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秸秆直燃发电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装机容量25 MW的生物质秸秆直燃发电系统为评价对象,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秸秆直燃发电1万kWh,可吸收CO2 2502.87 kg,向环境排放SO237.39 kg,NOx90.37 kg,与燃煤发电相比,虽然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有所增加,但减少了温室气体及硫氧化物的排放,污染物的排放主要发生在秸秆燃烧阶段.每发电1万kWh消耗能量15 340.2 MJ,秸秆预处理阶段是能量消耗的主要阶段,须要输入能量13 830.5MJ.秸秆直燃发电过程对环境影响的总负荷为35.18人当量.在此过程中,烟尘居环境影响总负荷的首位.  相似文献   

2.
运用GREET分析软件对新兴车用替代燃料——生物质热解提质燃油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得到工艺路线不可再生能耗为0.295 MJ/MJ,温室气体排放为25.05 g二氧化碳当量,两项指数均远低于传统汽柴油,略优于其他生物质基燃料。热解提质制油工艺中生物原油改性提质过程为最大的能耗源与GHG排放源,各占整个工艺流程的40.28%和42.49%。  相似文献   

3.
以秸秆和煤为原料制备复合颗粒燃料,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颗粒燃烧取暖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燃料取暖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能量投入为908 MJ/t,燃烧释放热量15490 MJ/t,能量产出投入比为17.1,能源转化效率较高。颗粒燃料的能量投入主要来自玉米种植,种植过程中的氮肥使用消耗较多能量。对气候变化(GWP)和酸化(AP)贡献较大的清单数据为颗粒燃料的燃烧,其中燃烧污染物排放的直接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53.22%和46.08%;对水资源消耗(WU)贡献较大的清单数据为颗粒燃料的压制,贡献率为71.56%;对富营养化潜值(EP)贡献较大的清单数据为颗粒燃料燃烧后的废渣排放,贡献率为43.40%。  相似文献   

4.
根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福建省能源活动温室气体包括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CH4和N2O排放及煤矿和矿后活动、石油和天然气系统产生的CH4逃逸排放。界定福建省能源活动过程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及温室气体种类;给出各排放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方法,确定活动水平数据及排放因子,并估算各排放源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汇总化石燃烧排放的CO2量,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料燃烧、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的CH4量,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的N2O量;生成福建省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汇总,并根据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得出碳强度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农林废弃生物质气化合成混合醇工艺为对象,利用混合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对百吨级系统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通过构建系统的工艺模型和收集生命周期资源消耗及排放清单,研究农林业、收储运和制取等各阶段的投入和排放特性,对棉秆、玉米秸秆、木屑和枝丫柴4种原料制取系统的环境影响特性进行分析,并与5万吨级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百吨级系统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在589~734 kJ/MJ混合醇和63.2~80.8 g CO2eq/MJ混合醇范围内,制取阶段的电力消耗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系统设备设施投入,玉米秸秆混合醇的环境影响最大,这与原料碳含量低及混合醇收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荆州市的"猪-沼-鱼"系统为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分别对系统中的猪舍、沼气池和鱼塘建立从建造,运行到维护的系统模型,计算该系统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猪-沼-鱼"系统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度为0.60 MJ/MJ,温室气体当量排放强度为0.05 kg/MJ。与日本某集中型沼气系统比较可知,"猪-沼-鱼"系统具有较高的可再生性和很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是一条科学环保的能源生态链。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能源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技术评价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能源减排技术是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实现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文章综合分析评价了农村能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计算减排效果并估算未来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09年中国主要农村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量为8 529万tCO2,测算到2020年,中国农村能源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约为2.97亿t CO2。农村户用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已基本成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且减排潜力较大,是未来推广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燃料制备技术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由于其数量庞大,对环境影响小,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燃料来源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城镇垃圾和工业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固体成型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转化技术以及生物质制取气体技术是常用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针对不同地区和应用,采取不同的燃料形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缓解环保压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和-环境分析方法,对稻壳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生物油系统进行能源利用率和环境性能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工艺下系统的效率为55.50%;生物油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9.33 g CO_2-eq/MJ,超临界乙醇提质阶段化石乙醇的使用是生物油生命周期内的主要污染源;-环境分析表明,热解气冷凝器、焦炭燃烧炉膛、热解载气加热器和烟气冷却器等单元在减少稻壳热解提质制油系统的环境影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化潜力。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瑞典利用木薯秸秆开发生物质能源高效热电联产项目研讨会透露的消息,2010年,中国和瑞典将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木薯秸秆资源,合作开发发电、产热和生产固体颗粒成型燃料生物质能源高效热电联产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