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自润滑关节轴承挤压装配过程,常用工艺过程是上下模同时合模挤压,还有一种工艺过程是先半模挤压,再合模挤压。对于上下模同时合模工艺采用的是对称模型,而先半模再合模工艺过程采用端面约束模型。本文利用LSDYNA软件对这两种挤压工艺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其对内外圈间隙的影响,对后续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静液挤压时,如凹模的型线不同,变形区的应力和流动状态是不同的。目前,静液挤压时,广泛采用圆锥模,但在挤压脆性金属时,产品经常会出现缺陷。为了研究产生缺陷的原因,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和分析了等应变型线模、余弦型线模、最短流线模、椭圆型线模及圆锥模等五种不同型线凹模在静液挤压时的应力和应变状态。结果表明,等应变型线凹模挤压时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最为均匀,挤压力和塑变区内的拉应力最小,适用于挤压脆性金属。计算结果与实验比较,符合很好。计算结果对设计挤压凹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曹淑明  谭进军 《轴承》2004,(6):42-43
针对圆锥内圈原有锻造工艺挤压凹模寿命低的问题,调整工艺,将大挡边由挤压时成形改为冲孔时压成,去掉了挤压凹模易损坏的R角,凹模寿命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新型大塑性变形产业化生产工艺,设计了一种新型转模挤压试验设备。采用DEFORM 3D软件对T2纯铜在室温下的转模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在新型转模挤压成形工艺和传统等径角挤压成形工艺下,T2纯铜试样的挤压载荷随时间的变化、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材料的流动行为,以及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冲头稳定性校核。结果显示,新型转模挤压设备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够达到预期的挤压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油射孔弹挤压件,对一次挤压成形和先预挤压再终成形两种工艺进行了对比,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案,模具结构采用预应力挤压组合凹模。采用拉丁超立方方法,分别对预挤压和终成形的组合凹模的径向直径比和过盈系数进行了抽样,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抽样所得的不同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将所得模拟结果作为响应,建立等效应力与组合凹模结构参数的Kriging模型。以降低凹模内壁最大等效应力为优化目标,分别对预挤压和终成形两个阶段的组合凹模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应用Kriging模型结合粒子群算法,在结构参数的变量空间内进行全局寻优,得到了各组合凹模最佳的径向直径比和过盈系数,确定出优化的组合凹模结构尺寸,为该挤压组合凹模的设计提供了定量的优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婧  段国林  卢林  朱东彬 《中国机械工程》2015,26(22):3097-3102
利用流体力学理论,针对基于微流挤压成形的陶瓷浆料挤出过程的关键部件挤压凹模的流道形状进行了设计,使用ANSYS软件对挤压凹模出口横截面的流速和流道内部压力场的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了四种不同流道形状挤压凹模内部压力场和出口流速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解决陶瓷浆料挤压成形工艺的难点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轿车发动机连杆盖温挤压凹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凹模的结构形式对凹模强度的影响.通过模拟分析,为连杆盖温挤压凹模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于金伟 《机械传动》2011,35(3):67-69
针对汽车差速器半轴齿轮原挤压模具结构存在的问题,改进了挤压工艺,设计了新型预成型挤压模和精压模.工艺试验表明,新工艺可显著降低挤压变形力、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模具寿命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有限元模拟空心铝型材分流模挤压成形中的困难与局限性,通过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复合数值模拟法,对典型大挤压比空心型材的分流模挤压过程进行了模拟,详细研究了型材挤压成形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及焊合过程,为分流模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采用数值模拟优化的结果进行了实验研究,成功地挤出了合格的空心铝型材。  相似文献   

10.
以汽车转向螺杆的杯-杆件温热挤压凹模为例,通过对温挤压成形工序的分析,得到影响温挤压凹模磨损寿命的4个主要因素,即凹模入口处圆角大小、模具初始硬度、模具初始温度、摩擦因子。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标准正交实验表,通过Deform-3D数值模拟软件,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进行温挤压凹模型腔磨损正交试验。以凹模磨损量最小为目标获得凹模模具的最优四因素组合,并得出在温挤压内孔工序中模具初始硬度对凹模磨损影响最大,对实际生产中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有一定指导作用。在最优参数组合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凹模在温挤内孔中稳定阶段的磨损量,并预测出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挤压工艺不同,零件的内部应力应变也会不同。所以在设计冷挤压时,减少成形压力,提高模具寿命是我们设计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这里我们将讨论模具留余孔和不留余孔设计时,比较冷挤压零件的不同应力应变及其他一些参数,以便选择最佳冷挤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SolidWorks二次CAD/CAPP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过程 ,并设计一套挤压模CAD/CAPP系统。该系统能进行挤压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SYS的三维建模方法与热挤压模具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帅词俊  倪正顺 《机械强度》2004,26(3):345-348
挤压模具经常发生桥断、桥裂。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工作平台,利用其二次开发语言ANSYS parame design language(APDL)为工具,对铝型材热挤压模具实现了三维实体建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得到此模具的三维应力分布图,发现该种模具的模桥应力集中相当严重,应力分布极其不均。并获得挤压模具最优结构尺寸参数,使应力集中明显减小,寿命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4.
生产某壳体零件的模具存在着严重的冷热疲劳早期失效现象,结合生产实际利用DEFORM有限元模拟软件对其温挤压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模拟分析可知得到凸模在工作时不同时刻时的温度值,不同模具预热温度和坯料温度下模具的最高温度分布以及急冷急热温度差范围.为了减缓模具的冷热疲劳,模具预热温度最好控制在200~300℃之间,坯料加热温度控制在800℃内.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SYS软件平台,实现了对H65黄铜挤压过程分析。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划分网格,施加约束和载荷,然后求解;最后得到挤压过程中坯料和模具的等效应力场等值线图和摩擦应力等值线图。  相似文献   

16.
挤压铸造汽车空压机铝连杆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挤压铸造汽车空压机铝合金连杆进行了较全面的试验研究。包括挤压铸造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参数的选择 ,连杆用铝合金材料的选配及性能试验 ,连杆的台架试验等 ;结果表明 ,挤压铸造铝合金连杆完全可替代钢质连杆。并获得了挤压铸造铝合金连杆的最佳生产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7.
双杯形件温挤压成形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法对双杯形件温挤压成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不同挤压温度、不同凹模圆角下的金属流变和应力应变分布,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为优化模具设计,以及实验研究和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星形套冷挤压成形有限元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级非线性软件MSC.Marc,采用弹塑性热机耦合分析对行星套冷挤压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塑性成形的流动规律和模具的应力分布,比较了不同建模方法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冷挤压塑性成形的有限元仿真技术。研究结果对冷挤压成形的有限元仿真以及塑性成形工艺控制和提高模具寿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连续挤压机的锁模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了MATLAB7.1中的Simulink工具箱,在计算机上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相应的曲线,从而为锁模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做出了正确的评价,为液压系统及自动换向增压器的设计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镁合金静液挤压工艺所需设备价格昂贵、没有国产设备的问题,研制了能应用在国产低成本普通压力机上的静液挤压试验装置,并解决了耐高压模具、镁丝挤压速度控制、挤压过程温度自动控制及高压热密封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了不同挤压比条件下温度与单位静液挤压力数量关系的回归方程。应用国产3150kN 液压机进行了静液挤压工艺试验,得到了力学性能优于轧制丝材的AZ31静液挤压镁合金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