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Planning》2014,(11)
在道家的思想中,老子与庄子所创立的最高概念即"道"。道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和"以无为有"的价值取向,秉持"道法自然"的态度,这些都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思维和方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与艺术精神之间存在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建造师》2008,(4)
道家学派的两位主要创始人——老聃(老子)与庄周(庄子)以及反映他们主要思想的《老子》、《庄子》是研究道家美学思想最重要的资料。其中,《老子》的"大音希声"及《庄子》的"至乐无乐"、"法天贵真"等论述又都内含着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音乐美学思想,而且《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建立在《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基础之上,对《老子》既有一定的发展又有一定的改造与补充。《庄子》与《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8):40-41
虽然庄子属于唯心主义者,但他的思想在各个方面都能凸显其价值和意义。在追求宇宙世界的真理中,给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野。庄子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和《易经》的部分要点,文章以对比的方法可以更直观的认识到庄子思想的构成及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5)
一般认为《庄子》外杂篇成书于庄子后学之手,成书时代较晚。《庄子·外篇·胠箧》中"十二世有齐国"一句可以验证这一观点。以《胠箧》为例,虽然它多次引用《老子》一书,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庄子后学与老子思想的不同:老子提倡圣人之治,庄子后学根本反对这一点;老子对圣智、圣法有保留的批判,庄子后学则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老子提倡统治术,庄子后学则彻底否定。庄子后学对老子思想的改造,具有老庄思想差异、时代背景、学术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9)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庄子关于人生观、宇宙观、艺术观的论述,以及对审美问题的深入探讨,对我们当下进行审美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从造型艺术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庖丁解牛"和"梓庆削木为鐻"两篇故事的分析,对庄子美学思想进行基本梳理,以期从中找出庄子美学思想对造型艺术创作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是庄子思想的最重要部分,也是庄子的处事态度。庄子思想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影响,尤其对绘画的影响较大。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画,将庄子这一思想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小有名气的《鹰鹊图》,都是"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的具体表现。中国画家对庄子思想内涵表达手法不同、题材不一,但对表达庄子思想的主题始终是乐此不疲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5)
道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历程有起有落,当过治国思想,也曾被世人抛弃,但思想中的精髓于今仍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先秦道家和谐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包括老子、庄子对道家思想的贡献以及道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汲取道家思想精华,论析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天人、人人以及人自身等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8.
严敏 《华中建筑》2020,38(6):131-134
《庄子》中提出人籁、地籁、天籁"三籁之说",结合现代声景理念,挖掘庄子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声景理念,探讨声景的类型、构成与特点。重点分析"咸池之乐"的声景营造的递进过程,得出庄子哲学中"听者要有‘听之以气’的道化体验,而环境要遵循‘法天贵真’的美学法则,声音要达到‘和’的理想境界"这一"天籁之音"声景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期对传统造园及现代声景研究给予一定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
随着中国文化实力的提升,作为古代重要哲学与文化典籍的《庄子》在西方世界也引发了更大的关注。冯友兰英译《庄子》以其对原作哲学意蕴的阐释而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冯译的详细考察,发现译者多以西方哲学理论和术语释庄,致使原作在西方语境下发生了异化变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世界对《庄子》和以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不利于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以及尊严。纵观古今,关于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的话题有很多,也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哲学家,对于人生的价值和生命话题进行了阐述,其中,道家学派对于这句话记得阐述较多,比如说,道家先祖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对生命话题的阐述是这样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阐述无生命的起源问题,而道家学派的继承者庄子,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阐述,有了其他的见解,在他的具体言论中提出了"尊生"的思想。本文就通过具体例子,详细解读庄子对尊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易博文 《中外建筑》2015,(1):122-123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的很多传统艺术都有着相通之处,园林亦然。道教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及"无为"等思想都与园林的精华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从道教的精华思想出发,着眼于中国园林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文化为基点,试图找出道家思想对园林精神、元素、空间处理上的相通之处,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探究文化与园林间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3)
在海报设计中,一方面,研究"犯错"创意新颖的设计思想和独特的设计风格,有助于发挥平面设计的信息传达功能;另一方面,探索"犯错"创意的艺术价值,有助于为海报设计提供新思路。该文以海报设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犯错"创意的概念、来源、研究现状以及运用的目的和意义,使海报设计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4)
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美学思想的价值取向分为实用性、礼仪性和审美性等。这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尤以礼仪性为代表,对楚国漆饮食器产生了巨大影响,楚国漆豆的造物设计更可谓充分体现了该时期漆饮食器的礼仪性精神。该文以楚国漆豆的礼仪性精神为切入点,探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为未来拓展美学与艺术研究范围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6)
"逍遥"是人的心灵所达到的超然物外,闲放不拘的境界。庄子的逍遥思想所追求的一种无所牵挂、无所求的平静心理,以"逍遥"之境界去达到内心的平静,这便是庄子的选择。怎样能做到"逍遥游",何人可以"逍遥游"?具体来说,就是"无名"、"无功"、"无己"。  相似文献   

15.
李幼 《山西建筑》2015,(3):9-10
从历史影响、地域文化、人文思想、社会价值等方面阐述了文化因素对建筑文化、建筑设计的影响,综合分析了人文、历史等因素与建筑的融合,试图找到传统与现代、现代生活与当代建筑的结合点,提出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潘朵 《城市建筑》2023,(16):11-13
随着建筑艺术的发展,光影设计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其美学价值及文化价值为建筑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国内外建筑设计师从光的角度将自我的精神思想融入建筑设计,赋予建筑独特的深层哲学含义。通过探究光影设计在不同建筑空间中的运用,从建筑的哲学传承角度出发,分析并总结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设计本位思想,阐释建筑哲学中的光文化与建筑作品中的光影设计的关系,挖掘光影设计对建筑空间发展的有力推动性,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6)
以现代文明视角论,敦煌哲学的本质便是现代人文精神资源汇总。同样,也是现代文明所着重建设的谓之"内在追求"的意义。敦煌哲学的精神转换成为现代文明构建的哲学框架,不仅给敦煌哲学的精神价值重新赋予了具有现代精神与生命力的理论出路,也给现代文化的构建寻找出了深刻与醇厚的人文精神理念与哲学底蕴,最终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给予了内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7)
以现代文明视角论,敦煌哲学的本质便是现代人文精神资源汇总。同样,也是现代文明所着重建设的谓之"内在追求"的意义。敦煌哲学的精神转换成为现代文明构建的哲学框架,不仅给敦煌哲学的精神价值重新赋予了具有现代精神与生命力的理论出路,也给现代文化的构建寻找出了深刻与醇厚的人文精神理念与哲学底蕴,最终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给予了内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5)
《老子》道德观,可以从"上善若水、道法自然、轻名弃利、"理解。这种思想可以促进人们人格的独立和完善,对抑制当代人们浮躁的心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潜在地、隐含地作用于当代社会,对当代的道德教育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对我们完善德育目标、扩大德育整体效应,重视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尤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中国党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总书记结合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并在中共十六大中提出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的论断,对中共党史研究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为理论指导,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党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