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隧道三极管     
隧道二极管发明以后,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目前正在研制一种隧道三极管。这种三极管的结构与晶体管相似,它的发射极与基极结合是属于隧道二极管形式的,而集极与基极结合则与  相似文献   

2.
1947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刚ENIAC在美国宾州诞生;同年,贝尔实验室的Schockley博士发明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的晶体管:到今天,Internet盛行、信息高速公路初见端倪,信息技术在近半个世纪内以令人炫目的速度繁衍,演化着。在这场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中,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Unit)以其作为计算机“大脑”和“心脏”这一核心地位而始终处于变革风暴的前沿。从2300个晶体管到2800万个晶体管、从4位带宽到64位带宽、从计算器芯片到超级服务器芯片,CPU在过去30年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弘、 异彩纷呈的变革之图。  相似文献   

3.
60年前的1947年12月,3名贝尔试验室的科学家John Bardeen、William Shockley和Walter Brattain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从而开辟了现代电子时代。晶体管的发明工作始于新泽西州的默里山,科学家们在这里寻找电子管的替代品。电子管虽然能够放大音乐和语音,并使长途通话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  相似文献   

4.
Inside Track     
哲华 《个人电脑》1997,3(6):23-23
辉煌纪念日:今年是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50周年,这个发明影响到了每一个领域。连伟大的比尔·盖茨的财富都是它的直接成果。 当莫尔作出电路中的晶体管的数目会以指数级增长,因此计算能力也会以同样的速率增强,但价格却不会上涨的论断后,人们知道了计算能力是如何加强的。而这一论断就是著名的莫尔定律。在最近一次美国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举行的回顾业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40年代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诞生;50年代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产生;60年代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试验成功;70年代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宣告投产;80年代以来,有关国家在研制第五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一人工智...  相似文献   

6.
化学家们“第二次”发明了晶体管:他们将单个荧光分子在各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光子计算机的时钟频率达到50万GHz,而硅芯片计算机将被搁置一旁。  相似文献   

7.
1947年贝尔实验室科学家W·肖克利、W·H·布拉坦和J·巴尔丁发明了晶体管,第一个晶体管的大小与普通手表差不多.现在仍是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大小只有一个分子的晶体管,它的大小只有针尖的千万分之一.贝尔实验室副主任弗雷德里科·卡普索指出,这项成果将成为新世纪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计算机,一直以来都以奇迹般的速度发展着,其硬件性能正如著名的摩尔定律所预测的那般,每两年翻一番。然而,路有尽头,由于物理上的限制,由晶体管构成的集成电路终就会走到不能再提升性能的一天。在晶体管集成电路山穷水尽的时候,计算机的性能要想再取得突破,就必须另辟蹊径,而生物计算机,就是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该文探究了生物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组件计算机     
四十年代末期,电子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新技术:(一)半导体晶体管和(二)电子计算机初露苗头,经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互相有关的两个重要科学技术领域和电子工业生产体系。目前,计算机中的主要有源元件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通过这些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首先要考虑机器的稳定可靠性,计算容量的增大和计算速度的加快;(二)半导体器件的优越性主要是通过半自动化生产技术中工艺的精确性,可重复性及可控制性来实现的;(三)计算机及半导体器件两者的设计的改进是相互制约的,如晶体管线路开关速度的提高受到导线的传输时间所制约;系统的增大受到器件及组装的稳定性、体积及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模仿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的现象,这就是仿生。锯子的发明据说是牧童割草时被有刺的草割破手而获得启发;人们看到了转动的飞蓬而发明了轮子。以后,人们根据鹤的体态设计了掘土机的悬臂,又从鸟类那儿得到启发制造飞机。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人们对生物模拟越来越感兴趣,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仿生学这门新学科也就应运而生,成为现代科学的宠儿。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制作模拟其卓越机能的装置的科学技术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边缘之上的大有前途的综合性学科。 计算机工业在近几十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技术的现在计算机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目前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密度已近当前技术的理论极限,随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由于晶体管的可靠性高,而且功率损耗小,所以它很适用于计算机线路中。计算机的大部份线路都已经用晶体管替换了真空管。但是直到最近,市面上还没有一种晶体管,能用来产生驱动矩形回线的矩阵磁心存贮器的脉冲电流,而且仍能工作在制造厂给出的最大极限值之内。  相似文献   

12.
<正> 晶体管联机测试笔获88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铜”牌奖,它是一种高效率,高准确度的在线测试专利发明工具,它以其低廉的成本、灵巧的结构、优异的性能获得了国内和国际上众多参观代表的好评。使用这种晶体管联机测试笔可以不必分析电路的  相似文献   

13.
在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中作为开关使用的晶体管主要有双极型和MOS-FET两种。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本来是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于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商品化。90年代中期后,适用于荧光灯尤其是紧凑型荧光灯(CFL)电子镇流器的低功率IG-BT应运而生,且崭露头角。 IGBT的图形符号及其主要特点 IGBT可以看作是由一只MOSFET输入跟随器和一个双极型晶体管的复合结构组成,图1(a)为N沟  相似文献   

14.
笔者等于1958年1月完成了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ETL MK-4的研制工作。后来,该机就成为日本若干种国产晶体管计算机的基础。此后,笔者等除把 MK-4机改制为 MK-4A 计算机外,又采用同样的基本线路先后试制了几台计算机。以目前的水平而论,这些计算机的速度是相当低的。用磁鼓作内存贮的 MK-4机的加法操作速度平均为3.4毫秒。在 MK-4机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激光的发明是20世纪中期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对人类社会文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人们把激光和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列在一起,称为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激光的出现不但引起了光学革命性的发展,冲击了整个物理学,并且对其它学科如化学、生物学和技术及应用学科如电机工程学、材料科学、医学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像蒸汽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晶体管、计算机这些创新一样,激光是一项通用技术,它提供了可以在大量实际领域应用的技术能力。对光盘存储而言,激光的发明是光盘存储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它为光盘存储提供了一个有足够功率并且能…  相似文献   

16.
CMOS的回归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逻辑电路元件是晶体管,晶体管分为双极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两种。 微处理器中的逻辑元件主要采用的是MOS—FET,MOS—FET又分为n沟道MOS—FET和p沟道MOS—FET两种。 ECL(Emitter Coupled Logic,射极耦合逻辑)是差分放大器的一种。由于是让晶体管工作在有源区,所以开关速度非常快,一直是超级计算机所采用的一种电路。但是,因为有源区总有电流流动,所以电耗比较大。在采用ECL电路的超级计算机中,必须在各个处理器单元安装水冷装置,以控制处理器的温度升高。 在MOS的逻辑电路方面,现在的主流是将p—MOS和n—MOS互补组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李江卫 《个人电脑》2004,10(12):218-226
现代半导体制造技术可以一直追述到1959年,当时,仙童公司和德州仪器同时发明了全新概念的集成电路——通过一种特殊的平面处理技术让硅晶体管大批量集中在同一块芯片上,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只能进行单个晶体管的生产组装,  相似文献   

18.
Video CD是三种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一种是Video(可通俗理解为数字影视)技术,另一种是CD(某种意义上理解为光盘)技术,第三种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同领域的技术相互结合产生新的技术,进而形成新的产业,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光盘技术是70年代的重大科技发明;进入80年代,CD技术促进录音带向数字激光唱盘过渡;进入90  相似文献   

19.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用电子线路制成的计 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冯·诺依曼等提出“电子计算机逻辑 结构初探”的报告,奠定了存储程序 式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并开始研制相 应的EDVAC计算机。1947年·美国科学家肖克莱等发明晶体管。1948年  相似文献   

20.
<正> 从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计算机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由于微电子学工艺的突破,前四代计算机在硬件结构工艺技术方面有重大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