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王磊 《煤》2021,30(4):53-54
高瓦斯矿井为了防治单“U”型通风回采工作面瓦斯灾害,采用对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进行调整并结合抽采本煤层煤体瓦斯的方法进行瓦斯治理。结果显示,回采工作面作业期间上隅角瓦斯浓度最大显示为0.4%、回风流瓦斯浓度最大显示为0.25%。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首采层回采工作面“U”型通风条件下,邻近层瓦斯通过煤岩体卸压产生的裂隙大量涌入到上隅角并进入回风流造成瓦斯超限的问题,以东于煤矿03X04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回采工作面“U”型通风条件下采空区卸压瓦斯运移规律,从而确定了“回采工作面运输、轨道巷+高、底抽巷”相结合的“一面四巷”联合瓦斯治理技术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到81%,本煤层瓦斯含量下降了33%,完全处于卸压范围内的边部底抽巷拦截钻孔抽采纯量达到单孔0.02~0.03 m3/min,瓦斯抽采浓度最高达90%,抽采纯量提升2倍以上,大幅度减小了下邻近层瓦斯涌入回采工作面和上隅角,回采工作面轨道巷和边部底抽巷回风流瓦斯浓度稳定在0.2%~0.4%,上隅角瓦斯浓度处于0.3%~0.4%,有效地解决了回采工作面“U”型通风条件下上隅角和回风流瓦斯超限的问题,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范英文 《煤炭技术》2003,22(Z1):52-53
0前言 井工矿井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由于受风流流动的限制,是工作面瓦斯积聚的特殊地点.在高瓦斯矿井若处理不好上隅角的瓦斯,就会发生上隅角瓦斯超限.  相似文献   

4.
于辉华 《煤炭技术》2003,22(Z1):32-34
0前言 在高瓦斯矿井中,U形通风回采工作面上隅角不仅容易积聚瓦斯,而且采空区内的瓦斯容易通过上隅角漏入回风巷,引起回风流中瓦斯超限,对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针对这种情况,该公司近几年采用了局部抽放,设假巷尾排等技术手段,成功地治理了四个工作面的回风超限和隅角积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安全生产,本文以桃山矿新一采区427采面为例,探讨薄煤层瓦斯来源以采空区为主的U型通风工作面的隅角和回风瓦斯超限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FSWZ——11B型轴流抽出式局扇在瓦斯管理中的应用淄博矿务局南定煤矿尹经梅薄其山谭云寿曹元森蒲先功关键词瓦斯抽排下隅角瓦斯浓度抽出式局扇1前言在高瓦斯回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回采工作面的上隅角(或下行通风的回采工作面下隅角)瓦斯积聚始终是威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新疆焦煤一八九○煤矿为高瓦斯矿井,为解决该矿采用U型通风系统存在的3310采煤工作面巷道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采用卸压带抽采、上隅角插管、横川埋管抽采相互配合的模式治理瓦斯.瓦斯检测结果显示,3310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为0.36%~0.67%,上隅角瓦斯未超限.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高瓦斯回采工作面在“W”型通风方式无法治理瓦斯危害的情况下,采用下行通风后,针对下隅角瓦斯积聚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普遍采用的U型通风方式的上隅角容易积聚瓦斯,这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别是对于高瓦斯矿井来讲[1]。寺河煤矿西井区W1301工作面是采用的"三进两回"的U型通风方式,而且是高瓦斯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对该工作面通风方式进行改进、模拟找到最优通风方法,对矿井安全生产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瓦斯矿井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易积聚超限,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提高进风巷道风量也不能有效解决上隅角瓦斯问题,因此本文根据上良煤矿的3203工作面的瓦斯分布情况,采用flunt方法模拟出瓦斯分布情况,分析得到工作面瓦斯分布情况,根据瓦斯分布情况来采取对应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高瓦斯矿井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井产量及采深的逐步增加,煤层瓦斯及有害气体的涌出量亦不断增大,不少工作面出现了瓦斯及有害气体超限现象。对于回采工作面来说,上隅角瓦斯积聚和大量有害气体的涌出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因此,有效的解决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及有害气体的积聚,对于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矿8303工作面为背景,采用均压通风技术对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及有害气体治理措施及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四川广旺公司赵家坝煤矿1944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问题,采用单元法在现场测量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和采空区漏风量,研究了高瓦斯矿井急倾斜综放面瓦斯涌出规律以及U型上行通风工作面风流流动原理。结果表明,采面的瓦斯浓度从煤壁至中部再至采空区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采空区的回风侧瓦斯浓度要比进风侧高,靠近回风侧的采面上部(上隅角附近)是瓦斯浓度容易超限的区域;采面上、下隅角部分的漏风量最大,在上、下隅角采取堵漏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采空区瓦斯涌出至工作面。  相似文献   

12.
唐开敏  卞金岭  李杰 《中州煤炭》2019,(2):14-18,22
针对薄煤层快速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工作面上隅角、回风流等多处局部瓦斯超限现象,采用分源瓦斯分析方法,确定工作面瓦斯来源及含量,并采用本煤层预抽、高位顶板裂隙抽放、采空区插管埋管抽放等综合抽放瓦斯措施,对工作面瓦斯进行综合治理。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抽放瓦斯措施分别解决了快速回采期间落煤及采动引起的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上邻近层卸压瓦斯向采空区大量涌入、下邻层卸压瓦斯向采空区涌入、U型通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聚集和超限问题。薄煤层快速回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抽采技术能够有效治理矿井瓦斯,不仅实现了薄煤层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同时为类似矿井瓦斯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冯普金 《煤》2012,(9):13-15,68
目前,很多煤矿开始运用两进一回Y型通风方式(机巷和风巷进风,沿空留巷回风),来解决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超限的问题。为了掌握Y型通风采空区风流与瓦斯运移的分布规律,根据现场实际首先运用Gambit建立了两进一回Y型通风采空区物理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然后运用Fluent软件对两进一回Y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流场、漏风量(沿采空区边界风速分布)、自燃三带和瓦斯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拟结果得出了,两进一回Y型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流场、漏风量(沿采空区边界风速分布)、自燃三带和瓦斯浓度分布的一般规律,为治理上隅角、回风巷瓦斯超限及采空区遗煤自燃和瓦斯爆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工作面采掘空间流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家臣  赵洪宝 《金属矿山》2010,39(10):151-153,180
在U型通风方式下,以CFD数值模拟软件为手段,对工作面采掘空间的流场分布和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空气密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沿风流自进风巷、工作面至回风巷的过程中,风流场变化呈先简单、后复杂、再简单的趋势,在进风巷和回风巷与工作面采掘空间交叉处,风流场变化最复杂;工作面采掘空间的瓦斯浓度沿风流方向呈逐渐增加趋势,仅在局部位置发生较大变化,且煤壁侧的瓦斯浓度明显高于采空区侧瓦斯浓度;U型通风条件下,工作面靠近进风巷端部靠近煤壁侧和上隅角瓦斯集聚区最可能出现局部瓦斯超限的区域;上隅角瓦斯集聚区形状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平山矿11009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浓度较高及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通过对煤层开采后覆岩“三带”分布和瓦斯流动规律的分析,结合11009工作面煤层为近水平煤层且覆岩破坏范围大的实际情况,在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均设计施工了高位钻孔,并通过现场试验检验其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11009工作面进风巷高位钻孔对工作面瓦斯治理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抽采浓度最大可达90%,较传统的只在回风巷施工高位钻孔抽采纯量提高了55%,有效降低了上隅角和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瓦斯低位放顶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回采期间瓦斯容易超限的问题,提出采用单元法测定和分析工作面瓦斯涌出及分布规律。以五阳煤矿7607综放面为研究对象,将工作面划分为12个单元,布置测站和立体网格状测点,测定回采期间综放面瓦斯浓度分布和风量变化。通过测定数据分析工作面瓦斯来源、工作面漏风情况和工作面瓦斯浓度聚集分布规律,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U型通风配合“顶板高位钻孔+上隅角插管+高抽巷”的综合瓦斯治理方式。工程实践表明,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等容易超限区域的瓦斯浓度控制在0.8%以下,治理效果显著,证明了瓦斯治理控制技术的有效性,促进了五阳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朱震  张俊凯 《中州煤炭》2020,(10):25-29,33
针对雨田煤矿W1103综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上隅角容易出现瓦斯超限的问题,当增加工作面配风量,会增加采空区漏风量,造成上隅角瓦斯难以控制。上隅角区域的不充分冒落,也为瓦斯积聚提供了空间,在顶板预裂爆破时,会造成瓦斯超限问题。分析了工作面瓦斯来源,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以开采层为主、邻近层为辅;采用顶板预裂爆破、风障引风、本煤层瓦斯抽放、上隅角插管抽放等综合瓦斯治理技术,解决了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控制工作面尤其是上隅角瓦斯浓度,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结合山西沁新煤矿低透气性煤层开采实际情况,在分析"U"型通风和"Y"型通风采空区空气流场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沿空留巷的"Y"型通风、采空区埋管抽采和卸压区高位钻孔抽采相结合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浓度。  相似文献   

19.
秦金辉 《中州煤炭》2020,(12):55-59
针对李雅庄煤矿U型通风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流瓦斯浓度高、瓦斯治理难度大的问题,根据工作面瓦斯来源及在采空区三带的运移储存规律,李雅庄煤矿开展了本煤层抽采工艺优化和裂隙带抽采技术研究。对本煤层钻孔封孔深度、联孔工艺、管路连接方式等进行优化,钻孔抽采浓度由抽采4个月后降低到9%提高到抽采10个月后维持在19%;通过调整裂隙带钻孔布置方式、优化钻孔布孔层位、采取下筛管护孔等技术措施,裂隙带钻场最高瓦斯抽采纯流量达13.6 m3/min,平均瓦斯抽采纯流量达8 m3/min,2个钻场联合抽采瓦斯纯流量在13 m3/min以上;取消了瓦斯措施巷、井下移动泵和上隅角风帘,上隅角和回风流平均瓦斯浓度分别控制在0.5%和0.4%以下,对高瓦斯矿井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治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上湾煤矿22104工作面回风隅角低氧问题,对低氧气体来源及涌出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地表大气压、温度变化对采空区气体涌出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2104工作面低氧原因是由于处于CO2~N2带煤层氮气含量较高,以及遗煤氧化消耗氧气导致采空区存在大量氮气,在采动影响下地表裂隙容易与采空区形成漏风通道,使得采空区内低氧气体向工作面回风侧运移,从而导致回风隅角的气体浓度异常。在对低氧涌出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均压通风技术平衡工作面与采空区之间的压差,以减少采空区向工作面的漏风和低氧气体的涌出,保持工作面氧气浓度处于正常水平,为工作面回风隅角低氧治理提供技术指导,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