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四季当中,我最喜欢过冬天了.因为每年冬闲时节,在农村的母亲就会到我家住上一段时间,待快过春节时,她再回家去.  相似文献   

2.
人生如茶     
张嵩 《当代矿工》2005,(1):31-31
一年四季当中,我最喜欢过冬天了。因为每年冬闲时节,在农村的母亲就会到我家住上一段时间,待快过春节时,她再回家去。与其说喜欢过冬天,不如说想念母亲,想吃母亲做的饭了。因为母亲每次从农村来时,都会为我们带些土特产,玉米面、红薯、包粽子的苇叶等。于是从母亲来我家那天起,我们就可以吃上她熬的玉米粥和她擀的面条了,也能尝到母亲炖的猪肉粉条大锅菜了。尽管这些平日里我们也做,但不知为什么,吃起来就是没有母亲做的香。我最喜欢吃母亲腌的咸菜。秋天刚刚下来的萝卜、雪里红、麻山药等等都成了母亲腌咸菜的原料。母亲将这些菜精心洗净切…  相似文献   

3.
红薯情结     
周末去菜市场买菜,小区路边的小贩挑着红薯在叫卖,看到硕大厚实的红薯,童年时和家人挖红薯的情景就会萦绕在脑海中. 霜降前后,是红薯成熟的时节.在老家的山坡上,到处都是农户忙着挖红薯、挑红薯的身影.小时候,一到挖红薯的季节,我就兴奋不已,因为我可以坐上父亲做的板车,一直被母亲拉到种有红薯地的山脚下.到了山脚下,母亲放下板车,带着大姐、二姐拿镰刀割红薯藤蔓,我则依然坐在板车上玩耍.等到母亲和大姐、二姐割完藤蔓时,我的小屁股也坐酸了,索性跳下板车,拿起锄头去挖红薯.由于我没有经验,一串串红薯往往被我挖成两半,母亲心疼不已,干脆让我跟大姐、二姐一起抹红薯.抹红薯就是将刚出土的红薯上的泥土一点一点地掰掉,还要把连接的藤蒂掐断,藤蒂不好惹,扯掉它的时候,乳白色的薯汁就像胶一样粘在了手上,洗也洗不掉,乌黑乌黑,黏黏的.  相似文献   

4.
张伦  翁铭  赵莉 《当代矿工》2005,(7):52-52
5年前,小建容自打来到这个世上,就从未得到其亲生父母的抚爱.当她未出生时,父亲就因病撒手人寰,在她8个月大时,母亲也不辞而别远走他乡.无助的她,被一个矿工家庭收养,并给予了她最无私的爱.如今,小建容已渐渐懂事,母亲节前,她写了"妈"字,送给她心目中最伟大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可能是坐车时间太久的缘故,回到新疆一天多了,感觉还在火车上,晃晃悠悠的.母亲不屑地说:"真没用!我像你这个年龄,回老家看你外婆,一个人抱着孩子还带那么多行李,坐三天火车,中途还要倒车,回到家也不耽误帮你外婆干农活,哪有你这么娇贵!你还是坐的卧铺呢……"虽说上了年纪,可母亲说话依旧很硬气.当年,她15岁虚报3岁穿上了军装支边来到新疆,多年的拓荒生涯,使母亲刚毅得就像戈壁滩上傲骨的胡杨.  相似文献   

6.
2003年是菜园矿创建部级现代化文明矿井的关键年,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求全体职工的敬业爱岗,齐抓共管之外,菜园矿硬件、软件建设的雄厚物质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合理的、适应于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管理模式势必为菜园矿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打我记事起,父母就整天在忙碌。父亲几乎每天都在单位里忙,回到家后,他又立刻来到自己开垦的菜园里种莱i母亲平时除了上班、回家做饭,还要挤出时间为我和弟弟准备一年四季的衣物。  相似文献   

8.
有个民间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个青年得到了一面魔镜,这个青年兴高采烈地把魔镜拿回家中给他的妻子和母亲看。当妻子从魔镜中看到自己的模样时大惊失色,以为丈夫又找了一个老婆;母亲从魔镜中也看到自己时,气得大骂儿子不孝不义,你找个老婆也就算了,怎么找回个娘来……。假若我们不把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秘密     
父亲刚退休那阵子,每次母亲来电话都抱怨,说父亲就像得了自闭症似的,每天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看报纸,怎么劝也不肯出门.母亲说:"英子,有空你也来劝劝你爸,你看咱们小区,那么多老年人每天聚在大门口又说又笑的多开心啊!" 于是,每次去父母那里,我都一再劝父亲多出去走走,多和老年人交流,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父亲嘴上答应着,偶尔也开始出去走走,可多数时间还是不肯出门.我和妈私下议论着,父亲原先在单位好歹也是个小领导,如今退休在家,可能是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也只好任由父亲自己慢慢转变. 父亲退休大约半年的时候,我突然患上了一场重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我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出院时,医生一再强调,回家后必须好好休养.父母不放心我,执意要把我接到家里去住.开始,我怕麻烦父母,说什么也不肯,母亲说:"我每天要买菜做饭干家务,也顾不上你爸,你来了,也好和你爸多说说话."我决定搬到父母那里去住.  相似文献   

10.
一束康乃馨     
母亲生日那天妻子送的那束康乃馨已开始凋谢,可满屋子幽淡的香气却久久弥漫着…… 人们都说,在所有关系中,最难相处的是婆媳关系,可妻子与母亲之间的相处却让我对这一说法产生了怀疑.母亲生日那天,当妻子手捧一束康乃馨站在母亲面前时,母亲的心里一定是无比的甜蜜.母亲没读过一天书,一辈子只知道在田间劳作.在她的眼里,送鲜花是一种浪费,她也不明白康乃馨所蕴含的含义,嘴里还说:"傻孩子,买什么花啊,一点也不知道过日子……"但她心里一定知道她的儿媳是敬重她的.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目光     
无论我走到哪,眼里总是闪烁着母亲的目光.她是那样祥和,那样温存,那样深情. 在母亲的眼里,儿子总是长不大的.不管你读了多少书,当了多大的官,见过多少世面,你只要是她的儿子,那你就一定还是个孩子.母亲的目光能够穿越千山万水,也可以超越时空的阻隔,时时如温暖的太阳,照耀着儿子.  相似文献   

12.
滇东北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特别是在强降雨和地震条件下往往导致严重的危害。位于云南鲁甸的甘菜园滑坡威胁数十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该坡体进行稳定性研究十分必要。根据甘菜园滑坡勘查主纵(Ⅱ-Ⅱ’)地质剖面以及甘菜园滑坡的钻孔资料,采用FLAC3D软件平台建立甘菜园滑坡的数值模型,在取样测得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状态和强降雨状态下模型竖向、水平的应力、位移特征及其稳定性。基于FLAC3D软件内置的强度折减法和Geo-slope软件极限平衡法计算了甘菜园滑坡自然和强降雨两种状态下的最危险滑动面及稳定性系数,得出该滑坡最危险滑动面位于滑坡中上部表层。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唠叨     
或许唠叨是女人的天性,我的母亲也爱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自打记事起,她的唠叨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到做事做人,小到饮食起居,母亲总是唠叨个没完.即使在餐桌上,母亲的唠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筷子要怎样拿才规矩,菜要夹自己面前的,不能将筷子伸向别处,更不能在菜碗里翻翻拣拣,吃饭不能咂嘴,掉在桌上的饭粒要拣起来……一整套"繁文缛节".倘若这些忠告没有奏效,母亲的筷子头便会轻轻向我头上敲.  相似文献   

14.
母亲和家     
正母亲没有上过学,原因是姥姥家孩子多供不起,只能让舅舅们读书。姥爷一生务农,母亲为长女。为了不让兄弟姊妹挨饿,从家里看孩子到田间务农,母亲一样不落下,后来母亲坚持要嫁工人,和我的父亲组成了家庭。父亲虽然是矿工,但母亲嫁过来后过的也是紧巴巴的日子,因为爷爷家也是贫农,父亲那点供应粮一家人吃富裕,一大家子就不够分了。母亲也气过、闹过,但是日子还得  相似文献   

15.
"人的命,天注定."我现在也有点相信这句被俗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了. 1988年,17岁的我初中毕业.当时,父亲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座戈壁小城上班,家中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需要照顾,根本无法供我们兄妹四人上学,我只能放弃上高中的权利,回家帮母亲种地.我对自己辍学并没有感到一点儿的痛心或难受,现在也是,因为能为母亲分担一份劳累是我的梦想.那时候我想:我肯定要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相似文献   

16.
岁月的犁铧毫不留情,不知不觉中就在母亲的额头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她已近七十岁了.由于母亲体型偏胖,又患有膝关节骨质增生,自己修剪趾甲十分吃力,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便时常乘车回老家为她修剪趾甲.在为母亲"减负"的同时,我也收获着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17.
我的车之梦     
1977年,父亲还被关押在"牛棚",母亲在砖瓦厂干临时工,我在农村插队,弟妹还在念书,我们这个5口之家的生活非常艰难.我插队的地方离家大约十四五里路程,看着有的同学能骑着自行车回家,我真的好羡慕.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也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相似文献   

18.
公道     
2003年秋,我掏空积攒了多年的家底,又东挪西借了2万元,买了套六十多平方米的房子.由于是毛坯房,须装修一下才能入住.次年暮春时节,槐花飘香,正是收拾房子的好时候.看着左右邻居都动工了,我也开始筹备物料,联系瓦工、木工,着手新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说话利利索索。到她这个年龄身板还能如此硬朗,我想这都源于她有好的生活理念和做人信念。生活中,她也是这样教育我们做人做事的,下面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语录。  相似文献   

20.
正下了班,和母亲、妹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躺在沙发上,妹妹和母亲坐在餐桌前吃水果。妹妹大口大口地吃完了苹果,叫我起来吃葡萄。起身,柔和的灯光下,我看见了背着身的母亲满头的白发,心里突然一阵难过。水果,不是七十多岁的母样天天都能吃上的。父亲太节俭,根本不会享受人生,母亲又没有工作。母亲的心里只有父亲,父亲的心里只有日子。给母亲的钱,她省吃俭用留给了孙子,所以我们姐妹几个只能在她来的时候,多买点东西让她享受现成的。妹妹顺手递来几颗剥干净的葡萄,亮盈盈的,含到嘴里,酸甜酸甜的。不经意间,我看见了灯下母亲挤满皱纹的脸,没有表情。母亲老了,耳朵也不太好使,有时还自言自语,不是念叨远在云南上大学的孙子,就是惦记刚刚怀孕的外孙女。看着她恍惚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突然穿越时空,二十年前那段绝对空白的记忆,刹那间复活了。也是母亲,也是葡萄,也是酸酸的记忆,也是那种描述不透的表情,不同的是,那时吃的是剩下的葡萄,是母亲没有卖完的。母亲不是生意人,也从来都没有做过生意,但那一次,母亲一天赚了六块钱,高兴得赶紧回家,把剩下的葡萄分给了我和贪吃的妹妹。那一年,是我外出上学第一年的暑假。那时,母亲五十岁出头。身体一直不太好的她,为了多挣几个钱给我凑学费,大清早起来去人家的葡萄园摘葡萄,然后背到街上去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