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洋地震勘探中空气枪震源激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怀春  高生军 《石油物探》2004,43(4):323-326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空气枪是其主要震源。研究了空气枪震源的工作原理及其子波测试方法,并利用Zi-olkowski模型实现了空气枪震源的近场和远场子波信号模拟,分析了不同空气枪沉放深度的能量和初泡比。同时,以套筒式空气枪为例,从能量大小、初泡比、频率等方面对空气枪信号子波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志卿  张兰 《石油物探》2006,45(2):169-172
在地表条件复杂多变地区的地震勘探中,由于表层结构横向变化大,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通常采用多种震源的交互施工方式,造成不同震源激发的原始单炮资料品质差异较大。为消除差异,常规处理多采用频率匹配、振幅匹配和反褶积等方法来调整不同震源单炮资料的频率和相位关系,但这种处理方式效率很低,甚至会影响叠前处理的效果。为此,对利用子波一致性校正消除不同震源原始单炮资料品质差异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子波一致性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即以振幅一致性校正为基础,根据反射系数一致性原理,利用Robinson褶积模型,通过相同位置接收不同震源激发得到的2种原始单炮资料的内在关系,设计匹配子波滤波器。伊朗Kas—han区块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多变,野外采集采用了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激发方式。在资料处理中,采用了子波一致性校正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激发单炮资料品质差异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可控震源自适应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随着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用于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反褶积方法也不断完善。但是,多年来对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纯相位滤波方法来进行零相位至小相位的子波转换。这种方法对于有Q吸收的实际地震数据存在一定问题,它使可控震源相关波不再是零相位,而是混反褶积方法。该方法能自动提取地表一致Q吸收量,并模拟出地表一致性Q吸收可控震源相关子波,用子波反褶积方法。该方法能自动提取地表一致性Q吸收量,并模拟出  相似文献   

4.
炸药震源是陆上地震勘探的主要激发方式,而目前地震勘探中对炸药震源爆炸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首先对岩石介质中的炸药爆炸效应所产生的冲击波进行定量研究,得出了爆炸空腔扩展过程中腔壁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讨论了空腔压力在弹性介质中引起的波动现象并导出了空腔震源所产生地震子波位移的解析解;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影响地震子波形成的主要因素;修订了直接引用单位压力脉冲求解地震子波解析解的不足。本文结论对研究近源波场特点、改善地震勘探激发效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点爆炸震源产生的地震子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弹塑怀理论对眯爆炸震源邻域进行理论分析,导出了水更符合实际的奶缩球腔激发瞬时震源的应力边界条件。在此边界条件下求解波动方程的定解问题,获得了地震子波的解析解,这一理论地震子波罗好地解释了地震勘探中实际观测到的地震子波特性,从而改善了对雷顾子波形成机制的认识。该成本不仅对地震勘探有实用价值,而且对处理其它形成的瞬时震源问题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种震源联合激发地震数据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多种震源联合激发地震资料时,首先要解决不同种震源地震记录子波的相位差异和振幅差异。消除地层记录子波的相位差异是通过优化模型道和对反褶积前的地震记录子波做最小相位化来实现的。消除振幅差异则通过优化频率范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以及谱均衡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海洋地震勘探中,空气枪激发后会产生气泡效应,气泡效应产生的子波属于干扰波,具有周期性、低频率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枪阵配置,气泡效应可以得到一定的压制,但无法完全消除,对地震资料影响较大。根据气泡干扰与有效波在频率、频次间的差异,重点介绍了震源设计压制气泡的方法及效果,子波处理及噪音压制气泡干扰的方法,并展示了各自的效果。结果表明,子波法对深水资料的气泡压制效果较好,对浅水资料,将子波处理与噪音压制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袁子龙  刘玉林 《石油仪器》1994,8(4):199-203
LDZ200/10型陆地电火花震源是一件低能多次激发垂直叠加震源,经在大庆探区试验后已成功地应用于野外地震生产。该震源具有以下性能:能量转换效率高;激发时间稳定;所激发的子波稳定;垂直叠加效果好;震源组合效果好。该震源完全可以作为大型鱼池、水库等地区地震作业的非炸药震源、与炸药震源相比,电火花震源的总能量弱,勘探深度有限,分辨率和信燥比都略低于炸药震源.因此,它仅能作为炸药震源的补充而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9.
虚反射与长药柱对地震子波频谱影响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炸药震源以其性能优越、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我国陆地地震勘探中被广泛使用。使用炸药震源如何有效拓宽地震子波频带宽度,以此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一直是地震勘探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从虚反射、药柱长度两方面阐述了炸药震源激发对地震子波频带宽度的影响问题。分析认为:药柱在虚反射界面以下距虚反射界面距离越远,产生的虚反射对地震子波高频带压制范围也越大,而虚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大小与虚反射强度有关,关系到对地震子波高频成分的压制程度;药柱越长、炸药爆速与激发层波传播速度差别越大,对地震子波高频带压制范围也越大。通常采取技术手段使炸药爆速与激发层波传播速度趋近,能有效拓宽地震子波频带,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激发井深选择的优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艾奇  皇甫煊 《石油物探》2004,43(6):605-607
炸药震源是陆上地震勘探使用最广泛的激发方式。针对虚反射界面对其激发出的子波所产生的影响,从频率和振幅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经过野外实地试验,确定利用虚反射调查和激发子波监测的定量分析技术可较准确地选择激发井的深度。尤其在深层地震勘探中,将激发深度选择在虚反射界面1/4波长处,可获得能量较强的激发子波,有利于提高深层的反射能量,改善地震剖面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1.
 石油地震勘探仪器是实施地震数据采集的核心装备,通常为了匹配输入地震信号的振幅和频率,需在地震仪器中设置一系列的工作因素。在这些工作因素当中,就对地震信号的作用而言,前放增益、采样间隔应该是最为关键的采集因素。本文从地震仪器采集因素的物理意义、主要作用及其对地震信号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入手,系统地讨论了地震仪器采集因素与地震仪器工作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采集因素的一般选择原则和方法,以便为更有效地发挥地震仪器的应有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深层地震勘探中随机噪音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地震勘探过程中,随机噪音是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能量弱、频率低的深层地震信号。与有规律的线性干扰相比,随机噪音没有固定的视频率和视速度,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这类干扰又是遵循统计规律的。因此,深入地调查和分析工区内随机噪音的特征及其与施工因素的关系,对于更好地指导野外数据采集具有实际意义。本文结合胜利探区深层试验资料,主要对随机噪音中的环境噪音和次生噪音的特征及其与施工因素的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Ⅲ层序底界上下砂体预测与有利区评价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Ⅲ层序底界面结构主要有发育底砾岩的不整合型、发育风化壳的假整合型和具明显沉积型式变化的整合型等 3类。在侏罗系Ⅲ层序底界面上、下延 40ms的波形地震相中,1~2类高频波形对应砂泥岩互层沉积;5~6类低频波形对应大套砂岩沉积;3~4类波形介于二者之间。地震波的振幅与界面上的岩石组合有关,中强振幅对应于砂、泥岩组合以及砾岩、粉砂岩组合,弱振幅对应于大套砂岩组合,中振幅介于二者之间。另外,低频波和中强振幅与地震前积反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通过波形地震相、振幅以及反射结构的综合分析,认为玛湖西北斜坡和腹部的石南-莫北地区有大面积的砂体分布,其中,车-拐水下扇、玛湖辫状三角洲、中拐曲流河三角洲及石南-夏盐曲流河三角洲等砂体发育区是有利的非构造圈闭发育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形技术在油气勘探应用中的改进——变维分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的分形技术和方法难于处理复杂地层的地震勘探资料。提出变维分形的技术和方法。变维分形的Inr-InC(r)曲线与全部实测数据点符合良好。应用该方法对一个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并与原有常维分形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地震勘探震源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洪斌  陈如恒 《石油机械》1997,25(8):43-45,52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信号的激发源有爆炸震源和非爆炸震源两种。爆炸震源自2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而非爆炸震源从最初的落重式震源发展到今天的可控震源,已成为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它既可适应野外复杂地表、温度和环境对运载车辆的要求,又可解决不同地质构造对信号的要求,是一项成熟的地震勘探技术。还介绍了非爆炸震源的发展过程、可控震源的典型结构、原理及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新技术、国产可控震源的发展状况等。  相似文献   

16.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通常采用三分量(3C)检波器记录地震波场信息,而纵、横波震源的应用使其波场进一步丰富和复杂化,开展VSP各种波场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对VSP记录的波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讨论了不同类型震源和不同介质模型的复杂波场分离方法,包括光纤观测VSP波场的噪声特点及压制方法,井筒波与电缆波的产生机理、压制及应用方法,绕射波与断面波的特征及其应用方法,多次波的特征及其压制和应用方法,折射波与导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应用方法等,重点研究了上行横波和转换波的传播特征、波场分离与矢量合成及多波信息的综合应用方法等。最后,对多分量VSP波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多波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拓展VSP记录中波场传播特征的研究有益于揭示地下复杂构造与地层物性信息,VSP多波解释与反演研究、多波属性的提取与应用有助于油气储层的勘探与开发等,预期VSP多种波场的研究将具有持续攻关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于储层描述的反射地震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用于储层描述的反射地震新方法和大庆探区的应用情况,对于大庆探区单层砂岩仅为几米的陆相薄互层储层的描述,传统的反射地震方法已很难实现,为此,我们围绕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环节开展了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以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为核心的储层描述反射地震技术方法。在采集上,采用高采样率,高低截滤波,高检波器自然频率,小组合基距,全部检波器深埋接收等方法;在处理上,采用分时静校正,分频叠加等方法;在解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各向性异性介质中弹性波波动方程虎谱法求解的稳定条件,应用虚谱法模拟两种常见震源在横向向同性介质中激发的波场和力源作用于横向各同性介质时的VSP记录。结果表明,当满足稳定条件时,虚谱法可有效模拟PTL和EDA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其模拟结果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9.
二维地震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及其参数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二维地震勘探中,为了避免因地表障碍物使地震反射剖面出现间断现象,需要改变观测系统设计,跨越障碍物(江河、城镇等),以保证反射同相轴能连续追踪对比。在以往地震勘探中,有时因过障碍观测系统设计不合理,不但增加勘探费用,而且影响采集质量。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和参数,才能保证地震测线顺利通过障碍物,得到较好的障碍物下方的地震资料并降低勘探成本。为此本文在调查和研究大量野外实际的过障碍观测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成三大类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范围。采用图解法,推导出主要模式的跨越宽度、最小炮检距及最大炮检距等参数公式。采用这套过障碍观测模式不仅可以得到和障碍区两侧等质量的地震资料,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物探技术的进步,地震勘探正在向复杂地区延伸。复杂的地表条件和工作环境对地震勘探方法和设备提出了新的更加苛刻的要求。江汉油田物探处在水网、山地、城区、古文物保护区等复杂地区工作过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研制了一些适合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的实用配套设备和技术。本文从中继站、电台频率编程器、有线放炮系统及其轻便化、增音站、多台地震仪遥控同步记录系统、空气枪与地震仪器接口、天线车、年月检计算机打印系统及635在板测试软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