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研然 《电子世界》2014,(8):236-236
二次冷却水控制是连铸生产中的一项核心技术,二次冷却水控制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板坯质量的优劣。因此,二冷水控制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莱钢圆坯连铸机,对二冷水控制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二冷水的主要作用是为连铸二冷段提供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冷却水,针对此介绍了二冷水L1和L2控制系统数据通讯的优化模式,及对现有二冷水系统的升级改造。系统升级后提高了铸坯的表面和内部质量,并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3.
连铸机系统的升级,实现二冷水的高精度控制,手-自动切换都能精确定位调节阀的开度,从而达到高精度控制水量,对铸坯实现最佳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4.
鹿艳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11):84-86
连铸二次冷却段是连铸机的关键设备,二次冷却控制直接影响连铸坯的内部和外部质量,其特点是要求流量控制范围大。二次冷却水量的控制范围随喷嘴的压力一流量特性而变化,所以测试、分析喷嘴特性尤为重要。宝钢喷嘴试验装置主要是模仿连铸二冷各段内、外弧的冷却工况,对喷嘴的冲击压力特性及水流密度特性、热态特性进行测试,并由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给出冷却水量与铸坯冷却状态之间的特性关系,对系统功能及主要控制技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水雾环境对红外辐射有着较强的衰减作用。在工业生产中水雾环境十分常见, 连铸二冷区铸坯的冷却装置采 用的就是人工水雾系统, 而准确掌握连铸二冷区铸坯表面温度对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二冷区 大量水雾对连铸坯表面非接触式测温存在干扰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 Mie 散射理论的校正方法。首先根据现场使 用的气水喷嘴进行模拟实验, 分析现场水雾的水流分布, 建立水雾状态模型; 然后分析水雾状态模型下红外辐射的衰 减特性, 通过模拟试验计算得到相应的消光系数, 并利用朗伯比尔定律得到红外辐射衰减的校正因子, 将校正因子添 加至非接触式红外测温系统中进行实时温度值的校正。研究表明, 通过校正因子的导入能够有效地提高非接触式红 外测温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马交成  刘军  王彪 《电子学报》2015,43(8):1616-1620
连铸生产过程中,铸坯内部温度场无法实时测量,表面温度难于准确测量,而稳态传热模型不能模拟实际工艺参数频繁变化的浇注过程,本文建立了实时凝固传热模型,并对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考虑到铸坯表面随机剥离的氧化铁皮对其测温的干扰,研究建立了基于面阵的CCD测温系统,并结合数值分析方法,消除了铸坯表面氧化铁皮对测温的干扰,还原铸坯表面真实温度,使测量的铸坯表面温度波动在±10℃范围内.通过采用CCD面阵测温、射钉测厚以及数值分析方法,实现了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铸坯温度场在线测量,为二冷配水动态优化和铸坯温度场闭环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文为 《山东电子》2011,(5):59-61,71
莱钢合金钢大方坯连铸机采用了结晶器电磁搅拌、结晶器液压振动、动态二冷配水以及动态轻压下等多项国内外先进连铸工艺以改善铸坯内部质量,提升产品品质。与之配套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连铸机设备进行控制的同时,对各项先进生产工艺进行了建模和控制,以达到各项指标要求。本文主要讨论了该连铸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控制功能,重点介绍了连铸机采用的结晶器电磁搅拌、结晶器液压振动、动态二冷配水以及动态轻压下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发电机内冷水铜离子超标问题的跟踪、分析,判定运行中发电机内冷水pH值偏低导致发电机空芯导线铜腐蚀造成内冷水电导率合格率低,铜离子含量超标的要因。通过技术改造,加装SANTA-4型发电机内冷水调节装置,控制内冷水pH值、电导率合格,彻底解决发电机内冷水铜离子超标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低温共烧的工艺角度来研究氮化铝坯片和银浆的排胶,从而确立排胶的温度及烧结气氛的控制.结果表明,二次排胶法与在氮气气氛中加入微量氧进行烧结,获得了综合性能优良的银布线多层陶瓷基板.  相似文献   

10.
尹新权  王珺 《信息技术》2009,33(12):59-61
采用T-S模糊模型与预测控制相结合,对模糊预测控制进行了研究。利用模糊聚类和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T-S模糊模型,并将其作为预测模型。利用T-S模糊模型对非线性系统的良好描述特性,结合预测控制的线性滚动优化,实现对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光  李郁  王荫庭  蔡英时  高健 《中国激光》1987,14(11):700-702
一、引言 光纤通常是由光纤坯棒拉制而成,而光纤坯棒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沿光纤坯棒半径的折射率分布,这一分布又取决于坯棒中掺杂物的浓度分布。 光纤坯棒通常是由气相沉积法制成的,通过改变气态物质的流量、流速来达到合适的掺杂物分布,但实际沉积量很难控制,因而必须经常对坯棒进行掺杂物的分布检测,以指导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二、影响陶瓷介质微观织构的工艺因素陶瓷材科的微观织构是通过最终的烧成工艺而呈现出来的,因而烧成工艺控制得是否合宜,直接影响着瓷坯的微观组织.但是,合适的烧成制度的确立是与制造材料所选用的原料或是粉料的物理形态、颗粒细度、杂质含量以及素坯的成形条件等密切相关的,因而,原料或是粉料的物理和化学的性状,素坯的成形条寸牛也都要最籍地影响瓷坏的微观粗撒。 (一)原料或粉料的化学、物理性状对晶格  相似文献   

13.
高纯氧化铍陶瓷基片及金属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氧化铍陶瓷原料纯度、杂质含量、煅烧温度、颗粒度分布、成型方法、烧结曲线陶瓷基片十分重要.特别是成瓷后的基片晶粒大于45 μm,直接影响抗折强度、体积密度、金属化抗拉强度(晶粒粗大抗拉强度低于30 MPa),氧化铍陶瓷基片采用轧膜成型,由于轧膜成型具有方向性,坯件中水分含量控制不严(南方坯件容易吸潮),烧成坯件有收缩变化,使基片产生开裂变形及翘曲,对金属化印刷、电镀及键合强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原料制备、成型、烧成等工艺进行研究控制,使氧化铍陶瓷基片及金属化的合理性、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α-Al2O3颗粒形貌及其陶瓷显微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是由压制坯体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坯体由颗粒压制而成,所以陶瓷的烧结不仅是颗粒之间的烧结行为,更重要的是坯体的烧结行为.烧结是陶瓷烧成的重要环节.影响坯体烧结的因素相当多,其内在因素是粉末的特性.粉末特性是影响烧结的重要因素之一.表面能是颗粒烧结驱动之一,形貌对颗粒的表面能影响很大,所以颗粒形貌对陶瓷烧结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为了陶瓷的竞争力,研究者正在对既性能好又价格便宜的原料进行研究.人们对颗粒团聚体和颗粒大小影响烧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5],但颗粒形貌对坯体烧结性能影响的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15.
何倩 《电子测试》2020,(9):137-138,33
主要介绍了连铸铸坯喷号改造的原因和重要性,由人工喷号改为自动喷号的过程。详细介绍了由机械手代替人工喷号带来的便捷:全自动控制,减少人工干预,能够对铸坯坯头进行除磷。整个系统采用西门子PLC硬软件设计,喷号采用ABB六轴机器人成套设备,HMI集中控制一体化控制理念,形成实时数据报表和相关曲线,系统还带有语音报警和摄像监控功能,实现连铸铸坯喷号的无人值守,且铸坯喷号清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泡沫陶瓷填料表面的热、质传递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接蒸发冷却系统,考虑了因水蒸发或凝结而引起的水的质量变化和空气的质量变化,推导出描述泡沫陶瓷填料表面以湿空气与冷水的温差和水蒸气分压力差为驱动力的热质传递过程的微分方程组,建立了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对数值解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干空气质量流速和冷水质量流速对泡沫陶瓷填料热质传递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对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原理分析,推导出了光纤陀螺输入输出的关系式,结合随机游走系数的表达式,指出光功率稳定性的两种影响方式,一是引入白噪声,二是改变控制参数.然后建立了光纤陀螺控制模型,研究了光功率衰减与波动对系统调节时间和控制噪声的影响,同时针对光功率衰减对随机游走系数的影响,提出了动态调整最佳调制深度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和优化控制方案对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精度保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达到对液位控制模型进行实时模型参数辨识,并实时计算出较为理想的PID参数对水箱进行实时控制的目的,采用最小二乘算法改进法及基于Ziegler-Nichols整定法的改良公式,进行水箱液位控制实验。得到对水箱液位进行实时控制的结果,其中超调量、控制时让均较为理想。结果证明此方法合理可行,具有对变化模型进行实时辨识的特点,结合动态辨识与基于模型的PID自整定法对非常规模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单级倒立摆控制是一个即复杂而又对准确性、快速性要求很高的非线性不稳定系统控制问题。单级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对研究其稳定性具有指导作用。针对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性的倒立摆系统,运用牛顿动力学方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并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状态空间模型。然后对该模型分别进行LQR控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二次型最优控制具有良好的响应性能和算法简单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X模型的飞机尾翼压电结构系统辨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国产型号飞机垂直尾翼50%的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压电陶瓷PZT和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作为驱动器,对飞机尾翼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该文主要采用时间序列法对该模型的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辨识研究。首先选用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受控自回归模型(ARX)模型;然后通过实验获得了系统控制通道的模型;最后通过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和验证,表明了所用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