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4):140-141
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湘鄂赣三省乃至中国中部地区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武汉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的战略目标应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打造成继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确认了次级城市或二三线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方向。专家认为,城市群建设可从三个层次推进:一是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海峡东岸。二是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等。三是7  相似文献   

3.
在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协作有待加强。基于企业关联网络,利用百强企业分支机构之间的关联数据,通过"总部—支部法"进行关联度测算,发现在长江中游区域的"城市圈"、省域、长江中游城市群3个尺度上,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呈现出"弱—强—弱"或"强—强—弱"的变化规律,在省域尺度上区域协作水平高,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尺度上区域协作水平下降明显;在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中,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作水平最高,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次之。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省域经济"的特征较明显,"省级行政边界"对企业分支机构选址行为有较大影响,从而对所在区域协作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罗辑 《建筑》2010,(18):27-29
<正>湖北处于中国内陆腹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全省日渐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担负着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任。目  相似文献   

5.
行业视窗     
正世界首条公铁合建盾构隧道——武汉地铁7号线隧道顺利穿过长江2018年4月20日上午,汉口胜利街、三阳路交会处,盾构机破洞而出,又一项工程纪录诞生:直径达15.2 m的武汉地铁7号线三阳路越江隧道,实现右线贯通。三阳路越江隧道是世界首条公铁合建的盾构隧道,也是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该隧道位于武汉长江二桥、青岛路长江隧道之间的江底,长约2.6 km,包括左右两线。武汉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由东西湖园博园—洪山野芷湖,全长约31 km。目前沿线所有车站主体结构均已完工,武昌段、汉口段区间分别实现轨通,预计于2018年年内开通试运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3)
<正>武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被誉为"九省通衢"。美丽的武汉江河纵横,湖港交织,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我认识武汉,是从背诵李白推崇的那首诗开始的。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给美丽的武汉披上神秘的面纱。而毛泽东的名句"一桥  相似文献   

7.
武汉两江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既以水乡泽园著称,又以“九省通行”闻名。桥梁在武汉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悠久的历史,并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树起了新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武汉桥梁建设浓墨重彩,以长江二桥为代表的大跨度斜拉桥更铸就了武汉桥梁建设之辉煌。二十年前的1978年,武汉共有城市公路桥35座,总延米长3417.27米,占全市道路总长度的2.8%。跨江、跨河桥梁仅三座。那时,武汉没有一座人行大桥和高架桥,更没有互通式的立交桥。武汉需要桥,人们渴望桥,长江和汉水缺少桥…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5月28日,随着12.5m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楚天号"启动,国内最大单管双线地铁盾构隧道——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越江隧道开始掘进施工,穿越长江。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是连接武汉市长江两岸的第4条过江地铁,越江隧道直径12.1m,是目前同内最大的单管双线地铁盾构隧道。该隧道是武汉轨道8号线一期控制工程,在长江二桥上游约450m处下穿长江,全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弱势群体研究所团队在咸阳大石头村新村农宅营建实验--尝试在关中地区二分半的宅基地限制下,以12.6x12.6m方形的院落构建关中新民居类型,推动关中新民居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关中传统民居作为北方民居的典型代表,因其特色明显,已经成为本土建筑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该文试图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的内在基因、外在特征以及地域特质的阐述,探讨其核心价值与特色,结合相关的实际工程探索,对目前广泛存在的对关中传统民居进行传承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方式与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归纳为三种创作模式即"目标—模仿"模...  相似文献   

11.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起源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在上海流入太平洋,长约6200km。目前长江上建有65座大桥,还有19座大桥在建。在建的马鞍山公路大桥和武汉鹦鹉洲大桥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塔悬索桥。为了平衡中间两跨的载荷,中间的主塔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因此,被设计成钢-混凝土叠合塔。鹦鹉洲大桥位于中国中南重镇武汉中心区域,在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5)
本文首先对"中心—边缘"结构视角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为:逐步实现交通一体化;区域信用合作成绩斐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等。其次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区域环境问题严峻;空间发展存在问题;产业升级亟需完成。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若干发展对策与建议:建立健全统一的区域环境共治机制;解决好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问题;京津冀应切实做好产业升级工作。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6,(5)
正0引言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早期区域概念的提出,到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等一系列区域的规划与引导政策的密集出台,再到党的"十八大"后陆续推出的长江经济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一体化等战略举措,跨政区协作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所关注的重点内容,相应的推进行动也始终未曾停止。事实上,为了能在  相似文献   

14.
正9月16日,由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与羿天设计联合主办、羿天设计承办的"长江主轴·城市远见——2018建筑空间国际设计峰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峰会邀请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际顶级设计机构,中国华中区域最具实力的地产企业以及来自上海和武汉的高校学者参与。会议聚焦未来城市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6月9日上午,在武汉长江江畔30 m深处,直径15.76 m的超大盾构"开泰号"从工作井中探出了头,宣告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全线贯通!作为我国首条公铁合建隧道、最大直径盾构法隧道,"超级工程"三阳路长江隧道对应着"超级"难度:地质极其复杂,隧道断面极大,出土量达100万m~3。而攻克这一难题的,是一家上海企业。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工程是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过江段,距离长江二桥1.3 km、距离青岛路长江隧道1.9 km。规划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1):53-57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关中西部气候生长期的变化规律,用现代气候变化理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宝鸡市11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记录。结果表明,在近50年中,宝鸡市日平均气温≥0℃和≥10℃的气候生长期显著增加,1981—2010年是气候生长期增加趋势最明显的时期,2007年是近50年气候生长期最长的年份。渭河川道区气候生长期最长,塬区及千河河谷一带增长趋势最明显,北部山区比南部山区气候生长期长。近50年,关中西部气候生长期显著增加,总农事季节延长,作物生长发育空间扩展,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关中八景"代表了我国风景资源集合和风景品鉴的传统范式,包含了丰富的多感官景观内容,也是关中地区自然环境变迁和城乡建设历史的真实写照。该文对历代"关中八景"的风景资源进行评价,厘清其中各种多感官景观内容,展现我国风景审美中多感官参与、因景生情、由情入境之过程,反映关中地区自然山水肌理和城乡建设规模,为该地区范围内城市特色的塑造、景观风貌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健生 《城市建筑》2012,(1):99-101
关中传统民居因其特色明显无疑是西安本土地域性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之一,而现代建筑创作中如何对这一语境进行传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所在,本文在对关中传统民居特质概述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与项目的实践创作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有机生长理论为视角,以蒲城为例,对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的功能秩序、空间秩序特色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街巷系统的功能融合、城市设计、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提出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系统规划的策略,创造功能复合的街巷、形成基因健康生长的"街巷网状系统"、尊重历史和文脉,从而达到对延续关中小城市传统风貌、缝合社会生活网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关中村民人体热舒适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农村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生活方式和传统建筑中均有体现。而现今我们必须关注的是如何发展关中乡村住宅的可持续道路。在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通过对数个村落的调研,发现住宅室内物理环境的恶劣现状。通过量化计算得出冬夏季室温都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之外,特别是冬季,室温远离人体热中性温度。为了提高人体舒适度,提出关中乡村传统住宅的改善途径,以期引导农民建造舒适整洁、节能的新农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