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炼铁》2017,(4)
对长钢9号高炉炉缸温度升高后的护炉操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9号高炉炉缸二段冷却壁热流强度超出报警值(9.3kW/m~2),多处温度升高(最高达356℃)。为此,采取了加大冷却强度、配加钛球护炉、调整送风面积及长度、压浆造衬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炉效果,炉缸温度呈现下降趋势(降至266℃),炭砖的侵蚀速度得到控制。认为,9号高炉目前炉缸状况具备安全运行基础,但不能长期维持高冶强生产。  相似文献   

2.
《炼铁》2016,(1)
对安钢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总结。7号高炉(450m~3)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后,过采取提高炉缸部位冷却强度、调整高炉操作参数、加强炉前操作管理,以及钛护炉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点渐下降到正常范围之内,并形成了安钢高炉炉缸侧壁温度综合治理技术。1号高炉(2200 m~3)炉缸侧壁温度异常高期间,应用了安钢高炉炉缸侧壁温度综合治理技术,使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得到了有效治理,较快地复到了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8,(4)
对邯钢7号高炉(2000m~3)炉役后期钛矿护炉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现象,通过先采取降低冶炼强度、加大冷却强度、调整下部送风制度等措施控制了侧壁温度升高的趋势,再采取配加钛矿护炉的措施,两周后炉缸侧壁温度由628℃下降到320℃,实现了炉役后期高炉的安全生产。认为钛矿护炉后适当进行凉炉,有利于钛的沉积,便于形成稳定的炉缸凝结层。  相似文献   

4.
张俊伟  贾新  林春山  王荣刚  张小林  尚栋 《炼铁》2023,(2):25-28+32
首钢股份3号高炉中修开炉后,炉缸侧壁局部温度持续上升,TE31349点热电偶温度最高升至439℃。认为炉缸中心不活跃、炉温维持较低水平、风口损坏漏水对炉缸侧壁和炉底砖衬薄弱部位的侵蚀加剧是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加钛矿护炉、调整高炉操作制度、加大冷却强度、优化炉前操作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普遍下降,TE31349点热电偶温度得以控制,稳定在120℃左右;2020年6—10月,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特别是燃料比由545.68kg/t下降至513.12kg/t。  相似文献   

5.
黄泽海谢勤 《炼铁》2021,40(6):46-48
酒钢1号高炉炉缸侧壁北铁口、南铁口下方等处温度持续上升,点TE2507B最高达到923℃,威胁到安全生产。炉缸冷却壁与炭砖之间存在气隙、炉况较长时间存在异常、有害元素偏高、冶炼强度逐步增加是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含钛炉料护炉、堵风口、优化高炉操作制度、灌浆及加强铁口维护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缸侧壁各点温度控制在500℃以内。  相似文献   

6.
马成伟  王金印  牛理国  李烁  陈龙 《炼铁》2020,39(1):28-31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后的护炉措施进行了总结。1号高炉炉役生产至10年之际,频繁发生局部炉缸炉衬热电偶温度升高的问题(TE31323上升至609℃),严重威胁安全生产。通过采取加钛矿护炉、强化冷却、调整布料制度、控制入炉碱金属、加强原燃料的管理等措施,炉缸侧壁高温点得以控制,保证了高炉安全生产,各项生产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7.
《炼铁》2017,(1)
对通钢3号高炉炉缸侵蚀的原因及护炉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3号高炉炉缸侧壁T1107-13点温度最高达到604℃,且高温点有两处炭砖剩余厚处在700~900mm的危险范围。造成炉缸侵蚀的原因,主要是焦炭质量下降、炭砖质量问题和锌的富集。通过采取炉缸压浆、降低冶炼强度、钛矿护炉、增强炉缸冷却强度等护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逐渐下降,T1107-13点温度下降至198℃,护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耀明  但家云  谭清涛 《炼铁》2019,38(2):36-38
湘钢1号高炉大修投产后不到两年,1号铁口方向炉缸侧壁炭砖温度急速上升,最高升至740℃究其原因主要是铁口深度偏浅、长时间异常炉况、有害元素负荷偏高及冶炼强度偏高等。通过采取优化装料制度、提高风速和鼓风动能、调整冷却制度、添加钛球等护炉措施,炉缸侧壁炭砖温度得到控制、实践表明,单个护炉措施不会达到理想效果,需要多种护炉措施融合的综合护炉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钢6号高炉炉役后期炉缸冷却壁水温差和热流强度超标的现象,采取调整热制度和造渣制度、加长风口、加强炉外管理及加钒钛矿护炉等措施,使得炉缸冷却壁热流强度得到合理控制,实现了高炉炉役后期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了湘钢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原因,重点阐述了侧壁温度升高的治理措施。认为,长期高强度冶炼加剧了渣铁对炭砖的冲刷,炭砖受到侵蚀是导致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根本原因。通过采取提高冷却强度、使用钒钛炮泥和钒钛球护炉、降低冶炼强度、调整风口布局等措施,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降到了报警值以内,803C点温度稳定在520℃左右,703C点温度稳定在650℃并呈继续下降趋势,炉缸侵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刘国民  赵军  郝桂之 《炼铁》2006,25(4):34-36
对唐钢3号高炉炉底炉缸侵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生产中应采取的措施。认为唐钢3号高炉炉底炉缸侵蚀的主要原因是炉缸结构不合理和鼓风动能偏低,今后高炉生产中应加强冷却、提高鼓风动能、加钛矿护炉和控制冶炼强度。  相似文献   

12.
王喜元  陈川  宋志辉  郭宏烈 《炼铁》2019,38(5):20-24
针对首钢京唐2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现象(最高达到799℃),通过采取控制冶炼强度、加钛矿护炉、优化炉前操作制度、提高炉缸活跃度、优化煤气流分布等一系列护炉措施,使炉缸温度逐步下降,并长期稳定在100℃以下。认为护炉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措施不是孤立的,而应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既护好炉、又有一定产量水平和技术指标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余志彦  张国营 《中国冶金》2006,16(8):12-13,41
介绍了济钢自立式4号高炉在投产近9年以来的生产和炉缸炉体的破损现状。通过强化炉体炉缸设备的点检和维护力度、调整操作制度、改善煤气流分布、稳定炉况顺行、完善钛矿护炉模式、加强出渣铁作业管理和精料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高炉保持在较好的和安全的生产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济钢2号1 750m~3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及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冷却壁大量破损漏水、渣铁环流是导致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炉缸灌浆、风口喂线与钒钛矿护炉、优化操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常李  余昌锋 《炼铁》2018,(6):15-19
对沙钢1号高炉稳产实践及护炉经验进行了总结。在1号高炉进入护炉生产状态下,通过外围抓原燃料质量的稳定,内部抓操作制度的调整和制度的严格执行,高炉生产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顺行,平均日产量基本稳定在6400t/d以上。护炉的主要经验,一是要时刻关注炉缸钛的收支情况,控制铁水钛含量;二是炉缸压力灌浆;三是重视高炉排碱工作。  相似文献   

16.
陈生利  匡洪锋  蔡林 《炼铁》2019,38(2):33-35
韶钢7号高炉在炉役后期,逐渐出现炉体上涨,炉身区域冷却壁大量烧坏,炉缸侧壁温度频繁超标,风口变形等现象通过采取优化工艺操作,冷却壁穿管修复,加强炉缸炭砖残厚管理,提高炉体冷却强度等一系列护炉措施,在稳定炉况的同时,高炉日产量也能达到6200t/d。7号高炉护炉效果表明,追求精料入炉的操作理念,维持好合理稳定的煤气流分布,达到合理的操作炉型,是高炉护炉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对首钢长钢9号高炉护炉实践进行了总结。护炉操作实践表明,通过采取优化装料制度、合理控制冶炼强度、增加含钛球团用量等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炉措施,稳定了冷却壁水温差,并很好地处理了高炉生产与炉缸安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解虎航  王纪民  同文义 《炼铁》2019,38(2):50-53
汉钢2280m~3高炉炉缸侧壁07B、05B两点温度异常升高,最高温度分别达到957℃、856℃,严重威胁高炉的安全生产。简要分析了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原因,通过采取钒钛矿护炉、优化高炉操作制度、灌浆封堵、调整冷却制度、加强铁口维护和出铁管理等多方面措施,达到先稳定后降低炉缸侧壁温度的目的。截至2018年9月15日,炉缸侧壁07B、05B两点温度已分别降至423℃、411℃,高温点温度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顾平 《炼铁》2011,(4):36-40
梅钢2号高炉以调整操作制度为基础,采取加钒钛矿、炉身压浆造衬、炉缸压炭油等强化护炉措施,实现了护炉状态下的高产。  相似文献   

20.
郑玉平 《炼铁》2019,38(6):36-39
受采暖季环保限产、送风制度调整未奏效、炉缸侧壁温度高加钛矿护炉等影响,京唐1号高炉稳定性变差,炉况波动频繁。通过采取优化送风制度、调整装料制度、强化冶炼、护炉常态化等措施,1号高炉炉况开始恢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恢复至较好水平。经验表明,短期加钛矿可以控制炉缸侧壁温度,但维持时间不长且易反复,采用常态化加钛矿护炉可以有效地对炉缸高温点进行控制,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