,通过绘画语言比较两幅作品在造型语言、线条运用和色彩表现上的差异,相同点是两者都突破传统,运用抽象语言在满构图作品中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3)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将中国精神介绍到法国以及西方社会。但两剧无论是在叙事层面还是在意义层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值得去深入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9)
《逆世界》是一部讲述一个发生在双重引力的太阳星系,两个各自拥有引力的世界同时绕着太阳旋转的电影。本文从《圣经》的视角对电影《逆世界》进行分析和解读。目的在于说明《逆世界》除了描述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外,还隐含了深刻的《圣经》文化溯源,反映了人神关系从和谐到破裂到通过爱得以恢复的救赎过程。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8)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在指导中国具体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通过对《实践论》、《矛盾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的分析,并阐述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实践论》、《矛盾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
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与康熙年间焦秉贞的《桐荫仕女图》虽然在手法和意趣上都存在很大不同,但两幅画在主题与构图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二者同属于仕女画,都反映了建筑背景下的女性活动,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笔者从女性形象的刻画、绘画媒材的选择、透视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在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后,中国画所受西画之影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7)
《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刊登的有关北京雾霾的报道在报道频率、议题分布、报道版面和配图、报道倾向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两报对新闻客观性、平衡性的把握不尽相同,其议程设置的不同侧重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报道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