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浅埋深综放工作面初采期矿压规律,选取山鑫煤矿18041工作面作为实验地点,布设矿压监测站,实时监测矿压显现情况。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支架增阻、安全阀开启等宏观矿压显现特征,分析判断初次来压步距,计算动载系数。得出18041综放开采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平均为20.8 m,初采期间老顶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1m;试采期间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的动载系数平均分别为1.22和1.25。  相似文献   

2.
《煤》2019,(1):54-57
结合某矿4210工作面的生产实践,通过现场矿压观测,分析了开采时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中两帮的变形量比顶底板的变形量大;锚杆(索)能够满足工作面前方的支护要求,起到了较好的支护作用;老顶初次来压步距机头最长,机尾最短,初次来压步距36~47 m,平均43. 11 m;周期来压步距为23. 56~26. 00 m,平均24. 89 m。  相似文献   

3.
针对姜家湾煤矿8213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并结合8213薄煤层工作面现场连续观测矿压数据,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姜家湾矿8213工作面老顶初次垮落步距62 m,老顶周期来压步距30 m,来压期间矿压显现强度平均在20 MPa左右,来压期间支承压力峰值区为工作面煤壁前方1~4 m,表明薄煤层工作面来压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以兰兴煤矿即将布置的回收旧房式开采所遗留的煤柱2201工作面为原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经模拟计算得出,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30 m,周期来压步距为12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初次来压步距的1/2。老顶初次来压时的断裂位置位于旧采空区靠近煤柱一侧的上方,这与正常回采时老顶初次来压时两端破坏处位于老顶两侧靠近支座处的上端不同。  相似文献   

5.
吴同勋 《煤》2023,(3):34-36+44
为避免西冯街煤矿3402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威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理论分析计算确定工作面为Ⅳb级顶板,老顶初次来压矿压显现将非常强烈,设计采用水力压裂初采放顶技术,根据现场实际的条件确定具体的压裂钻孔布置参数,并在压裂方案实施后进行矿压监测,结果表明:3402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46.6 m,老顶分级降为Ⅱ级,有效减少了矿压显现,实现了初采期间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根据工作面回采初期固支梁结构理论,计算老顶断裂时的极限跨距,确定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根据理论比例,计算周期来压步距范围;然后利用工作面安装的微震系统,分析工作面微震事件频次、能量的变化,反推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时间,根据推进度,确定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后将通过计算及分析微震监测数据得出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进行对比,二者基本吻合,得出可以利用微震监测系统确定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工作面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为该面和后续工作面回采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通过工作面矿压监测系统进行了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观测结果表明:老顶初次来压步距33~36 m,基本顶板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3~15 m。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盛鑫煤矿浅埋软弱直接顶综采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及现采用支架的适应性,计算得51101综采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分析了"短砌体梁"结构的形成与稳定性,知其失稳是浅埋煤层工作面来压剧烈的重要原因。通过在8#、36#、64#、92#和120#支架处布置测站观测记录支架液压值和片冒情况,分析观测数据知: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30.16m、10.72m,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老顶来压时工作面中部和中上部区域液压值较大,两端较小;51101综采面所需支护强度为0.74MPa,ZYG10800/19/38D型掩护式支架支护强度为1.097~1.26MPa,支架选型合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韩家洼煤矿22号煤22203工作面坚硬顶板矿压显现异常等问题,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对2220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矿压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可知: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平均70 m,周期来压步距均34 m;工作面的支架初撑力较高,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较好,支架循环末阻力力较大,支架利用率较高,属于来压较明显的综放工作面.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青岗坪煤矿42104综放面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老顶初次来压步距64~66m,周期来压平均步距27m;初次来压动载系数1.27,周期来压增载系数为1.36,总体来压显现程度为中等;初次来压前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增幅较明显的区域为煤壁前方16.75m范围内,周期来压时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增幅剧烈的区域为煤壁前方45.01m范围内,确定工作面超前支护的距离应达到煤壁前方45m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