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激光供能系统,讨论了系统中能量转换效率和供能损耗问题。实验采用人工太阳模拟发射器,通过光伏发电给半导体激光器提供能量发射红外激光,采用透镜准直后照射到光电池上转换成电能。测量了各装置的输入输出功率,计算了能量转换装置的转换效率和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出了改进系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质代替矿物燃料发电可以减少CO2和SO2的排放量。确定了燃煤机组CO2和SO2排放量基准,建立生物质发电的CO2和SO2的排放量模型及其偏差模型;计算不同发电方式下CO2和SO2的生成量及减排量;分析了气化炉气化效率对生物质发电CO2和SO2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生物质发电效率和气化效率可以显著降低CO2和SO2的排放;生物质发电的环境效益明显优于燃煤发电,而生物质气化合成气与煤混燃发电的环境效益优于生物质直燃发电。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能储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安全。但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成本较高和能量转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方式。通过聚光降低成本,通过分频综合利用提高系统效率。在分频利用技术上,寻找具有特定吸收发射特性的纳米流体流经光伏电池上层.吸收光伏电池不能加以利用的部分能量。此外,利用光学薄膜,将光伏电池可利用的波段反射给光伏电池,其余部分的能量透射用以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文章对两种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探索。结果表明,通过光电-光热综合利用能够对太阳能利用效率实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CO2是能源与环境生物活动循环的依存产物,工业化后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了大量的CO2排放,打破了CO2的自然生态平衡。介绍了CO2的来源,分析了燃煤发电CO2的排放量,我国每年燃煤发电约排放C0230.7×10^8t,指出燃煤发电是减排CO2的重点。提出CO2的利用与处置的方法主要有:CO2和合成氨加工成尿素,并发展大颗粒尿素促进造林绿化;美国正在建的CO2零排放燃煤发电装置,采用了CO2收集与封存(CCS)技术,以及煤制油清洁燃料联产电力。  相似文献   

5.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光电转换效率主要受到环境温度、太阳辐照度和蒙尘特性等影响,但目前对于高海拔地区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衰减的机理尚不明确。文章以光伏电池板为研究对象,采用I-V曲线测试仪获得光伏组件的各项参数,重新定义光伏组件实际工作温度,建立光电转换效率与温度差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当温度差超过75℃时,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降低程度比较明显。同时,通过实际发电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了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衰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原理,分析了系统的发电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数学模型的建立考虑了太阳辐射和系统尺寸参数对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以西班牙试验电站系统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不仅是烟囱高度的函数,同时也与系统其他尺寸和环境参数有关;在太阳辐射强度为1000W/m2条件下,当烟囱高度为300m时,系统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当烟囱高度为1000m时,系统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可超过3%.  相似文献   

7.
荒漠地区电池板表面积灰严重影响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因此有效擦除电池板积灰的问题已成为维护光伏电站的主要工作之一。为此,测量了GS-50非晶硅薄膜光伏组件在0、3.1、4.8、7.2、14.9、24.5g/m2不同积灰条件下的平均输出功率,设计了可调节清洁参数的灰尘清洁装置,研究了擦除速率、擦除压力、擦除次数和擦除方式等工艺参数对光伏清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擦除速率下光伏发电转换效率保持在4%左右;擦除压力比擦除次数的影响明显,在擦除压力为250N时连续擦除三次清洁效果达到最佳;木条刷与圆盘刷组方式的清洁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我国煤炭预测资源总量为5.06万亿吨,经济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在我国已探明的一次能源储量中(折成标准煤)煤炭占92%,因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本世纪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电是最清洁、最有效利用煤炭的方式,既可提高能源利用率,还可有利于集中高效处理烟气。  当前,最先进的常规燃煤技术发电的中等负荷电厂净效率为40%,个别高参数超临界电厂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超过42%,而燃煤电厂在烟气的脱硫及除尘等净化技术上达不到环保的严格要求。近来国际社会对环境污染控制的要求日益严格,将严格限制产生温室效应的CO2的排放,此外粉尘…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绵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提出一种CO2排放量控制的优化模型。首先分析城市光伏发电与城市能源生产企业对CO2排放量的影响,然后考虑海绵城市光伏发电,建立CO2排放量控制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解决城市能源生产企业排碳量的控制问题,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和检验并网光伏逆变器AC/DC转换效率模型,基于瞬时转换效率,采用华中科技大学18 kW并网光伏电站2010年1~12月电量资料,从时次和能量角度统计了逆变器转换效率的基本特征,并应用指数曲线分月模型模拟AC/DC转换效率,评估了拟合精度与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作为并网光伏电站发电功率或发电量预测的修正项,早晚、阴雨天的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绵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提出一种CO2排放量控制的优化模型。首先分析城市光伏发电与城市能源生产企业对CO2排放量的影响,然后考虑海绵城市光伏发电,建立CO2排放量控制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解决城市能源生产企业排碳量的控制问题,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缓和了日益增大的能源需求,且与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相比,光伏发电技术环境效益显著,但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对光伏发电组件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的分析,针对各类污染的治理方法给出了建议,并提取了电池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GHG)的CO2当量排放量和能源偿还时间(EPBT)作为光伏发电的环境效益评价因子。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生命周期评估大量相关文献的综述得出:较之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而言,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环境效益最好,但其广泛的应用还有待其能量转换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气化对减少CO_2排放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几种能量利用系统的特点及整体效率 ,论述了生物质和矿物燃料在 CO2 排放方面的不同特点 ,分别得出产生单位有效能源时 CO2 的排放值。通过比较发现 ,高效的生物质利用技术相对于矿物燃料 ,可以减少 CO2 排放 90 %左右。这充分证明利用生物质替代矿物燃料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 ,而气化技术是高效利用生物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余热发电单级能量转换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对中低温余热的热水发电提出了可供选择的3种单级能量转换系统.给出每种系统的热力计算数学模型,对电站的功率和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双工质循环方式采用过热系统是不可取的.通过对闪蒸系统和双工质循环系统的比较表明,对中低温热水发电来说,前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的单级能量转换系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智能高效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智能高效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化电源管理模式,高效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电子部件壳体结构优化散热设计,光伏电并网的有功无功潮流控制方法,以及基于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电系统智能运行管理方案。实施结果表明,该智能高效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不但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系统效率,而且智能化管理可以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双轴自动跟踪发电系统。研制了光电传感器,分析了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系统的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该系统能使太阳电池板在晴天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在夜晚、阴天或太阳光辐照度低于工作照度时自动关机。为了得到该系统的发电功率随时间和天气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最终得到光伏发电功率随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光伏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光电技术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技术,其能量来源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光电是一种清洁、安全和可再生的能源。光伏发电过程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双重压力下,对于清洁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为解决此种压力的有效途径。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利用方式之一,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可。太阳电池作为实现光伏发电的重要载体,其转换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发电量的多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不断提升,光伏发电在人们电力利用中的占比也在逐步提高。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Sydney)卓越教授马丁·格林作  相似文献   

19.
秸秆发电     
<正>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生物质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作用,对缓解和最终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具有潜在贡献价值。秸秆发电,就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又分为秸秆气化发电和秸秆燃烧发电。秸  相似文献   

20.
高铁车站具有广阔的可再生能源开发空间。基于高铁车站所在地的太阳辐射特点和光伏发电系统占用空间需求,提出车站宜用空间提取方法,进而计算车站宜用空间利用率;考虑光电转换效率、系统效率和光伏组件输出功率衰减机制,建立了高铁车站光伏发电量计算方法。通过分析高铁车站光伏发电项目运营模式,构建了考虑碳交易的高铁车站光伏发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分析模型。通过京沪高铁沿线实例预估了高铁车站光伏发电项目的年发电量,并计算了不同运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案例结果证明:不同运营模式下的高铁车站光伏发电项目均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车站自身用电需求较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下项目可实现免费供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